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柑有毒?阴谋论可以休矣!
混乱的家族史
说起橙子,你脑中大概会闪过包括:橘子、柚子、柑、西柚,博学一点会想到柠檬、青柠。
柑橘家族,一个不大不小的家族,大约有上百种品种,但其演化史可以说是一部剪不断理还乱的“乱伦史”。这个家族中不仅任意两种拉在一起都能繁衍出后代。他们还能通过自体细胞变异,产生新的种类。在与人类相遇之后,又通过嫁接培育衍生出以榨取精油为目的的柑橘和以果肉为目的的柑橘。
通过不断追溯,科学家已发现所有的这个大家族源头为:香橼(Citrus medica)、柚(C.maxima)和宽皮橘(C.reticulata),关系图大致如下:
抛开这混乱堪比希腊神话的家族史,柑橘类家族不仅有甜蜜多汁的果肉,更有醒目愉悦的芬芳,人类对其热爱从远古延续至今。
全世界的柑橘都主要发源于亚洲,中国是其中最重要的产地之一。中国人自然对橙有着偏好,周邦彦曾在《少年游》中写道:“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美人纤纤玉手掰开橙子,一瞬间橙子中的香气四溢,汁水溅起,瞬间有种艳情小说的画面。
14世纪,橙子被葡萄牙人带回欧洲,以其迷人的芬芳征服众人。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红茶调味茶——伯爵茶(Earl Grey),就是以中国茶为基茶,加入意大利香柠檬调制而成的,闻起来酸甜诱人又不失味觉冲击力,让人情不自禁地满心愉悦,成为英式下午茶最典型的代表。
代代花也是柑橘类酸橙的一种,因为结的果经冬不落,直至第二年结出新果,旧年的果依旧挂在枝头,几代果同在一树,于是得名代代,亦写作玳玳。和茉莉花茶一样,代代花可以作为熏茶用花,把花摘下与茶叶一同放入茶罐中,等待一晚便可以喝到充满柑果芬芳的茶。
对于柑橘芬芳的迷恋和使用既不分时间,也不分国度。
这么看来,另一种近年火起来的调味茶——小青柑的出现,就显得一点也不意外。小青柑使用的青皮来自于芸香科(Rutacae)柑橘属(Citrus)植物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v.chachiensis)。
茶枝柑,图源自茶山黑话
产自云南的普洱熟茶填放在广东新会茶枝柑果皮中,一杯小青柑令人在熟悉的柑橘香气中感受熟茶的醇厚甘甜。可以说,二者的组合充满着一丝熟悉又令人意外的碰撞。
茶枝柑的成长史
除了小青柑茶,市面上还有大红柑茶,其实他们都是一体两面,都来自于茶枝柑。根据采摘时间和成熟度不同,柑皮又分为:柑青皮、微红皮和大红皮。
严格来说大红柑和小青柑属于同一柑的不同时期,小青柑属于幼年时期,大红柑属于成熟时期。而红柑的皮经过三年陈化之后才能称为陈皮。
新会柑从青皮刚开始採摘,到大红皮完毕,依据採摘时间范围的不一样,所采的皮成熟情况、用途也不一样,这就造就了新会柑皮不一样的称呼:青皮、微红皮、大红皮。
青皮是指农历寒露至寒露中间(8月7日—10月8日),在柑果并未成熟时生产加工而成的外果皮。青皮挥发油相对性含量较高,耐贮藏,小青柑采用的便是这个时期的青柑皮。
小青柑青皮,图源自茶山黑话
微红皮是指农历寒露至小寒中间(10月8日—11月22日),在柑果外果皮刚开始转黄时採收生产加工而成的外果皮。微红皮外皮褐绿中带微红,采用这个时期的果皮制成的柑普茶称为二红柑。
大红皮是指农历小寒至立冬中间(11月22日—12月21日),在柑果外果皮基础上成熟时採收生产加工而成的成熟柑皮。大红皮的挥发油相对性含量较低,糖分含量较高,因此适用范围广,升值空间高,这个时期的果皮制成的柑普茶为大红柑。
对于茶枝柑的利用主要在于其果皮中的挥发油成分和黄酮类物质。在茶枝柑整个的成长期间,5月至9月,果皮中挥发油含量逐渐上升,10月达到最高含量,而后又下降。果皮中总黄酮含量则是5月采收时最高,12月份采收的大红皮含量最低。由此可见,在茶枝柑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柑皮有着不同的价值,青皮期挥发油含量高,水分含量少更耐储藏,大红皮果香味浓郁,苦味褪去则更适合食用。
原枝?圈枝??驳枝???
新会柑树的树种为茶枝柑,按照不同种植方法所种的茶枝柑,又分为“原枝柑”、“圈枝柑”和“驳枝柑”。
原枝柑是用茶枝柑的种子种植的,但有性繁殖的柑树抗病虫能力和抗气候条件都比较弱,成活率极低,因此在新会产区原枝柑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少。
圈枝柑是通过圈枝的技术来进行繁殖,即选用母树上生长优良旺盛、挂果率相对较高的枝条进行圈枝移植。在所选取的枝条下端,相距约一寸左右,用刀上下各割一圈,并剥去两圈之间的皮层,待剥口稍干后,用稻草、塘泥浆、泥土包缠于剥去皮处,令其发根。然后再将圈成的枝条,由母树上剪下,假植于苗地,约一或两年后,再移植于柑橘果树田园中。以这种方法育苗种出的,俗称“圈枝柑”。
圈枝柑的根部是“鸡爪根”,空心、比较弱,在管理上要求比较严格,特别需要注意防洪防浸,一旦根部受浸,柑树很容易坏掉。其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弱,管理难度较大。投入大,产出少,种植成本高居不下,因此种植面积也不多。
驳枝柑又为嫁接柑,是以和茶枝柑亲和性较好的其他植物枝条进行嫁接,既能遗传母本的优良性特点,又能保持部分本体的优良性状。新会驳枝柑一般用当地的红柠檬作为砧木,茶枝柑母本作为穗接,结合在一起,砧木发芽后即可移植在地,另行管理。
驳枝柑产量较高,抗病虫害能力也比较高,管理成本较低,因此种植面积也较多,也是目前市场的主流,适合规模化生产。
从整体来说,圈枝柑和驳枝柑都属于茶枝柑,只是种植的方法不同。
小青柑到底能不能喝?
2020年都快结束了,诸多正确的观点都逐渐沉淀为常识了,依然有人说“小青柑不能喝”。这让我想起2001年,由香港壹周刊对普洱茶的那篇负面报道,以普洱茶商心肺衰竭早逝,不知是喝普洱送命还是其他原因开篇,直接把读者引向了“普洱茶不能喝”的结论上。
类似的手法再说一个例子:商场衣服原价999元,当降价降到666元时,你会觉得便宜了三分之一,因为999元就是一个锚定点,这种便宜的感觉会让你更容易下手购买。
这就是锚定效应,一旦有了引导,有了一个锚定点,人们的思维就倾向于形成观点,哪怕新的信息来了,也不愿意改进。当有人开始说XX不能喝时,大脑便习惯于搜集证据来证明自己。
对于小青柑不能喝的原因,目前主要集中在两点上:
1、小青柑用料差,使用发霉熟茶为原料;
2、根据《本草经疏》记载:“青皮,性最酷烈,削坚破滞是其所长,然误服之,立损人真气,为害不浅。”
我们当然不能否认,有一些商家采用品质低劣的熟茶售卖小青柑,而这种霉变的熟茶确实对身体有害。正如买水买菜人们通常不会购买价格过于低廉或者一看就坏了的产品一样,某拼上58颗21块的小青柑换我也不敢买,低劣有异味的小青柑当然不能喝。
想要购买优质纯正小青柑,还请拒绝三无,认准有品牌的产品。
至于第二点,隔壁老王看到“损人真气,为害不浅”八个字,手里的茶杯都吓得掉地上了。
然而如此可怕的记载难以找到更多印证,什么是真气?还在哪里?是否有毒理性调查?没有。
更多的,我们看到的这样的内容,以下摘自由国家药典委会创作的《中国药典》:
青皮
拼音:Qīnɡ Pí
英文名: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VIRIDE
别名:四花青皮、个青皮、青皮子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习称“个青皮”或“青皮子”;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花青皮”。
性味:苦、辛,温。
归经归肝、胆、胃经。
功能主治: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胀痛,疝气,乳核,乳痈,食积腹痛。
用法用量:3~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根据一份广州中医药大学的论文显示:“陈皮与青皮的化学成分上十分相似,主要成分为黄酮类、挥发油、生物碱、肌醇、微量元素等成分,其中挥发油及黄酮类成分为主要研究的活性成分。”
另一份《茶枝柑青皮与陈皮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从茶枝柑青皮和陈皮中分别定性出49和52种化合物。从物质种类上看,两者有44个共有化合物。二者在物质种类差异小,含量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
陈皮和青皮的差异并没有某些文章说的那么大。我们不是一定要证明青皮好或不好,我们想说明的是,当你想要证明某个论点时,总能找到相关材料来证明自己。
为什么“XX有毒不能喝”的论述总是如此容易俘获人心?
这与阴谋论经久不衰或许是同一个道理。
阴谋论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人们面临复杂问题时,危机感上升,这时更倾向于寻求复杂解释。例如古时的雷电是妖魔作怪,今日的外星人是FBI有意隐瞒。小青柑的火热,也是有人在背后作祟,“好喝”两个字不能填补经验的匮乏。
另外,阴谋论是精彩的故事,是随时可以聊的八卦。比起情节峰回路转的故事化叙事,刻板的逻辑推论显得毫无市场且费脑。你去喝茶,人们肯定更爱听小青柑的黑心工坊故事,而不是小青柑的知识。
清醒思考是奢侈的,在信息匮乏时,我们相信所见即所得,所听即所闻。而身处信息网络的时代,信息唾手可得时,过载的信息成为某种负载,轻易形成对立的结论,判断力成了最可贵的能力。
越说越虚无,其实喝不喝都不重要,肥宅快乐水被证明不健康那么多年从未见颓势,小青柑也没必要靠证明自身是否健康来推广。
人嘛,开心最重要。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148.
2、王亚敏,易伦朝,梁逸曾,等.茶枝柑青皮与陈皮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1293-1295.
3、乐巍,邱蓉丽,and季龙.“不同采收期茶枝柑果皮中总挥发油、黄酮、生物碱及多糖含量分析”.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Ed..,2010,543-544
图文来源:茶业复兴,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