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的“茶声音”:2021中国茶产业迎来新机遇「兴茶观茶」
中国茶产业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关联,它既是过去脱贫攻坚的支撑力量,又是未来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更是传承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茶产业作为生态高效的健康产业,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我们也听到了各种关于发展茶产业的声音。两会的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各地茶产业的热点以及发展问题,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提案和一些精彩观点,这将对未来茶产业发展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
加强有机茶认证管理
让大家喝到“最干净”的贵州茶
贵州省茶园总面积达到了700万亩,排名全国第一位,有数据显示,2020年贵州省全年茶叶总产量43.6万吨、总产值50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11.7%。茶产业已经发展成为贵州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并培育了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三绿一红”等知名黔茶品牌。虽然近些年来贵州茶产业发展迅猛,但其产量大、产值低的问题却依然存在。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孟平红认为,要解决贵州茶叶附加值低的问题,首要的任务就是塑造贵州茶叶的品牌形象,将贵州茶打造成被全国乃至全球饮茶人认可的最干净的(绿色无污染)有机茶。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借助各类新兴科技和数字手段,切实加强有机茶认证管理工作。
并且,贵州将继续发挥茶叶在生态、安全、品质等方面的优势,从全产业链开展创新,扎实提升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为全面推进茶产业衔接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善借势能
打造世界茶叶的“云茶现象”
茶产业是云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云南省最有资源基础、最有发展优势、最具潜力的绿色生态产业之一。但在当前产能过剩、产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云茶品牌的塑造之路任重道远。与此同时,“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核心区域”这个来之不易的科学结论,目前尚未充分发挥和利用。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项目云南省代表性传承人田静认为,云南应该把握好《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第15次缔约国大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迪拜世界博览会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通过世界“茶树原产地”地理标志品牌塑造,以原产地形象推进多茶类并举发展,在世界级平台用世界性通用语言解读“云茶”内涵。
一方面要擦亮“云南·世界茶树原产地”的金字招牌,另一方面将云南打造成中国“茶叶新势力”的理想国和中国“新饮茶时代”的策源地。在讲好“云南·世界最好的茶源”的故事同时,推动形成“世界茶叶的云茶现象”。
挺立“中华文化自信”
打造“中国礼茶之都”
中国茶产业如何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充分彰显“中华文化自信”,让“中国茶文化”可以成为“世界茶现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工党江苏省委副主委王水建议,从茶文化赋能茶产业的角度切入,希望以自己的家乡溧阳市为试点,在全国率先打造“礼茶之都”,并以“礼茶文化”为核心引擎,带动实现茶文化、茶科技、茶生态、茶旅游与区块链、生物质谱等现代技术有机融合,在国际通用的安全标准基础上构建起一套高标准的中国好茶评价体系,重塑中国茶叶的全球话语体系。
王水委员还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一支品味高、底蕴深、影响广、多层次、可推广的“中华礼茶团”,在新发展阶段,高水平地展现自古以来大国礼茶的文化气象,高质量创新新时代大国礼茶的公共担当。
扶优扶强龙头茶企
鼓励青年回乡创业
眼下,要实现“从产茶大国向产茶强国的转变”,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关键。茶产业的振兴需要通过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茶企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刘文新建议,扶优扶强国家级龙头茶企,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振兴。
刘文新代表还建议,青年力量在茶产业发展乃至整个乡村振兴中应该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应当积极营造青年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青年回乡创业,要依托青年,面向青年,借助青年在市场观察和创造性上的优势,积极开发更具有市场接受度的茶产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结语:随着大国崛起,作为绿色、生态、富农的茶产业,正在提速前进,近些年,国家积极出台多项政策,产业发展形成利好之势,不过茶产业依然存在茶叶存在着品牌影响力较弱、行业集中度不够的问题。
这也需要茶产业链各个环节要聚焦当下茶叶消需求的变化,鼓励茶企在产品、营销、茶饮的消费场景上多做探索与创新。相信,朝着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不断迈进的茶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图文来源:兴茶网,经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