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产地 > 普洱茶产地 > 曼扫的上午茶时光「勐海行纪之三」

曼扫的上午茶时光「勐海行纪之三」

作者:白马非马  日期:10-22 来源:请上帝喝茶

勐海曼扫茶园

今天上午的勐海,无雾,阳光明媚。我们待在古农茶业设在曼扫村的初制所里喝茶,奢侈地享受一下借一片树叶“隐居云茶”的上午茶时光。时光在静谧的曼扫村凝固,只有茶杯里升腾的茶气证明我们的存在,我们的来过。我们是时间的客人,却忘记了时间这个主人的存在,过去、未来都没有了,一切只剩下了当下的一杯茶。

喝茶的地方是个傣族传统的干栏式楼房。曼扫由于挨近县城,虽然茶园与周边环境还保留有原生态的风貌,但当地人早就不住竹楼了,纷纷建起钢筋水泥的洋楼。房屋建筑与服饰是一个民族的外在象征,是当地风土人情的最直接体现。当勐海的世居民族,只要有点钱就纷纷拥抱城市文明之时,而岩总他们这些外乡人,却觉得被逐渐或迅速遗落的东西弥足珍贵,他们弯下腰来,以顶礼膜拜的方式想尽可能捧起当地的传统。于是,他们在茶山推广古法制茶,打造全手工不落地的初制所。他们放弃城市的繁华,被云南茶山的山野之气所吸引,十年如一日探寻着古树茶的奥秘,沉醉于淳朴的民族风情。

他们如同我一般是一群回不去的人。我是很难回到勐海,而他们习惯了山间的静谧,回到城市只会觉得喧嚣。就像他们说的,在乡下吃惯了生态菜,回到家,在昆明的农贸市场转了半天不知道买些什么。在山里久了,他们的肺需要天然氧吧,他们的胃口喜欢山茅野菜,他们的心态需要放松与宁静。城市离他们越来越远,但他们又是城市的使者,在传播着后现代的观念。现代与后现代都是城市的一体两面:拥抱城市就是在促进现代化的进程;反思城市的野蛮生长,想过一种非主流的生活,就是后现代。后现代的观念在城市里发芽,在农村落地。越来越多的城市白领想过新退休主义的生活,也就是奋斗十多年,争取在三四十岁离开职场,过优游的生活。或者逆当今蓬勃发展的城市化运动而动,到农村创造一片新天地,当现代的农民,过上令人艳羡的庄园主生活。

当曼扫村民在拥抱现代化,要将传统的习俗如同身上的尘土一般抖落之时,岩总在曼扫村建了一个后现代的初制所。传统属于过去,现代已经把传统改变,我们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复制传统,而这种复古也深深打上了现代的烙印。就像文艺复兴不是简单重复古希腊与罗马的故事,而是开启了人类近代社会的大门,城里人在山里的复古尝试,也只能贴上后现代的标签,而不是传统本身。传统是用来继承的,现代是用来超越的,我们期待后现代能给我们开启一个指向未来的幸福时代。

此刻岩总是幸福的,因为他按照“把根留住”的设想,打算在古农茶业的每一个初制所盖一个傣家干栏式竹楼。勐海县城附近传统的竹楼已经不多见了,而曼扫初制所就有一个。幸福的岩总是想跟朋友分享他的喜悦。他说,茶友来了,可以在初制所近距离观看古法制茶是怎样一回事,可以在竹楼的露台上悠闲地喝上那么一杯茶,晚上可以睡在竹楼里,做个原生态的美梦。想亲自体验做茶,很简单,初制所里面就长了许多茶树,随手采摘一把鲜叶,用铁锅杀青、揉捻,然后晒干,就是充满阳光味道与自己的心情的普洱茶了。如果想去茶山深处走走,古农的工作人员可以当向导,开展茶山一日游或者几日游。

此刻我也是幸福的。下午茶是工作与交际的茶,是用来消除忙了半天提神的茶,是社会上流人士在下午交流感情、洽谈生意的道具。一日之计在于晨,上午的时光总是奢侈的,谁会用这么宝贵的时间来慢慢享受一杯茶。在充满朝气,四周绿树环绕的曼扫初制所,我待在傣家竹楼二楼的露台上,指着从旁边一棵大树伸进露台的枝条开玩笑说,这里喝茶太方便了,也充满野趣,不用到处找好茶,这根枝条上的叶子随风飘落到盖碗里,用热水一泡,就是一壶好茶。

曼扫的上午茶是生活的茶。但这不是简单的生活茶,而是揭示了人生价值的一种奢侈境界——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修行。做自己喜爱的事情,那么工作当然就融入了自己的生命,变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这个生活方式,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格调,有着鲜明的个性,可以张扬生命价值,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从容不迫地去实施。那么这种工作与生活,是一种慢生活,是人生的一场修行。

我们现代人一方面是幸福的,享受物质的丰裕,交通的便利,资讯的发达,但另一方面也是悲哀的,被残酷的社会分工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即便是互联互通的时代,我们也在一个个碎片化的信息孤岛里苟延残喘。人性的工具异化造成了现代人的孤独,即便我们拥有了世界,我们也不是自足的,也是难以挡住从灵魂深处升腾起来的孤寂。我们拥有古人不能想象的一切,可我们仍然空空如也,虚无与孤独就是时代的最大特征。而茶,曼扫的上午茶时光,就是治愈时代病的一剂良药。慢下来吧,融进人与人之间,融进人与自然之间,一切的社会边界都在茶水中消融,感受彼此的心心相通,都沉醉在勐海上午茶的时光里,忘记了过去、现在与未来……

正值采收与制作秋茶的时节,当地十多个傣族男女同胞正在初制所忙碌。曼扫村生态老茶园的鲜叶,被古农茶业采用全手工不落地的工艺制成晒青茶,然后拉到勐库的精制厂压饼。

在生产现场我们看到,采摘来的鲜叶薄薄地撒在簸箕上,然后将簸箕一层层叠放在岩总精心设计的用于摊晾鲜叶的铁架上,簸箕与簸箕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以让鲜叶能自然呼吸。等鲜叶萎凋得差不多了,就到了炒茶师表演的时候了。古农采用的是传统的铁锅杀青。三四口大铁锅支在灶上,炒茶师用戴着布手套的双手不停地锅里按压与抖动着,鲜叶被抛起,旋即落在锅底,又被抖起——茶叶在铁锅里跳起有韵律的舞蹈,洋溢着原生态制茶工艺的活力。杀青过后是揉捻,漂亮的条索与浓郁的滋味就是勤劳的傣族妇女双手的杰作。

揉好的茶叶放到阳光下自然晒干,晒茶的地方保留有一排排的茶树,茶树上架着架子,茶叶用簸箕装好,置放在茶树顶上的架子上进行晾晒。茶树上晒茶,这样出来的茶叶,浓浓的太阳味道,浓浓的茶香,原生态,自然品,让普洱茶的风味更佳。古农独到的晒茶工艺既保留了传统的优点,又解决了露天晒茶不卫生的短板,可谓将传统工艺发挥到了极致。晒好的茶叶最后的工序是捡剔,将杂物与粗老叶片等捡出来,这些普洱散料就可以入库了,集中起来进行精制。

曼扫的上午茶时光,是悠闲的,也是忙碌的。制茶工人正在紧张地忙活,但他们有说有笑,时不时傣族妇女的惊喜大笑划破静止的时空,用快乐宣告自己是这里的主人,自己在快乐地劳作。而岩总、周总与小杜他们,一边喝茶一边低头整理案头工作,与天南地北的茶友交流分享茶叶知识。他们不是来茶山走马观花与猎奇的,而是在追寻一份事业,在他们悠闲的心态下张显的是其对待工作的认真。通过现代网络与外界分享交流茶叶知识,是他们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传播着独到的古农茶文化

从一杯上午茶开始,以工作就是生活的方式开始,他们的工作足迹留在了茶杯上、网络上、奔跑在茶山里的越野车上、茶树上,总之留在一切跟大自然和人类亲近的地方。吃罢晚饭,当工人早已下班离去,而他们又泡上一壶茶,端出电脑,掏出手机,开始了晚间的工作,一直到深夜……

“累吗?”我问。

“做自己喜欢的事,简单轻松愉快,值!”

作者:白马非马,来源:请上帝喝茶,本图文由“请上帝喝茶”授权转载。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产地 > 普洱茶产地 > 曼扫的上午茶时光「勐海行纪之三」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