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叶羽晴川老师的如茶工作室喝到了四款六堡茶,分别是08年,90年代,80年代和70年代的。
今天在叶羽晴川老师的如茶工作室喝到了四款六堡茶,分别是08年,90年代,80年代和70年代的。
今天小年,祭灶王啦。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如茶工作室祝福茶友小年安康,新春吉祥!
泡茶如法,如法茶汤就会好喝,不仅仅是一个熟能生巧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熟能生巧”本也是大道之上。
一个长期泡茶的人,总是会让你看一眼就觉得舒服。特别是那些长期深入投入泡茶的人,他的举手投足之间就自带深沉之光芒。
他们的理论是,春天喝花茶或者绿茶,夏天喝乌龙茶,秋天喝红茶,冬天喝黑茶……诸如此类的。早上喝绿茶,中午喝乌龙茶,晚上喝红茶或者黑茶。这样下来,大家可以对应一下,春天的晚上
老茶好喝。老茶贵。这是很多爱茶的茶友熟知的事实。也正因为如此,社会上有很多“老茶”出现了。很多茶友一听说老茶就两眼发直。
绿茶可以用任何一种你认为舒服的温度去泡。低温泡茶是一种选择,不是唯一。当然,我个人更喜欢高温泡茶,关键是,我泡出了我喜欢的味道。
作为一项专业技术的练习,前期练习过程中所有的犯错都会有教训。练习泡茶也不例外。通常情况下,初期练习一定有被烫的经历。最终实现的是不被烫,而不是不怕烫,不怕烫的是死猪。
一壶茶几百元,一斤茶叶就好贵的。经常听到“天价茶”。然后就想着茶叶是暴利。在这个行业里浸淫了20年,虽然一直没有做茶叶生意,然而当我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心里真的为这个行业叫屈
喝茶,代表着高雅,高雅需要时间去沉淀。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认为只有老年人喝茶的原因吧。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茶文化专家为了推广茶文化就把茶拼命地往高
茶,是什么?茶的诞生似乎是为了食用。然而,当大家都开始认真喝茶了之后,茶的实用性在逐步的降低。它更多是把玩的对象。由此而衍生出来的器具更是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珍爱宝玩之物。
茶,不是功利的,是艺术的。艺术从来就不是功利的,不是算计的。它讲究的是境界,是意境,是创作。很多时候,是需要忽略某些成本的。
作为一个泡茶者,一个专业人士,我们对人最大的礼貌和恭敬就是泡出最好喝的茶汤。把所有的心思和努力都放在成全一杯好的茶汤上面。
在很多场合,我会问问大家“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是怎么回事。有的人不曾想过这样的问题,觉得好像有点儿矛盾。有的人立即就反应过来了,说“茶倒满了烫啊”。
什么是泡茶高手,泡茶高手一定对于泡的结果是十分在乎的。也就是茶汤最后呈现出来的滋味。他对器、方法、逻辑等等都是围绕着好的茶汤而来的。如果脱离了这一个中心,这个高手就是一个
茶,品茶、玩茶,其实就是那件橱窗里展示的名家衣服,或者是早期富豪嘴上的那棵金牙。或者是改革初期暴发户指头上那棵硕大无朋的金戒指或者脖子上那根巨大的金链子。
泡茶,是以茶汤为作品的艺术创作。和动不动就讲“茶艺”和“茶道”的提法不一样的是,“泡茶”的提法更为精确和落地。
因为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口味的茶,唯一要做的是找到那款自己喜欢的茶,把用什么品种、如何加工交给茶农吧。
一款茶的品质好坏通常都是由多个因素形成的。单一讨论某个因素就说明是好茶,本身是一件极不严肃和严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