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杀青很多人都知道,那么何为茶叶的杀青呢?
“杀青”一词常指电影电视剧拍摄剪辑完毕,亦指茶叶制作过程中的一道工序。
影片的“杀青”较好理解,原意指拍好的底片已经放在片盒里,准备送去冲洗;后来指电影拍摄部分已经完成。
而茶叶的“杀青”在大部分人印象里只是一道制茶的工序。其实茶叶的“杀青”包含很多内容,和茶叶的品质也是息息相关的,今天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茶叶的“杀青”。
茶叶的“杀青”到底指什么:
青”指鲜叶,杀青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为茶叶的品质建立良好的基础。
可以说茶叶“杀青”的实质就是,将茶叶中的水分和青草气味散发出去,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利于后期良好香气的形成。
然而在茶饮的发展史上,茶叶的“杀青”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
茶叶“杀青”工艺的历史背景:
三国时,魏朝已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
初步加工的饼茶仍有很浓的青草味,经反复实践,发明了蒸青制茶。即将茶的鲜叶蒸后碎制,饼茶穿孔,贯串烘干,去其青气。但仍苦涩味,于是又通过洗涤鲜叶,蒸青压榨,去汁制饼,使茶叶苦涩味大大降低。
自唐至宋,贡茶兴起,成立了贡茶院,即制茶厂,组织官员研究制茶技术,从而促使茶叶生产不断改革。
唐代蒸青作饼已经逐渐完善,陆羽《茶经·之造》记述:“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即此时完整的蒸青茶饼制作工序为:蒸茶、解块、捣茶、装模、拍压、出模、列茶晾干、穿孔、烘焙、成穿、封茶。
明代后,由于制茶工艺的革新,团茶、饼茶已较多改为散茶。
由此可见茶叶的“杀青”工艺一开始是以蒸青形式出现的,逐渐演变成今天的蒸青、炒青、烘青和晒青。而不同的茶叶品种采取相应的“杀青”方式,更能领略茶天然之色香味品性。
茶叶的“杀青”和茶叶的品质之间的关系
上文提到,茶叶“杀青”主要原理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正是利用了酶的这种高温失活的性质(特别是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的活性),有利于茶叶香气的形成,保证内含物转换为各大茶类特有品质。
一、短时间内利用高温破坏鲜叶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多酚类酶促氧化,使内含物在非酶促作用下形成绿茶、黑茶、黄茶、普洱茶的色、香、味等品质特征。
二、去除一部分水分,使叶片从硬变为柔软,方便揉捻,便于塑形。
三、除去鲜叶的青草气,散发迷人茶香。
茶叶杀青一般掌握“高温杀青、先高后低;老叶嫩杀、嫩叶老杀;抛闷结合、多抛少闷”等原则,来促进茶叶良好香气的形成。
但并不是温度越高越好,过高温度对茶叶品质不利。
杀青温度过高时,叶片易焦边,这是目前有些茶叶烟焦味重,茶中碎末较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叶绿素破坏较多,叶色泛黄;咖啡碱、茶氨酸、可溶性糖类等含量下降,造成茶叶品质的改变。
温度过低易产生杀青不足,易造成红梗红叶,成茶有青味甚至是酸味,温度低且杀青时间过长会使茶叶在杀青锅里就会变暗发黑。
因此正确掌握温度是保证杀青叶质量的前提。
杀青火温还与茶树品种、叶种、时间等有关系,
叶片大而厚、含水量较多的品种、火温应高些;
春茶早期嫩叶肥厚宜高,夏秋茶嫩叶瘦薄宜低。
普洱茶的杀青
普洱茶的杀青与其它茶类不同。绿茶杀青的目的在于停止发酵,而普洱茶杀青则是抑制酶的活性,减缓发酵速度。为了后期有良好的陈化效果,普洱茶制作时杀青温度要比绿茶低,而时间要更长一些。
酶的活性在叶温40°-45°最强,叶温达到70°酶活性被抑制,叶温80°-85°时酶活性被灭。
普洱茶强调在存放过程中的持续后发酵,而在杀青以及之后的低温干燥过程中没有被杀死的”酶“,仍然保持一定的生物活性,对于普洱茶的后发酵而言较为重要。
图文来源:津乔普洱,经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