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熟有道》追溯了这一现象的始末。通过对普洱茶采收、加工、交易和消费空间的追踪、关注,人类学家张静红生动地描述了普洱茶从一种家庭手工制品到一种重要产业的过程
杨普龙写《新八大茶山》,把江内的古六山全放到了文字外面,专心于大勐龙、南糯、格朗和、勐宋、贺开、布朗、巴达、景迈八山,我视其为他的茶国,他的小世界和安身立命处。
在这本《澜沧江以西——新八大茶山》中,杨普龙详细阐述了在他的心目中的“新‘八大’茶山:南糯山、布朗山、勐宋、巴达、贺开、格朗和、大勐龙、景迈山。”
本期读书会特邀云南茶业历史资料研究室主任,《普洱茶科技探究》(修订版)副主编,普洱茶以及云南茶叶资料收藏爱好者李峻先生进行《普洱茶科技探究》一书的分享。
一杯普洱,一本书和一缕阳光,同时发生的时候,静心感受这样美好的此刻。似乎可以在茶香里,透过文字穿越到千里之外的普洱茶区,再次与那些鲜叶嫩芽散发出的清香重逢。
寂寞的深夜,书房,英俊的书生在寒灯下苦读诗书,一个贤惠秀美的女子静静在旁守候。风起时,她赶忙拿出一袭青衫给书生披上,然后拔下头上的银钗把如豆的灯火小心的拔亮,再轻轻斟一杯
资深普洱茶专家马嘉女士坐客直播间,围绕着她的新书,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普洱茶知行录》进行了一次精彩分享,分享内容囊括了普洱茶的六大知识体系、作者从业20余年的茶山故事等
手边的这本书,由《普洱》杂志社编著,书名叫作《从混沌到澄明:1993—2008年普洱茶史录》。这是一本内容异彩纷呈,又具有非凡价值与意义的好书,值得每一位热爱普洱的茶友拥有。
手边的这本书,由《普洱》杂志社编著,书名叫作《从混沌到澄明:1993—2008年普洱茶史录》。这是一本内容异彩纷呈,又具有非凡价值与意义的好书,值得每一位热爱普洱的茶友拥有。
今天讲普洱茶,不管是文化历史,还是科学知识,或是商业话术……这些东西构成了整个普洱茶文化大厦,而大厦地基的一砖一瓦,就是各种普洱茶基础概念。
今天讲普洱茶,不管是文化历史,还是科学知识,或是商业话术……这些东西构成了整个普洱茶文化大厦,而大厦地基的一砖一瓦,就是各种普洱茶基础概念。
《普洱茶马古道》,一条因马帮驮运普洱茶而兴盛的古代商道,一条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一条展现世界文化遗产的长廊。跟随这本书跨越时空,走进真实而丰富的茶马古道。
《从混沌到澄明1993-2008年普洱茶史录》是《普洱》杂志十余年积累汇聚而成的一本聚焦普洱茶当代史的文集。
按照手机短信的提示,前往菜鸟驿站取件。一个纸箱,封口胶带上带着守兴昌号的logo,不消猜想,这是前几天晓雷讯知寄来的一箱新书,怀
只有茶质厚重,才会茶气充足。茶气充足,才会体感强烈。所谓茶气、体感,在不同的人身上反应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反应强一些,有的人反应弱一些。
《普洱茶经验之谈》的主体分为五个部分:识茶篇、茶山篇、工艺篇、熟茶篇、品鉴篇,基本构建起了普洱茶一套完整的认知体系。熟读本书,就算练不到“高手”的境界,至少,在今后卖茶、
郭红军,笔名求阙斋主、中土茶人;茶史、茶工艺研究学者及践行者;云南省茶业协会(驻会)副秘书长,中国茶叶学会(个人)会员,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一级评茶技师。
郭红军,笔名求阙斋主、中土茶人;茶史、茶工艺研究学者及践行者;云南省茶业协会(驻会)副秘书长,中国茶叶学会(个人)会员,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一级评茶技师。
在2008年版的《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中,普洱熟散茶分为特级、一级、三级、五级、七级和九级,级别数值越大则代表用料更粗老。
2009年《普洱茶科技探究》一书出版,是“一本融史料性、实用性和学术性的普洱茶专著”,对当时普洱茶市场起到了正本清源作用,为普洱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