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六大茶类 > 乌龙茶叶 >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四)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四)

作者:马哲峰  日期:04-28 来源:爱普茶网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

特此鸣谢:本文图文内容系马哲峰老师授权爱普茶网发布;其他媒体需转载刊发,敬请联系作者本人。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

离开焙前村去往茶神庙,导航指引我们沿着村前新修的县道行驶。十数公里过后,东峰镇出现在眼前,左转过桥折奔桂林村方向。循着往日的记忆,寻找百年矮脚乌龙茶园的入口处,眼前的景象却让人耳目一新,新建的广场,远远望去,围绕着百年矮脚乌龙茶园新修了栅栏环护,一圈儿木结构的栈道供人环绕观看。隔着围栏,成片的矮脚乌龙茶园中,不时看到有成排成行的古茶树已经枯死,幸有大部分古茶树依旧郁郁葱葱。茶园的正前方,竖立有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碑,大家在此留下合影。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

回转公路上,继续前往茶神庙,车辆穿越凯捷凤山茶厂厂区,迎面再次遇上了焙前村寻访摩崖石刻遇到的茶友,大家相视一笑,擦肩而过。已经到了傍时分,藏身于凤山中的茶神庙洒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茶神庙里供奉有北苑茶祖张廷晖,历史上曾经称为恭利祠。出来茶神庙,随口询问大家:“可曾有拜过茶神?”看到大家面面相觑,叹了口气说:“看来你们很难做成北苑茶的生意呀!”“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汉族几乎已经丧了原本的传统习俗,只有坚韧的福建人依旧延续汉族的风俗习惯。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

回到东峰镇,简单用罢晚餐,如约来到成龙茶业。全中式建筑风格,飞檐斗拱,如同穿越了时空,只有璀璨的灯光提醒人们依然置身于现代生活。两年不见,刘成龙董事长看起来身形消瘦了许多,所幸依旧精神矍铄,带领大家到展览室参观。真真是收藏了一屋子宝贝,各种各样的建盏,全都是宋代的老物件。刘董说起往事:“九十年代初,看中了一个老建盏,对方开价4000元,我一个月工资才180元,就算一年不吃饭,也只有2000元,对方不肯卖。早知道当年贷款买回来就好了,现在要几百万一个。”刘董花费了十多年的工夫,复原出了宋代的研膏茶。看着眼前盒子中盛装的龙凤团茶,马博峰询问价格,刘董笑着反问:“你真的要买?一个总要两三万元吧!过去都要一两黄金一个。”团坐茶叙,谈至兴起,刘董拿出一泡百年矮脚乌龙古树茶请大家品鉴。“去年这个茶专门用来招待贵宾,一泡两千元,一斤合十二万元。今年央视曝光后,索性将资源彻底保护起来,不做了。”边泡茶边介绍说:“过去七老八十的茶树才叫老枞,哪像现在三四十年的都叫老枞了。现在的年轻人动辄声称喝老枞,我做了一辈子茶的老人家,都很少喝到老枞,哪里有那么多真正的老枞?尝尝这个茶,有树皮味,真正老枞的味道。”喝到了难得一见的矮脚乌龙老枞茶,闲话茶事,不觉间,已至夜半。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

回城前,刘董特意带领我们到相距不远的初制厂去参观。虽是夜色笼罩,仍然可以感受到集体年代留下的老厂房的时代风貌。车间里,工人们有条不紊的加工茶叶,综合做青、杀青、揉捻、烘干,装在布袋中的毛茶,散发出的香味弥漫了整个车间。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

又到了分别的时候,每年的茶季,寻茶的人们如侯鸟般来了又走。只有做茶人,年复一年,守护着茶山,留守在山村,与茶相伴,一生中都浸染在茶香中,将这韵味无穷的茶,代代相传。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

闽北乌龙茶寻访记(建瓯篇)完结。

作者简介:马哲峰,洛阳人,久居郑州。师从茶文化名家李伟先生习茶多年,已故书画大家王九朝先生私淑弟子。国家级高级评茶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员。兼任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南省茶叶商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受聘担任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安阳工学院、平顶山学院、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周口科技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创办有郑州马哲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致力于茶教育、促进茶经济、弘扬茶文化,《人民政协报》等多家媒体予以专题报道。2014年荣膺河南十大文化先锋人物,2017年荣膺《普洱》杂志创刊十周年优秀撰稿人。所著《普洱寻茶记》荣登2018年茶媒推荐阅读十大茶书榜单,2019年出版《读懂中国茶》,2020年出版《普洱六山记》。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延伸阅读:+

首页 > 六大茶类 > 乌龙茶叶 >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四)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