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名家 > 请上帝喝茶 > 深圳创造与中国“茶二代”的崛起

深圳创造与中国“茶二代”的崛起

作者:白马非马  日期:12-08 来源: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深圳茶博园

人是环境的产物,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人所能掌握的社会资源是有限的,是稀缺的,故理想中无所不能的“完美的人”,往往是社会中身不由己的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提高稀缺资源配置效率是获取财富的手段,理性的“经济人”决策驱动市场经济发展。所以我们不能盲目谈茶界的创新,而要从资源配置效率与理性决策的角度,在动态的社会发展条件下进行审视,找出未来的产业边界与通向未来的核心驱动力。

有以下几组充满辨证关系的概念值得创新人士审视:机会主义市场与成熟市场,专业市场与非专业市场,传统赛道与创新赛道,传统技艺与技术革命,老派茶文化与时尚茶文化,精英主义与世俗化,单边主义与多元融合,存量市场与增量市场,原始积累与现代积累……

我认为,中国茶界的最大变革在于财富积累方式的不同,现阶段由原始积累向现代积累迈进。穷人的白手起家,与“茶二代”的守业与创业,肯定会因资源配置能力的不同造成积累方式之迥异:一个是各种条件不具备的一穷二白——资本稀缺(穷),可掌控与调动的资源少(白);另一个是社会财富已经积累起来,资本已过剩,在投资实业回报率低的情况下,多余的资本会推高资产价格。这就是社会财富虚拟化、产业脱实向虚的根源,都是钱多闹的!钱多多的创业模式,对白手起家的创业模式肯定是降维打击,这就是穷人家的孩子当企业高管,做自由职业,要比创业当老板安全稳妥,符合新时期的阶层跃升之道。

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伴随着财富积累水涨船高,也就是过去中国穷,什么都没有,有钱买不到彩电,买不到人才与技术,买不到基础设施与政策环境,什么都要从国外引进,要抓基础建设,要对内改革。而现在,不差钱的“茶二代”创业,一个字,买,买,买……能用钱搞定的都不是事,这就是穷一代与富二代创业的最大差别。

有人说,不是每个年轻人都是富二代,穷人就不能创业了?非也!当今社会,技术与思想是比物质更重要的财富,拥有技术与思想但没钱的自然人与机构,可以找资本市场,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的钱来创业。总之,“茶二代”的创业,要不不差钱,要不有技术,或者有思想,这都是现代积累的方式——“技术+思想+资本市场”造就的积累效率,是“一穷二白”原始积累效率的几何倍数,构成上帝视角的降维打击。这就是北上广深杭的高净值人士,为什么看茶行业很LOW的原因——这是原始积累与现代积累的差距,需要“茶二代”去赶超……

茶一代创业虽然一穷二白,但他面临一个充满市场机会的卖方市场,从而创造了茶界原始积累的奇迹。

当然,这种奇迹不是孤立的,而是受益于全球产业资本向东亚东南亚乃至印度的转移过程。中国廉价的自然资源、劳动力与西方的资本与市场相结合,以世界工厂模式创造了增长的奇迹。这种利用外资与国外市场走资源与劳动密集型发展之路,被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总结为后进国家赶超战略的“后发优势”。也就是对标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制度与经验,欠发达国家不用搞太多研发与制度创新,利用外资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制度、生产线,用低成本的自然资源与劳动力,生产出价格极具竞争力的工业产品,去获取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赚取外汇,以完成原始积累,再走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发展之路。这就是中国商人的特点,没钱的时候,拼命利用卖方市场的机会,靠勤奋与胆大敢闯,用机会主义的方式完成原始积累。有钱了,形成对物质财富的路径依赖,用钱买更多的物质财富,而在技术、制度与思想创新上投入严重不够。

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在赶超先进的时候,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复制粘贴即可,但发展到一定程度,会碰到复制的天花板,有钱买不到,或者要付天价专利使用费。与此同时,随着竞争加剧,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面对成熟市场,消费者说了算,过去打江山的机会主义那一套不再吃香,忽悠卖拐的吹牛割市场韭菜营销,让位于品质为本的品牌长期塑造工程。这意味着,一方面快钱不好赚,另一方面有钱也很难买到先进经验,企业面临增长瓶颈,甚至处于衰退与败落的尴尬境地。林毅夫的“后发优势”,变为杨小凯的“后发劣势”,不改变机会主义与抄袭山寨的作风,走技术、制度与思想创新之路,只会落入“中等发达陷阱”与“后发劣势”……

深圳茶博园

茶一代的用钱买,与茶二代的买,是不同的买。一个是花钱以物质财富建设为主,搞盗版山寨主义。他们只会追寻成功案例与经验,而对代表未来的新生事物缺乏价值判断能力,舍不得买,也不能正确估值去买,即便买了,也会水土不服,推行不下去,得不偿失。要破“后发劣势”的局,只能一代新人换旧人,拥有新思维的“茶二代”才能为代表未来的创新事物正确估值,从而正确地买,并匹配相应资源,让创新落到实处。不差钱,又会买,又会匹配资源落地的“茶二代”,将推动传统中国茶的创新进程……

所谓正确的买,是说要将在要素市场买来的先进人才、技术、制度与产业思想等,与茶行的特殊发展规律及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各种资源要素创新式优化配置的商业组合,这样一来花钱才能落到实处,外来先进的东西才不会水土不服。当今信息社会,各种新概念到处流传,茶业厂商接触到各种高人各种先进事物,其实是很容易的。但问题是,事情是做出来的,而不只是说说而已。所以,满嘴飙大词,玩各种时髦的高大上,看上去很美,往往在现实中不堪一击。茶行业,需要的不是业内概念大师与外来洋和尚,在各种高逼格论坛高谈阔论,有想法而没做法,甚至仅仅是表演系的说法。做法就是创新茶界商业组合,对于传统茶行业这种非标产业,充满复杂关联交易的行业,要做成行之有效的商业组合创新,必须下苦笨工夫,创新模型是慢慢打磨出来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文明,一个企业,乃至个人,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由照抄学习,转向有选择的学习,到最后就进入文化自觉的阶段,以我为主,即我命由我不由天,别人先进的东西好的东西肯定要借鉴,但必须走自主发展的特色之路。业界概念大师嫌自己的行业太土,外界的洋大师在传统茶面前觉得自己是救世主,我认为这两种态度与立场有极大的问题。每个行业都有其特性,这种特性肯定需要接受现代与后现代之洗礼,茶作为传统行业自是不能闭关锁国,而要积极主动去改革开放,以完成中国茶的现代化与后现代化之时代命题。但,我们也不能用现代与后现代的原教旨主义,来全盘否定传统,否定中国茶的特殊道路。事实上,盛世兴茶,中国茶近年来已进入文化觉醒、产业自觉的阶段。中国茶的现代化与后现代化,肯定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而不是立顿式的……

中国茶文化、茶产业自觉发展的主体,很可能是“茶二代”。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隔”与“不隔”问题。“茶一代”,熟悉后发优势与机会主义的市场打法,但与先进商业潮流、创新商业组合相隔,外来资本玩各种现代主流商业套路头头是道,也与茶行业的特殊规律相隔。不隔,才是第一等好词;隔了,就等而下之。“茶二代”,有父辈荫庇,沿袭事茶家风,自是不隔中国茶特殊逻辑。同时,其生长在已深度现代化的中国,欧风美雨浸淫多了,各种新事物,见怪不怪,没啥稀奇,只是社会新常态而已,故其与创新不隔。因其不隔,故能做出第一等的“人间茶话”,将先进事物落实到创新商业组合。中国茶的未来,在茶二代,他们是产业与文化自觉的最大力量,将塑造传统中国茶的全新未来……

当然,在文化自觉、产业自主发展的感召下,进行落地式创新的主体,除了“茶二代”,也包括愿意放下身段学习茶行业特殊逻辑的跨界年轻人以及资本。概言之,只要掌握先进事物,又尊重茶产业特殊规律的个人与机构,都可以视为中国茶创新的最大推手。

找到了面向未来的创新主体,还需要为这些志存高远者量身定做孵化创新项目的平台。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过程中,深圳可谓一座充满创新精神的城市,无数年轻人寻梦深圳,推动中国产业升级的同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此时代背景下,矢志做中国茶产业创新发展引擎的深圳茶博园,认为深圳不仅仅是一个精品茶消费大市场,而且将来更应该成为中国茶的创新大本营,成为中国茶产业升级、品牌孵化的黄埔军校。

深圳的创新优势,要真正转化为茶产业的创新优势,需要正视“隔”与“不隔”的问题。在传统与现代、普通规律与特殊规律之间,不隔的“茶二代”及深耕茶行业、熟知茶产业的跨界人士,能极大提升外来先进经验的转化效率,外来资本与“茶二代”及跨界深耕者联手,必能开启古老茶行业的全新明天。基于此,深圳茶博园一方面整合行业外以创新为核心的各种资源,另一方面邀请“茶二代”与行业深耕者入驻,对之进行跨界资源整合赋能,产业链打通加持,助力其创新与解决行业痛点,让其发挥“不隔”优势,将外来的先进事物与茶行业的底层逻辑融会贯通,形成具有中国茶行业特色的现代化、后现代化之路……

文/白马非马,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经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名家 > 请上帝喝茶 > 深圳创造与中国“茶二代”的崛起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