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一杯汤色红浓、滋味醇和的熟茶是很多人的喝茶首选,一杯熟茶入口,身心俱暖。为了让大家在购买熟茶的时候少走弯路,我们整理了几个购买熟茶的常见误区,供大家参考。
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观看明末清初王铎的书法,胸中会涌起一股和谐愉悦之情。明人作画,多为稻粱谋,祝枝山、唐伯虎、徐文长都把书画换作了酒钱,这可悲么?
此文章由冯绍裘口述,其三儿子和小儿子整理,外孙女孙红录入并校对。转载自《凤庆视点》。
宋代美学达到巅峰,还有另外一个不引入注目的特点:它容纳了不同的见解与流派。宋徽宗的美学固然高雅华贵,苏东坡的生活美学更为亲切可感。
所以最近,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帮助我系统性提升审美能力的茶书。最终,它脱颖而出,无论是文章内容还是写作手法都能在行业出类拔萃的《和苏东坡吃茶》。
周重林,学者,作家,著有《和苏东坡吃茶》《茶叶战争》《宋茶:风雅与腔调》《茶之基本》等。
水为茶之母,水为茶之神。古人眼中的泡茶水有什么讲究?总结起来就是清、甘、活、轻、寒。
在茶道降格为表演艺术的时代,《茶之基本》不教人喝茶的,也不教人理解茶,而是让人学会在饮茶时体验庄重的仪式感。
这是传统茶企无法做的,也是新茶企主力做的。街边新饮茶也是,过去无糖不欢,现在都在主打无糖,都是教育消费者的好结果。
去成都途中,出版人陈垦告知,《和苏东坡吃茶》获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的六月畅销图书。成都除了有三次读书会,还有美食与麻将等我。
(2024年6月11日普洱市第五届人民政府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2024年6月28日普洱市人民政府令第3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我从苏轼的集子里,选了部分与茶有关的诗、词、文章,尽可能地做一些注释和解读,这是进入苏轼茶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我自曝其短的方式,浅薄的学养都会一一暴露在世人面前。
一代文豪苏东坡,是个琴棋书画诗酒茶俱全的生活家。而后世论起东坡的生活趣味,多谈起他的美食与酒,而对东坡在饮茶一道上的品位与情趣,少有谈及。
茶源于中国,从唐代起向海外不断传播,逐渐发展成世界性三大著名饮品之一,还在各国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具体到南糯山,这个我无数次造访的茶山,一直给我言之不尽的惊喜。我希望你的阅读也从南糯山开始,在这里,不仅有古老的茶园,还有古老的民族、古老的饮茶习俗。
不久前听说任维东先生“秘密”写就了一部关于基诺山茶主题的书,既感到有些意外,又感到十分高兴。意外的是他刚完成了一部关于洱海的书,应该还没有缓过神来。
景迈山能从我国众多名茶产区和古茶山中脱颖而出,成为向世界推介的首座茶山,成为全球首个以“茶”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经常有人问我,云南的古茶山你都走遍了吧?我仔细想起了下,回答说:“大约走了一大半,还有一大半没有去过。”
一千多年前的宋朝人是怎样喝茶的?他们喝茶的方式是怎样的?读周重林先生的新作《宋茶:风雅与腔调》,千年前的宋式风雅与美学生活画卷般呈现。
《泡好一壶中国茶》:本书中的“借茶修为,以茶养德”,让我找到了终身的方向;“日日行茶,时时修持”让我有了照见自己的宝镜,开启了我踏入茶之路。
“从来佳茗似佳人”一句,千古绝唱,有茶水的地方,就有此句在流传。苏轼另有佳句“欲把西湖比西子”,刚好可成一联: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点茶讲三昧,吃饭讲三昧,睡觉也讲三昧。总结起来,苏轼的睡眠经验有四:一是稳,在床上四体要稳;二是按,按摩四肢痛倦处;三是定,定心不蠕动。
陆羽在《茶经》里有描述:“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作为2022开年读的第一本书—《云南茶史》,我认真读完后感慨良多。书的作者是云南茶文化界的知名大咖蒋文中先生。
壶身铭文写道:“不肥而坚,是以永年。”当时觉得好极了,我的朋友太俊林把这话,引用做了自己普洱茶企业的理念,企业名字就叫“永年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