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熟茶为什么要分级销售?细糠和粗粮的差距
社会商品的发展,越发展就越精制标准化,尤其我们生活日常饮食相关的粮食和蔬菜、水果。从采收到初加工再到后面的精加工。
从大小、形状、外观、品种、成熟度、口感等等方面,都是需要进行一定的把控。这样的农产品到到了消费市场才能卖到一个好价格。
以这段时间成熟上市的柑橘来举例:一般收购商跟果农定制的一个符合要求的正果果价是5元每公斤,而在采收下来之后,还会挑出坏果、次果(每公斤1元多)、小果(每公斤2元多)等等型号的果不收。这时候还能卖的次果和小果,果农只能自己再寻收购商出售。如果只以口感论,小果的成熟度跟符合要求的正果一样,口感品质也差不多。但天然的因为果型价格差距就很大。如果果商只考虑口感全收,统收价估计只能给到每公斤3元。正果占比7成,其它果3成。吃亏的肯定是果农。
回到茶鲜叶上来,为什么要设定采摘等级,并且按等级定价?制成晒青毛茶之后,为什么还要挑拣初级精制?
从发酵熟茶的工艺角度,晒青毛茶有一定比例的芽叶梗,对于发酵有一定的框架结构支撑,利于熟茶发酵。还因为采摘、制作加工晒青毛茶的时候已经这样。
那么我们换个思路,在茶鲜叶阶段能不能分出芽叶梗?在晒青毛茶阶段能不能分出芽叶梗?只要你不嫌费工麻烦和钱多。完全可以在制前就挑拣分好。
我们熟知的普洱茶散熟茶的分级,是在发酵好之后筛分出来的。而在制作普洱茶熟茶紧压茶之前又根据要求去拼配或者不拼配。
图为级外熟茶梗
普洱茶散熟茶的分级,是跟据一定比例的芽叶梗进行划分。
同一批散熟茶,它们分级后在感官品质上的区别是很明显的。特级跟九级,口感分别是细糠和粗料的差异。价格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当这批熟茶口感很好的时候,不分级不拼配直接压成普洱茶熟茶紧压茶是最简单的事。
当当这批熟茶口感不行的时候,就要需要分级然后跟其它批的熟茶进行拼配,不管是为了外观还是为了降低成本还是为了口感的饱满。只有进行拼配之后紧压才能卖到更高的价格。但拼配是一项有门槛的技术,并不是几种茶糅合那么简单。
有些人不在意口感的差异,认为特级和九级甚至级外的都是熟茶,照样喝不就完了吗?
生活中普通的一个现象,为什么榴莲的价格会是菠萝蜜的10多倍以上。大家知道两个东西都“闻着臭”,榴莲细腻高甜度的美好口感滋味,大家愿意为美好的东西付出更高的代价。
熟茶上,并不仅是口感,还其它如原料的品牌知名度名气、茶品品牌的名气。从原料的级别到口感只是一方面。而到了销售上,根据不同人群的消费能力和需求,茶品价格的分级销售则是为了满足各个人群。
你认品牌知名度就买名牌,你认口感品质你就认真去甄别。毕竟,没有谁规定一定要买对的,只买贵的或者便宜,只要你高兴看得上就好。
作者:小杨,图文来源:茶空空,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