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茶”的乱象出现,在营销中大肆渲染享乐奢靡的不良行为,不仅违背了“茶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本质,也给茶叶行业蒙上了庸俗化的阴影,不利于茶叶市场的健康稳定有序发展。
今年春节期间,轰动茶界的新闻事件莫过于“天价岩茶”引发的热议。从“新华视点”对其曝光到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对部分问题商家取证立案,市场反应大,管理处置快,最大限度消除了“天价
火爆的“天价茶”产业俨然形成了一套分工明确的利益链条。先是造势出标准,让“天价茶”榜单成为办事送礼的价格标签、身份体现;再用包装抬身价,借助“非卖品”的文案让小茶厂的产品
新华社“新华视点”以《这股风,该刹刹了!》为题,对少数岩茶价格虚高、过度包装、恶俗花名等问题进行点评。
“非卖品”有18款茶,每斤价格均在10万元以上,售价在30万元以上的岩茶有14款;“在售品”有七八十款,每斤价格在5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