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让我做又好又便宜的普洱茶!对标“物美价廉”的国际级品牌?
有些东西是反直觉的!价格便宜更好卖?
朋友说“你们的茶还是偏中高端了一些,能不能像立顿一样做一些质优价美的茶?”
要是以前,我会说“我想做好茶,好茶不会太便宜”。
现在的我更知道自己的斤两,只能说“没实力、不配”。
你没听错,做便宜的茶,更需要实力。
做便宜的茶,受众面更广,客群更大,机会看起来更多,其实竞争更激烈残酷。
普洱茶行业有些公司,只有一两个人,但活得很滋润,做的茶小众,偏贵。这不是我们的理想。
我们觉得自己的茶已经非常的价廉物美了,为什么朋友还反映说我们的茶价格高呢?是他太穷了吗?我们不应该做他的生意吗?
确实,和市场上的名山名寨比,勐麻河确实非常的划算,但是从更广大群众,更广阔的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自然还可以更实惠。
我们为什么不做更便宜的茶呢?没得赚吗?
正所谓薄利多销,只要多销,就会有得赚。
不是产品差异化开发的问题,也不是不去吃那个消费群体的问题,更不是摆姿态,做调子。
而是市场竞争环境,看起来很美好,但可能不适合我们做。
正所谓“百万茶企不及一个立顿”,普洱茶怎么能立顿化呢?我也不太懂,但是用立顿和我们对比,我感觉我们是不是太膨胀了?完全没有可比性。
立顿走的是规模化,甚至是小吞大,整合产业上下游的路,规模化以后有规模化的效益。
规模化以后是一个利益网,产业链。
做普洱茶的,都希望把品牌做大,做大以后变成一个个链接在一起的利益网,很适合普洱茶的圈子化、社群化。而且似乎活得久一些,活得滋润一点,大品牌有大的影响力。
但其实很难,很难以一家之力而整合整个产业。
其实发烧的,爱茶的人,喜欢普洱茶是很多很多真正“小而美”的品牌,不是单纯的小,而是美,这样一来,更有趣。不希望普洱茶像其它产业一样变得工业化、单一化。
普洱茶这么多年的发展,很多人也试图所谓的快消化,但是没做出规模来。
除了原叶冲泡、热饮、慢饮的属性制约外,更多的是产业结构的问题。
普洱茶产区资源分散,整合起来比较困难,前段时间胖东来普洱茶有很多自媒体传播,我倒是希望有这样的企业能够来做一些平民化的普洱茶。
但其实普洱茶品牌很难逃“茶山搬运工”的宿命。
普洱茶的各种小山头和地块,螺蛳壳里做道场,牙缝里求生存,制造花样,从小的角度看花样百出,但从大的视野看,品牌的雷同性太高,大部分品牌其实是为了“倒货”,如果单纯从产品优劣的角度,没有存在的必要性。
通行的法则是,如果要做低价,一般是降低品质打价格战,而不是整合产业、优化供应链,真正实现“物美价廉”。
朋友说,没有那么巨大,别想那么多,是做点小生意,为收入少一些的人提供服务。
我说,这是一个浪漫化的理想。
尽管是做小生意,但做低价茶,陷阱很大,像一个漩涡一样,赶上了平台繁荣,能够收割一波,盆满钵满,但是错过平台机会,衰败更快。
产品价格低=好卖。是错误的公式。
价格低+平台、渠道、流量的能力,才是销量的保障。比起价格低,后者的能力比前者的能力更重要。
说白了,价格定得越低,需要的广告费越要多,广告费多才能拿到你的市场份额,排挤别的价格战竞争对手,平台不是因为价格低推荐你,平台只看转化高。
打价格战打的是平台、渠道、流量的筹码,打的不是产品本身。你做一个性价比高到离谱的茶,照样会因为平台、渠道、流量没有做好,而摔破头、栽跟头。
哭着喊着说自己价格实惠,没人睬。勐麻河的大树料子“签名茶”就是一个实例,山区料子,而且是明前采制的头春,虽然每年也能卖一吨多,但是还是少得可怜。
总之价格低是一个漩涡,搅进去出不来。
品质高永远没错。其实做高品质茶,是比较偷懒的,活下去的方式。
最怕的就是自我感觉良好,一味的相信营销可以把烂树叶卖爆。因为这是蹂躏茶友的耐心和信任。
我和草哥之前交流过,大家感觉悲哀的是,这个市场环境,没有多少人真正死磕品质,这样的人太少太少了。
装神弄鬼的多,营销高手遍地跑,很多人不是想着好品质卖低价,一部分像无用君一样没这个实力,一部分是卖低价太累了不如卖点高品质。
人生苦短,耗不起。
保证品质的低价更能造福更广大的消费人群,更需要人有本事,更需要大情怀,大魄力,对于无用君这样缺乏生存能力的人来说,很难兼顾“卖得好”和“品质高”。
图文:无用君也,图文来源:彤掌柜茶业,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