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茶品牌让人印象深刻或许不是一件好事,多让人尝试到才能改观吧
今天跟一个第一次见面的老茶客喝茶,说是老茶客是因为他喝茶的年数相对较长,现在喜欢喝一些性价比不错的中期茶。但喝茶交流中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品牌茶叶的口感问题,由这个茶品口感问题直接影响到对品牌的印象问题。
在普洱茶行业中,品牌茶品的口感问题是一件很难统一说清楚的事情。由于这些品牌的茶品口感大多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说得再直白点就是茶品口感没有识别度。
在2016年之前,因为公司茶品很丰富,很多个品牌普洱茶都有喝到过,并且不止喝一次。因此那时说了很多个关于普洱茶口感的问题。广东、福建那边的老板做的茶,几乎都是追求香、润、津、甘、厚。也就是说那几年很出名的普洱茶品牌茶,滋味几乎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在于用料和包装。像润元昌、合和昌、佰年尚普、今大福、福今、广隆、广雅、番顺、高顶等等。
而本土云南这边的品牌老板做的普洱茶,一、几乎是没有啥强烈的想法,做出来是啥就是啥。这也是很多云南本土品牌纯料茶的原因。二、从审评层面和传统拼配层面去做的品牌茶,审评层面角度做出来的茶品,消费者口感认同度很差。传统拼配角度做出来的茶品,由于原料品质的关系,虽然能延续传统茶品但茶品口感依然不是消费者喜欢的。
做了十年以上或者有一定规模的普洱茶品牌,这期间按每年投入市场10款茶品以上估计,按十年就是100多款茶品,这些茶品在市场中或者在消费者手中不断消耗。就会让消费者通过某些茶品口感形成对品牌的印象。
比如说中茶,在一些茶人印象中只有“云南七子饼”和2006年前后生产的那些乱七八糟的茶品。比如下关就只有“沱茶”,而且是又苦又涩价格便宜的沱茶。大益则是“88青、水蓝印”等7542饼茶的外称,几乎每年都有7542出厂,记得不错2006年7542才200多一饼,假如是按配方延续生产,那茶品出现差异就是用料的关系了,因为配方没详细写清占比多少的勐海料是哪片茶地,占比多少的临沧料是哪片茶地,仅按地区季节级别来做,每年出来的茶滋味又怎么能延续?也就是说按7542配方是做不出来当年的88青饼的。很少有人会说大益的金针白莲熟茶、0532熟茶是好茶。而近些年大益茶更被称为“金融茶”,但每年大益十几款新茶品上市,由于一直在市场中和消费者杯中,才会有这种观念的改变。
今天说起这事是因为说起勐库戎氏这个普洱茶品牌,它在临沧市一直是龙头企业。但这位老茶客对于勐库戎氏的印象是基于它的中期茶“味淡”。上个月以前,我对勐库戎氏的茶品印象也是味道淡。这种印象不是凭空想象的,是2014年左右我喝过很多款勐库戎氏的茶品,包括2004年左右的。
而在印象中低价位的普洱茶品牌还有黎明茶厂八角亭、海湾老同志、福海、兴海。而近些年这些品牌都在变,有的追求包装名山村寨,有的一直老料不断,陈料做新茶。但价位都起来了好多。以前这些品牌茶十几几十一片,现在上市都几百了吧。口感真的是喝得一言难尽。
当一个品牌让人印象深刻的时候,不管是好印象还是坏印象,或许已经到了改变的时候。记得还在2013年左右的时候,跟普洱茶品牌方对接说到让品牌茶品数字化,系统化。形成品牌茶品的数字库,很多品牌不愿意做,但你现在看看,很多品牌都做了自己的茶品库数字化,至少要让别人知道你这个品牌的茶是有历史的吧。不管别人对你的茶品评价如何,你的品牌都是有曝光度知名度的。
勐库戎氏今年做了改变,开始尝试跨出临沧做了一款易武茶,目前已经是市场中的抢手货了,很多人来问,但已经没有货了。
在这里给你推荐两款勐库戎氏的新茶,一款是勐库戎氏的磨烈,一款是昔归兰韵。
作者:茶懂我,图文来源:云茶观察,经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