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界泰斗张顺高先生品鉴昔归和绿水塘普洱茶
2017年10月21日,昆明北市区,阴雨连绵,很多人冒着雨来到古树人家,赴一场约会——茶业复兴第99期沙龙。本场沙龙还要邀请了云南茶界泰斗张顺高先生,喝着昔归和绿水塘,听这位亲历者讲述云茶的历史。
李扬:今天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意料之外。国家的改革方向一直是简政放权,深化市场,这个过程中企业的活力和自主性越来越强,所有行业都因此受益,和我们相关的就是茶行业。
我们身边这么多茶企业之所以做得下去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很多关系。因为参与的人多,所以能够提出来的新概念就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点就越多。比如古树茶,比如各个山头,比如今天要喝的昔归和。
以前没有把昔归当做概念,当市场认识到昔归后,它已经成为能引爆行业经济增长的点。再比如绿水塘,听过这个名字的都不多,但却有西安的人专门找着这个名字来买茶。我们创造出来的,在文化中社会环境中涌现出的新的概念,是能改变我们生活和经济结构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更主要的是在茶行业发展过程中,品牌越来越多,近些年最大的一个概念或者说品牌就是古树茶。虽然存在很多争议,但是不可否认古树茶已经创造出了很多经济价值。
今天很荣幸能请到云南茶业界的泰斗张顺高老师,也请他和我们讲讲大家想知道的历史。大家踊跃发言,说一说,比如大家有没有听过绿水塘有没有喝过昔归,自我介绍之后大家回答下这个问题。首先有请余世刚余总为我们介绍一下。
余世刚:很高兴也很荣幸今天邀请到各位参加古树人家与茶业复兴联合举办的普洱茶文化沙龙,对大家的到来我表示热烈欢迎。
中国兴,茶业兴,我们古树人家一直在临沧茶山做自己家的鲜叶初制加工,针对的客户主要是茶商茶企,市场上并没有我们的产品。最近两三年来才走市场化路线,除了批发毛料外,我们才开始做自己的茶品。今年茶博会期间,我们作为临沧茶区的茶农之一参展,受到各位领导和专家的认可及支持,张副省长和王厅长亲临古树人家现场指导,品鉴了我们的茶品,对古树人家的茶品赞口不绝,也给我们提了一些宝贵意见。
这次我请大家来的目的,首先是感谢各位茶友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心、关注和支持。第二也想请大家再次品鉴我们自己的茶,更希望各位指出我们做得不好的地方,不管是工艺方面,还是储存方面,普洱茶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力求高品质的纯料是我们所坚持的原则。
今天也特别请来几位高级茶艺师给我们泡茶,给大家准备三款茶品鉴,一款是2017年的昔归春茶,一款是绿水塘,这款茶很独特,量比较少,只有我们四五家农户有,其中我们家大概占有70%,每年也就是300斤左右。虽然量少但是省内外茶界很多茶商都知道,这两年台湾、福建等地的茶友专程到现场收购。第三款是2007年老昔归,昔归也是我们家批发的毛料之一,这款老昔归叫“忙绿山”,就是第一批昔归茶,也是我们这里最老的昔归,因为昔归这一山头品牌是从2007年开始兴起。刚好储藏十年,我认为好茶就要分享,越分享越幸福,我们储藏的这些茶,都不卖的。感谢大家,下面还是有请主持人继续……
李扬:我们有请张顺高老先生跟我们讲讲。
余总:我特别介绍一下,张老是云茶的泰斗,他老家是湖北的,一直扎根云南扎根茶山,绿水塘这款茶张老也都品鉴过,这次品鉴我们也特别邀请了张老来参加,希望老人家能给更多的宝贵意见。
张顺高:我自我介绍下,我是湖北五峰县人,土家族,1960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茶学专业,是新中国首届茶叶本科毕业生。毕业后来到云南,分配在云南省茶叶研究所,这个所名字改了很多次,首先是1939年白孟愚在南糯山成立了实验茶厂,然后搞实验研究和栽培种植研究,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式成立了云南茶叶研究所。
我是1960年毕业,那个时候中国的经济发展才刚刚开始。1949年解放,到1954年土地改革,经济发展和茶叶的发展是同时的。我在云南茶叶研究所搞了些农村基层工作,在云南全省跑了一跑,跑遍茶山,又要吃饭又要种茶,因为当时提倡“两茶并举”。后来搞实验研究,被国家派到非洲搞外援做了十年。回来后做所长,到了1988年不当所长了就调到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搞经济植物。退休以后做了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我在生产科研农村工作这些方面都做过,对云南茶叶都有基本了解,对茶叶生产方面有问题可以提出来,我尽我所知回答。
昔归,我喝过几次,还有一个朋友是专门做昔归的,绿水塘的也喝过。我先说下古树茶,古树茶在全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云南有,所以古树茶比较珍惜。古树茶有许多其它茶没有的特点,第一个树龄比较老;第二个,生长在树林里,和森林里一些乔灌木生长在一起,正因如此,古树茶的生态环境是比较干净的,森林里面没人打农药施化肥,所以从生态安全方面来说,是绝对地安全。它的年龄大比较稀奇,在森林中远离工业,是生态安全的茶,我觉得没有比这个更安全的茶了。
因此,古树茶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喜欢,也是云南茶产业的招牌。福建有半乔木的老茶树,数量比较少没有规模。云南有成片的,最大的古茶园在西双版纳,南糯山一个山是16万亩,其中古茶园就有一万五千亩。我在南糯山搞建设,整个山上,最高海拔1898米,从1300米开始上面全都是茶。
我们来云南,新中国解放时候的茶园,到现在来说全部都是古茶园了,每个山头的味道都不一样。从50年代末期到现在都在不断发展,现在有600多万亩。以前产量有2500吨,现在有30万吨了。我们的茶叶很稀奇,别人出多少钱买我都不反对,愿买愿卖嘛。但是古树茶是不是都是好茶就不一定了,笼统地说都是好茶是错误的。
另外,我们云南的茶产业,是靠1%都不到的古茶园呢?还是靠99%的的现代茶园呢?这个无从定论。我认为,政府领导和收茶管理部门应该大力推广现代化新式茶园的有机茶。这个和古茶树概念不相冲突,因为这是从云南的茶产业来说,这才是广大农民精准脱贫该做的。我就说这些,不对的话大家可以交流。
李扬:张老对云南茶产业是有卓越贡献的,正是张老在南糯山对于一些良种的发现,才导致云南茶产业的产量突破瓶颈。
张顺高: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三代人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云南茶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扬:下面大家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李扬,主要负责沙龙主持,以及喝茶和审评。
傅超:我是新人,我爱好茶,我是做出口贸易的,昔归、绿水塘我都经常喝,和余总也相识多年,除了我自己喝,平时我也推荐给国内外的友人喝,茶友们都说还不错,让我带去给他们。我还是一个学习者,希望今天的沙龙能学到更多的普洱茶文化。
谢先生:我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张老师说是古树茶是云南的宝贝,我很赞同。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近些年古树茶也是越来越多。我们挖掘有关普洱茶新的历史文献,赋予新的概念,赋予一些文化,丰富普洱茶的表达形式。在饮用上宣传上,就有很多符合消费时尚元素的新概念提出来,这在产业上都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所以茶业复兴搞这些沙龙也很有价值的,很有实用性,我看到了都会来。
茶友:我姓段,是世刚的朋友,也很喜欢茶,但对茶绝对是门外汉,看到他发朋友圈说今天举办茶业复兴文化沙龙,我就过来参加。还遇到了多见不见的老友,很高兴。
金先生:各位朋友下午好,我也是刚好有这个机会来这里,和这么多陌生的面孔坐在一起,非常荣幸。我是喝茶的爱好者,做一个听众,听大家讲讲开开眼界。
茶友:我不太会喝茶,就是抱着想要了解的心态来听一听。
赵医生:我是一名医生,骨外科医生,今天也是非常偶然的机会来到这里,听张老和茶友们介绍历史文化。平常对茶没什么研究,刚刚起步,闲暇时候想喝茶,因为上班比较多,所以准备学习一下。
齐伟:我是茶叶小白,大家泡什么我就喝什么茶,听说过昔归古树,但是没什么了解,你告诉是什么就是什么,更不会品,今天有机会学习一下增长知识。
朱女士:我是云南网的记者,今天也是受余总的邀请来到这学习了解。以前听过昔归没听过绿水塘,第一口喝这个昔归感觉特别惊艳,多向大家学习。
覃文洁:我是从山东过来的,在富民的一个学校当老师,我也是茶叶小白,也是茶业复兴茶书馆的一员,通过书本了解了很多茶知识,今天来主要是学习。我平常喜欢喝普洱熟茶,生茶又苦又涩,没有喝出甜,这个昔归我听说过就没有喝过,觉得这个茶不苦不涩还有点甜,如果让我选我觉得这个茶还比较适合我。
黄程程:我是吉林人,一个偶然的机会来云南出差,觉得这里非常适合我,所以就来到云南定居了。刚刚听了张老的经历,让我对云南茶的历史就有了简单的了解。原来我对古树茶的了解仅限于年龄大,还有安全、绿色比较环保这块。今天通过这个沙龙,我也想了解古树人家,了解古树茶的内质和优点在哪里,希望能够就古树茶、云茶做一个学习,看是否有合作的机会。
周重林:我是茶业复兴的周重林。我们和余总虽然一墙之隔,但也是第一次来,现场看到有很多媒体界的朋友。
我一来看发现余总有很多资源,老婆是临沧的茶农,有自己的茶山、初制所,他毛笔字也写得好,有这两个就够了。我昨天听一个代表说,中国主要矛盾是什么,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供应不足的矛盾。我们就是做美好生活的,琴棋书画诗酒茶,有书、有琴,还有书画,茶是最后形成的,又是普及最广的的,也是最简单的。我马上要四十岁了,要练书法没有办法了,但是我写书,还有茶,我占两样就可以了。
现在其实有很多人过不了这个生活的,他需要学习。中国的雅生活是需要学习的,一定是有门槛的,就像中国的文言文,你读不懂,所以要有专门的人教你才读的懂,你才能领会文言文的美。虽然国家在普及白话文,但是大量的宝库还是在文言文。喝茶也需要这样的学习。张老师今天也在,过去这个古树茶也没有,正是他们的努力才变成概念变成生意。中国人的雅生活回归,确实和普洱茶有关,普洱茶热了之后,水产业、紫砂壶产业,还有古家具都火起来。这些行业救了很多人,尤其救了很多周末无聊的人。
下周沙龙就是100期了,为什么我们要做沙龙?云南人,需要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克服羞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讲多了自然就知道该怎么讲,所以我们沙龙就多提供这样公开表达的机会,过去太少了。民间提供私人的平台,我们的沙龙就是讲讲茶讲讲生活,讲讲自己真实的感受,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沉浸在茶当中。
茶友:我是自由职业者,也是普洱茶的忠实拥趸。我从小就喝茶,每天早上不喝茶就没精神,尤其普洱茶,尤其喝了云南的古树茶之后,觉得喝其它茶都没有味道了。既然是沙龙,我就放开说说我对普洱茶的理解。张老说1%的是古树茶,99%的现代化生态茶园,那么现在普洱茶市场就存在一个问题——劣币驱逐良币。为什么古树茶产量这么少,但是市场上的的古树茶却这么多呢?
张顺高:台地茶没有古树茶好,但恰恰是用台地茶来充当古树茶。不然市场上哪来这么多古树茶,古树数量是有限的,产量也是有限的。
茶友:那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呢?就是古树茶价格太高产量太少,市场上就大量造假,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从市场的角度,我认为专门做古树茶做生态茶的就要做品牌,就像余总这样,我们只做一款茶,做品牌做得精致一些,其他人才认这个东西。
茶叶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国家在脱贫扶贫,有大量的资金涌入这个行业,茶叶是一个很好的产品,现在是打响品牌打响市场最好的时机。前段时间方舟子事件,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个好事,足够引起大家重视,让大家科学地接受这个茶叶。这是我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大家提出来。
张顺高:茶业复兴该如何复兴,怎么复兴,什么叫复兴是否可以研究下?复兴有没有什么目标,复兴是改变我们现状还是不改变?人们日益不断增长的需求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是历史问题。目前最要紧的事情就是精准脱贫,全面小康,开启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的茶业复兴应该解决什么问题,我们的沙龙如果能解决一小点也是好的。
李扬:我们继续说茶,刚刚喝的是昔归。昔归这个茶很有特点,它的口感辨识度极高,有的朋友说分不出来,那我教你怎么分,你也可以按我说的去理解。昔归茶的口感强度基本上是云南茶里面最强的。口腔的腔韵特别好,在口腔当中的刺激度、饱满度、冲击力、回甘生津强度都很出色,在前半段几乎是所有茶中最强的。
关于茶业复兴这个问题我想讲讲。富裕?什么叫做富裕,就我的理解来看,单纯用数字去衡量的话,是不符合我所认同的理念的。计划经济时期的那种小绿包,给你绝对管够,喝都喝不完,但是没有选择,只有一种,这叫富裕吗?但是现在你有这么多的选择,我可以喝绿水塘喝昔归,有无数选择,只要我有钱,即便我只有很少的钱我也能面对比计划经济时期的小绿包多得多的选择。富裕,是指你可选择的机会很多。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就是茶产业发展前所未有的高峰时期。
我们叫茶业复兴,也在一直努力做这个事。通过聊天,把概念说出来,大家能说的越多,听到的就越多,能选择的也就越多。大家的信息量多了,可做的选择就多了,大家就富裕了。这是我们做的一点点努力。
张顺高:更多的选择更多的生意可做,更多的生意就拉动了消费,当然是有好处的。
李扬:如何用更精准的方法去辨别昔归,有请余总和我们介绍。
余世刚:我爱人是临沧的,有这个福气我就做了那边的姑爷。昔归听过,但是好多茶友都没有喝过,我就简单地介绍下昔归。昔归比较独特,它是藤条茶,条索比较紧、偏褐色,“背无毛”绒毛比其他茶要少一些,柳叶形,梗难瞧,最后一点是它的叶底和其它茶有所区别,昔归的偏绿,而且比其它茶要薄一点。概括器就是这几个特征:褐紧条、不显毫、无背毛、柳叶形、绿叶薄、梗难瞧。
张顺高:昔归的茶有典型的特征,我以前喝过你的龙珠也还不错。
余世刚:对,说起龙珠,我们家的取名并注册过的叫“龙九子”,取名来源“龙生九子,九子不同”,大家回去的时候每人可以带一份。
李扬:周红杰老师来了,他也是我的老师,请周老师介绍下自己。
周红杰:我是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的。云南有很多高校都有茶学专业,农大茶学院在云南高校中是比较专业的学茶机构。实际上现在整个云南高校里面都有茶文化相关的课程和研究。
云南农大茶学系分为两个方向,一个茶学方向,一个茶艺茶道方向,有很多省市的学生来到农大学习。在全国高校里,农大茶学专业特色都靠前一点,从研究成果来说位于全国前列。
刚刚余总说的绿水塘龙九子茶。龙生九子,九个儿子是不一样的,你可以精细工作,比如说你选择芽叶的时候,相对成熟度一样的放在一起,另一种类型放在一起,肯定会出不同的味道。这样的九子会更有意义,从品饮上,层次香气水路上都不一样。普洱茶在玩的时候如何科学地玩,今后怎么玩都要花心思。
云南的普洱茶除了说自己的茶好,好在哪里也要找得出。绿水塘,什么是绿水?你要说出来,大家一看,从产品的特性上找,不说肯定是找不出来的。这个茶干净清爽,是你这个茶的特点,颜色墨绿较深,能绿水塘能和你的茶联系起来。茶怎样做得好,有很多很多可以研究的问题。做茶,你如何更精细精准,你喝下去每款茶都有不同的感觉。
周红杰:这个绿水塘就汤水来说,处于中间水平,很干净的没有杂味,清香中带有甜,喝茶的清亮度还是有的。对昔归的印象,主要是昔归很香,细细体会,临沧的茶都有涩感,回甘快还是慢就要看加工技术如何。
李扬:喝完绿水塘,我们喝07年的昔归。
余世刚:这是最早的一批,500g一饼。
周红杰:那个时候没有昔归大树纯料,但这款转化蜜香还是有的。
张顺高:这个昔归老茶有一定的穿透力。
周红杰:这个茶打开你的胸腔,每个人感觉都不一样,手心冒汗等等,体感不一样。
刘益成:这个茶在原产地存了六年在昆明四年,可能仓储不是特别专业,十年的昔归茶应该更红黄一些,可能仓储不太到位,昔归茶的韵味还在特征还在,只是仓储不到位,如果仓储注意,渗透力就会有了,还要看泡了多少泡。
高山云雾出好茶,高山云雾虫害少得多,但是低海拔不一定不好,比如昔归,这不是绝对的。还和纬度有关系。总体来说高山云雾这句话对云南茶业来说是好的。
文|馨宁,图|王天华,图文来源:茶业复兴,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