中医馆茶饮卖爆了!传统茶企如何抢滩千亿养生茶市场?
据《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蓝皮书》显示,我国中医养生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年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中医走红的背后,折射出中医药与年轻群体的“双向奔赴”。在这波中医养生热潮背后,传统茶企到底错过了什么?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与老龄化、养生年轻化的多重推动下,2025年中国中医养生茶饮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全国4.2万家中医馆中,超70%开设了中药茶饮服务,铅山县中医院40余种养生茶饮年销售额突破600万元,单日最高卖出3000杯。
然而,与传统茶行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医馆凭借“药食同源+即时养生”模式精准击中全年龄段消费者的养生需求,而超过65%的传统茶企仍困于“茶叶礼盒+门店冲泡”的传统模式,年轻消费者占比不足20%。
这场由中医馆引领的养生浪潮,已然不是简单的品类创新,而是对传统茶企产品逻辑、用户思维与营销模式的全面拷问——若不能及时重构“茶+养生”新生态,恐将错过万亿健康消费市场。
一、现象级爆发:中医馆成为养生新地标
近年来,大健康赛道产业规模持续扩张。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健康产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达9万亿元,2030年有望增至29.1万亿元。
其中,中医养生热潮尤为瞩目。铅山县中医院因“中药茶饮”排起长队,浙江某中医院“酸梅汤”半天内配出24万帖;还有其他地区的三伏灸贴一号难求、八段锦风靡网络……此外,全国多地涌现的“中医夜市”将中医药服务融入夜间经济,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社交新地标。曾经边缘化的中医,如今已成为流量担当。
在政策与市场双驱动下,中医馆实现爆发式增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我国中医馆数量从2015年的3000余个增至4.2万个,十年增长超10倍,社区覆盖率高达99.6%。另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现存中医相关企业超175.1万家,近五年注册量逐年攀升,2024年新增超41.7万家,达历史顶峰。龙头企业如固生堂2024年收入30.22亿元,同比增长30.1%,印证了行业的发展活力。
现如今,中医馆正以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消费的场景创新,成为健康产业的新增长极,引领养生潮流迈向新高度。
二、底层逻辑:中医馆凭什么让年轻人排队买茶?
就在传统茶行业面临“动销难、增长缓”的困局之时,中医馆却“边扩张、边赚钱”,逆势上扬。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尤其是被人嫌弃的“传统老中医”是如何获得年轻人的疯狂青睐的呢?这值得深究。
兴茶君以为,中医馆茶饮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一场由“政策驱动、专业背书、精准覆盖、体验创新”四重引擎共同推动的行业变革。
1、政策驱动让养生茶饮迎来风口
市场层面,养生茶饮赛道正快速增长。据公开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养生茶饮市场规模为411.6亿元,同比增长27.3%。预计到2028年,中国养生茶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政策红利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国家对可以添加到食品中的中药材有明确规定,截至目前,卫健委已公布的药食同源的物质共有106种,如丁香、山药、化橘红、铁皮石斛等。
2、专业信任破解年轻人的健康焦虑
真正让年轻人愿意买单的,是“可信的健康方案”。
据艾媒咨询相关报告统计,2024年中式养生茶饮消费者画像中,25-35岁消费者在养生茶饮的总消费群体中占比37.6%,36-45岁消费者占比32.2%。中医馆依托“医师诊断+体质辨识”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固生堂开发的“AI舌诊系统”,3秒生成体质报告,带动客单价提升至559元。浙江省中医院的“乌梅汤”上线半天卖出24万帖,奈雪联名阿胶奶茶话题曝光量破10亿次——这不仅是茶饮畅销,更是健康信任的胜利。
“我们卖的不仅是茶,更是可感知的健康解决方案。”有专家如此总结。
3、全年龄段养生需求的精准覆盖
中医馆茶饮的成功在于实现了全年龄段覆盖:为年轻人提供“熬夜护肝茶”;为中年人提供“三高调理茶”;为银发族提供“关节养护茶”……
《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中国18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药食同源+滋补类”成为新生代消费选择。库润数据调研显示,购买了保健食品的90后,超七成每月花费在200元以上。
4、“场景创新”与“文化自信”的双重赋能
中医馆将饮茶场景从单纯的品鉴转变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体验。杭州方回春堂创设“中医茶饮体验区”,将中药抓方、茶饮制作、养生咨询融为一体,单日人流量突破3000人次。
文化认同感也是重要因素。中国人的饮食自古讲究“顺时而为”,因而中药养生茶饮也顺应24节气推出不同的茶饮方子,这一点,更受消费者喜欢和信任。
中医馆茶饮的爆火,本质是一场以专业信任为基石,以精准需求为导向,以场景创新为引擎的消费革命。它让传统中医药以更年轻、更科学的方式重获新生,成为连接传统智慧与现代需求的完美桥梁。
三、传统茶企转型三大路径:专业赋能、产品创新、紧抓年轻人
中医馆的成功实践表明,转型的关键在于从根本上转变经营思维,那对于我们茶企而言,可以借鉴什么呢?
1、专业增强:从销售到专业顾问的角色跃迁
如今,相比于一味推销的销售,消费者更愿意和长期陪伴其成长、能给予专业建议的顾问买东西。传统茶企的销售人员多数仅了解茶叶品种和价格,缺乏深度的健康养生知识体系。相比之下,中医馆的茶饮服务由专业中医师团队背书,能够提供体质辨识和个性化方案,这种专业信任是年轻人愿意排队购买的根本原因。
茶企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人员角色定位,将一线销售人员从“推销员”转变为“茶健康顾问”。这些顾问需要掌握茶叶养生功效、配伍禁忌、不同体质适配等专业知识,能为客户提供科学的饮茶建议。
其中,双陈普洱在专业顾问体系建设上值得借鉴,其组建了由五位资深制茶专家组成的“制茶智囊团”,并建立了系统的“年份茶知识培训班”,对门店经营商进行包括年份茶品鉴、仓储知识、门店管理等在内的专业培训,致力于将销售人员培养成能提供专业年份茶品饮建议的茶健康顾问。
2、产品重构:从“单一茶品”到“养生解决方案”的提供
民间素有“茶,为万病之药”之说,这为茶企切入养生赛道提供了天然契机。与传统礼品茶、收藏茶主要面向专业茶客不同,养生茶能有效拓宽客群,尤其有助于打开年轻人市场。
兴茶君以为,茶企可在保持原叶茶作为主系列的基础上,深耕“药食同源”理念,开发针对不同体质与健康需求的养生茶作为拓展产品系列,从提供单一茶叶产品转向提供综合饮茶健康解决方案。例如“与壹芯”倡导的“轻养生”思路,通过轻量化、场景化的产品设计,将养生自然融入日常高频场景,显著降低了用户的尝试和坚持门槛,契合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
其产品不仅超越了物理功能,更通过融入传统“药食同源”智慧与非文化遗(如香道),赋予了产品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有效满足了消费者的情感认同,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和单纯的价格战。
3、用户拓展:稳固专业茶客,吸引年轻顾客
传统茶企的客群目前仍集中于专业茶客和中老年群体,而中医馆养生茶的走红证明年轻人同样具有茶叶消费潜力。拓展年轻市场,需从产品、渠道及沟通方式全面革新。
产品上,应以“轻量化+高频场景”切入。年轻人偏好便捷、高效的养生方式,抵触繁琐冲泡。可推出冷泡茶、速溶茶粉、小块茶饼等,适配办公、健身、户外等多种场景。参考可参考某茶企推出“7天茶谱”概念,按功能与场景推出每日茶包,结合订阅制培养消费习惯。
营销上,积极拥抱社交电商和内容平台。年轻人热衷在社交媒体分享生活方式,茶企可邀请中医专家录制短视频科普茶疗知识,建立养生茶饮打卡社群,通过持续输出专业内容建立信任。数据显示,定期发布养生科普内容的茶品牌,其年轻客户转化率是传统品牌的3.2倍。
根本上,需将茶叶从“传统文化符号”转变为“日常健康伴侣”,用年轻人熟悉的语言和方式,为他们提供符合现代生活节奏的喝茶理由。这片蓝海市场,值得全力开拓。
【结语】
中医馆茶饮的迅速走红,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养生消费市场的广阔前景和底层需求的深刻变化。对传统茶企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产品形态的调整,更意味着需要重新思考整个商业模式——从单纯提供茶叶产品,转向为消费者提供精准的健康饮茶解决方案;从强调文化品鉴,转向满足日常养生需求;从主要服务资深茶友,拓展到覆盖更广泛的消费人群。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能够及时洞察市场变化、深耕“药食同源”理念,并且勇于创新营销和服务模式的茶企,更有可能在这波养生浪潮中找到新的增长点。而如果继续固守传统的礼品市场和单一产品思维,可能会错过这个万亿级健康消费市场的重要机遇。
转型升级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商机。
图文来源:兴茶网,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