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业复兴 > 滋味“怪异”的普洱熟茶,是如何被云南人接受的?

滋味“怪异”的普洱熟茶,是如何被云南人接受的?

作者:杨静茜  日期:09-14 来源:茶业复兴

云南普洱茶熟茶

“红宝石般的汤色,有老木头、落叶和土地的气息,入口有米汤的甘甜和醇滑感,令人十分愉悦”。这是我对一款熟茶的描述,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到我对熟茶的热爱和追捧,但这种喜爱并非与生俱来。2005年我第一次喝熟茶,差点摔了杯子(实在太难喝)。这篇文章,将探讨一位云南人(我)是如何爱上熟茶的,从拒绝到热爱,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一种销往远方的茶

清香、嫩绿、鲜爽是很多人对茶叶的基本认知,而普洱熟茶却处在这一认知的反面。普洱熟茶出自云南,但在过去(20多年前),云南人几乎不喝熟茶,在茶区(普洱澜沧)出生长大的我,日常中最常见的是晒青或炒青毛茶。这种汤色红浓,香气特殊的茶叶在云南只是被生产出来,它的知音在远方(珠三角、香港以及海外)。

我与普洱熟茶的第一次相遇是2005年,我当时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昆明花鸟市场买了一块价值几十元的茶砖(现在回想这块茶砖应该是三无产品)。我用泡绿茶的方法,得到了一杯酱油汤色的茶汤,入口真是五味杂陈,难喝到差点摔杯子,之后几年都没有再喝熟茶的勇气。

时间来到了2010年,距离我第一次喝熟茶已经过去了5年,这一次,我在广式茶楼喝到了菊普,对比我第一次喝到的熟茶,感觉好喝多了,虽然有点奇怪的气息,但搭配茶点,还蛮解腻的。茶不见得多好,但店家投茶量适中且浸泡时间短,味道比较平和。回想我第一次泡普洱熟茶,差不多是300毫升的水,放了一块干茶(5克左右),泡了两三分钟,没有茶水分离,直接抬起杯子就喝。(进入茶行业之后我才知道我这种喝法几乎等同于开汤审评)

通常来讲,作为一个在茶区长大的人,应该对自己家乡的名茶有所了解,而我对普洱茶的无知,主要是因为这种茶在历史上只销往特定区域,本地几乎只产不喝,除了做生产和做贸易的人,当地人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

我们现在喝的熟茶,也叫人工渥堆快速发酵普洱茶,是1970年代的产物,在这种现代发酵工艺中,也融入了传统发酵茶工艺的基因。历史上的普洱茶工艺和今天的有所差别,但是加工阶段也会有泼水、起堆等轻微发酵,在长达几个月的运输过程中,茶叶还会进一步自然发酵,所以在销区很早就出现了喝陈茶的习惯,这种品饮习惯的形成,和运输条件、天气环境、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而这种茶,仿佛与原产地喝茶人处于平行世界,产茶区信奉的是绿茶思维,新的、嫩的才是好茶。

去地域化的熟茶

要讨论熟茶的流行,要先聊一聊我国的茶叶产销历史。在今天,无论你想喝什么茶,只要有钱,很容易就可以买到,但在40年前,这是不可想象的。1984年之前,国家对茶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不允许非公资本进入茶行业。在云南,加工的茶叶都是由云南省茶叶分公司统一调拨、销售。在统购统销期间,茶叶销售的总体原则是“保证边销,适当安排内销,积极扩大外销”。当时对种茶、制茶、收茶、卖茶的管理十分严格,哪个地区喝什么茶、一年能喝多少茶都是有规定的。

1984年,国发〔1984〕75号文件颁布,内销茶开始实行多渠道、开放式的流通体制。除边销茶外,所有茶叶可以自由经销,所有茶叶生产单位和茶农,可以长途贩运,可以进城,可以加工,也可以批发或批零兼营。

随着茶叶市场的放开,1990年代末-2000年初,云南的许多国营大厂都进行了改制,迎来了一批民营普洱茶厂的成立潮,如何把市场做大做强,成为了市场经济时代的一个重大议题。茶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人群的流动,让这种原本只有一小部分人品饮的茶品,开始走向大众,走向和我一样原本不喝熟茶的人群中。

作为一种原本只有小部分人钟情的饮品,熟茶究竟是靠什么征服大众的呢?

2000年前后,熟茶在大众消费市场被广泛关注,首要原因不是口感(当年的卖家或许也不知道怎么描述),而是普洱茶独特文化和功效。历史文化方面的关键词就是茶马古道与马帮贡茶,这两个关键词随着云南旅游热、民族文化热以及马帮进京事件共同推进,这一意象与现代文明、与城市化形成了一种反差,独特的标签、用复古的方式让云南普洱茶在大众消费市场迅速复兴。

在功效层面熟茶主打降脂减肥消食,前些年还有人总结说,人们都是吃饱了撑着才喝熟茶,这一句戏谑背后,其实是经济发展、物资过剩的结果。

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火锅、小龙虾、甜点、每一次重口味狂欢过后,我都会用熟茶来安抚身心,几杯熟茶下去,身心都会无比的舒畅和轻盈。滋味醇厚、解腻消食的熟茶,与这个重口味时代不谋而合。最近30年为何越来越流行重口味你,曹雨在《中国食辣史》一书中也给出了一些很有洞见的解释。

讨论熟茶的流行,也离不开城市化进程和人群流动的时代背景。这一背景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特别是我们的饮食。如果你生活在城市,无论是线上点餐还是线下就餐,你会发现各地的风味唾手可得,但要吃上一顿本地美食却得颇费心思。在饮食去地域化的过程中,熟茶也从特定区域的定制茶饮变为了一种更加大众化的饮品。

熟茶发酵车间

熟茶发酵车间

熟茶的突围之路

无论是茶、咖啡还是红酒,品饮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需要不断教育和学习的过程。我通过主动或被动的学习,接受了熟茶,但在家里长辈(老茶客)还是不太接受,他们觉得熟茶的熟香更像是一种霉味,甚至还有不少人觉得熟茶的发酵就是发霉,没有绿茶健康,不苦不涩,喝了容易上火。当然,我从不喝熟茶到离不开熟茶,不仅仅是因为“受教育”的结果。我的转变,更来自以下4个原因。

1、生产端的工艺改良,市场的细分

云南现代人工渥堆发酵熟茶始于1970年代,40多年来,发酵工艺日臻成熟,发酵管理更加精细,品质也有很大提升。品质好的熟茶大多汤色透亮、口感醇滑、香气也比较宜人。熟茶产品过去比较单一的,随着消费升级,产业壮大,出现了更多市场细分,比如山头熟茶、古树熟茶、小青柑等茶品,产品更精细,也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2、销售端的宣传教育,熟茶审美的建立

普洱茶的很多知识都是在市场上产生以及传播开来,消费者对普洱熟茶的接受过程,也是商家在销售过程中不断对消费者进行“教育”的过程。在云南很多地方以前都没有工夫泡,也没有茶水分离,学习喝普洱茶首先就要和卖家学习如何冲泡、如何品饮。熟茶的香气不显著,但是它的汤色很迷人,大量的销售场景中都会突出汤色。品饮者还需要从绿茶鲜嫩爽口的审美中跳脱出来,去欣赏熟茶的粗老、陈旧和温和。熟茶从侧重功效(降脂减肥)宣传向温和醇厚的审美过度,需要花很长的时间,但后者更稳定和可持续。

3、权威机构的研究推广,健康观念的强化

和大家所熟知的绿茶相比,熟茶的发酵工艺有些复杂和神秘,这种神秘也给熟茶蒙上了一层容易受到误解的面纱,比如不乏有人会认为发酵就是发霉等等,所以普洱在走向大众市场的时候,科研和科普很重要。这些年来,出现了许多权威机构/作者撰写的熟茶论文和书籍,这些研究都表明熟茶是一种健康、安全的饮品。除此之外,官方对熟茶的宣传力度也不可小觑,权威机构的背书消除了大众对新事物的不信任。以前喝熟茶的人少,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场景,而当下,熟茶作为发酵食品,被研究证明有降血脂、降血压、消食、不影响睡眠等功能,正好契合现代人的健康需求。

关于熟茶的出版物

关于熟茶的出版物

4、饮茶者的流动,人群的影响

当代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流动性。茶在流动,人也在流动。在过去,销区和产区是断裂的,市场比较封闭,流动只是单向的。而如今,销区和产区之间的流动变得更加便捷和频繁,一个喜欢喝熟茶的人会带动更多的人喝熟茶,喝熟茶的圈子在不断扩大,人们对熟茶的了解也在不断加深。熟茶的生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壮大。

从拒绝到接受,与茶叶生产技术的变革、市场的发展,以及我们身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很多看似毫不相干的因素,都在影响着我们的选择。喝什么与不喝什么,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对熟茶从拒绝到接受,再到喜爱的过程,背后是一场饮品的革命,这场革命,与工艺、产业、以及观念的变革有关。

文|杨静茜,图文来源:茶业复兴,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业复兴 > 滋味“怪异”的普洱熟茶,是如何被云南人接受的?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