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云南红茶教科书》新书发布会暨吉普号上山喝茶新茶饮空间开业仪式在昆明同仁街17号举行。
茶,是不少朋友的杯中爱物。现在的她,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面相——商品、饮料、药品、文化乃至期货。究竟哪一个才是她的实相?
2020年湖南省茶博会上,我与院士定下一个共同信念:“科技赋能,茶无所不能。”
2021年9月12日、13日,两日内,茶界痛失两位茶文化、茶史研究的“泰山北斗”,无不令人扼腕痛惜,无不令人悲痛万分!
现代人体力劳动比例降低,很少有温性或实热体质,多数人体质都是偏虚寒。秋季将至,以现代人体质,不宜以寒凉之物进行“润燥”,而是应以温性为主,中性、凉性为辅的饮食调养身体。
最近热映的电影《怒火·重案》中,甄子丹饰演的张崇邦在一场饭局中,无意之中“定义”了茶文化的核心精神,不妨作为一种参考。
我国著名茶文化学者、知名作家、我国第一部茶道专著——《中国茶道》作者丁文先生于8月6日在陕西省安康市逝世,享年81岁。
“因茶而生,向道而行”,要让“喝大益、懂茶道、行八式渐渐成为大益茶人的标配”。在北京分院成立的大会上,大益茶道院院长吴远之先生明确了今后茶道培训的新目标。
8月1日下午,官方唯一授权期刊《普洱》杂志,于创刊15周年之际,在昆明茶博会上正式启动了普洱茶文化传播中心,十五年茶文化积淀,为普洱茶产业再添一个强力的文化传播引擎。
石昆牧老师认为,体质寒凉之人,不适长期饮用茶性寒凉的茶品,比如高温杀青、重揉捻的新制生茶之类,而茶性平和温热的茶品,如熟普洱茶、普洱老茶、有一定陈期的普洱古树生茶、红茶等
周重林简介:学者,作家,著有《茶叶战争》《茶之基本》等畅销茶书。被《光明日报》誉为“云南茶文化研究的领军者”。参与撰写茶文,2020年入选高考语文试卷。
茶叶,是为天赐灵物。饮茶如法,可以滋益身心,倘若不得其法,反而会深受其害。本文就饮茶与健康之间的种种,一一为爱茶者辨析,同时分享石昆牧老师的饮茶健康之道。
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于大众茶友来说,茶首先是生活品。因而,茶之泡品,应该生活化。逸品茶友会致力于传播实用型茶文化,一向主张让茶之泡品接地气、生活化。
茶文化是和谐与美的文化,也是一种艺术,它包括以一定的环境氛围为基础,以种茶、采茶、制茶、烹茶、品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
7月18日上午,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从华夏文化茶道博物馆项目推介会上获悉,由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和天津市滨海新区共同发起,中国中城投西部建设集团投资的华夏文化茶道
其由严选2013-2017年珍藏的布朗山脉优质大树为原料所制得的红印圆茶饼(400g)和红印小方砖(50克),亦是陈国义先生第一款以自己名字加持的茶品,寄寓了陈国义先生三十余载茶路浓情深意。
7月10日,首届云之南茶文化论坛在西南林业大学成功举行。这是云南高校首次举办高规格、大规模的茶文化研讨会,意义非凡。充分体现了云南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大决心
茶,作为中华民族的“国饮”,数千年的历史传承早已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茶叶在大陆与台湾地区两地都是主要经
这些奇异无比而又无影无形的茶香,越是变幻无穷,越是接近完美的境界,越难以用准确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正如一种复调的音乐,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感官记忆它们,享用它们,但却难以复述
6月16日-19日,河北省茶文化学会、河北省茶文化研究中心率河北省各地市茶文化、茶事机构组成河北省茶文化代表团,走进云根茶业开展为期三天的茶文化之旅。代表团在政和与云根茶业共同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