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茶该如何绕开同质化这个“坑”?「茶叶同质化破局」
茶行业同质化这个局如何破?找流量、看案例、学大品牌、跟踪竞品?这些终于归是“术”的层面。
每年的春茶季,是新品密集上市的时期,大部分茶企品牌机会都会不定时的有新新茶品推向春茶市场,有的脱颖而出,有的被淹没在市场之中。兴茶君发现,很多人都有这样困惑:自家的新品,似乎和竞品都差不多,好难打市场。
茶行业,其实大家都喜欢谈差异化,但是现实就这么残酷,越是白热化的热门茶类,越趋同。
从“道”的层面看待同质化
避免同质化的方法似乎颇多,找流量、学大品牌、看案例、跟踪竞品?这些终于归是“术”的层面,有流量不代表销量好,学大品牌不代表你的用户也有大牌粉丝那样的忠诚度,对于茶企品牌的操盘手尤其营销人来说,必须站在“道”的层面进行规划。
所以,千万不要用找流量、找渠道的勤奋,弥补产品、营销策略制定的懒惰。
经过疫情冲击后的茶行业,兴茶君发现行业同质化愈发严重,大量品牌的同质化,也意味着产品定位和卖点的同质化,那如何从“道”的层面破局?
今天,我们想重新聊聊同质化下如何破局的一些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品类上有没有机会破局?
消费者从看到一个茶品牌到产生购买的动作,心理活动上主要经历3步:首先考虑的就是这个茶品牌是卖什么的?其次才是我为何要买?最后才是买了能给我带来什么价值?
消费者对于品牌第一步印象“卖什么”,对应的就是这个品牌的品类。
那么,在品类机会上,其实包括两个两个关键词“聚焦”和“开创”。
在茶行业里,很多品牌告诉消费者:我是卖普洱茶的,我是做红茶的,或者我是做高端绿茶的...但是这个太泛了,尤其对于那些刚接触茶的消费者来说,看的品牌多了,很容易把你忘记了,弯道超车更是别做梦了。
品类,更像是隐藏在品牌茶企背后的关键营销支撑力量,不管是品牌还是产品,首先要迫切需要去解决消费者对你的认知。但很多茶企在品类上却忽视了这个点。
1、品类聚焦
现在越来越多的新锐茶品牌或者高速成长的品牌茶企,有个误区,只要SKU多,才有机会把整个业绩或者盘子做大。新锐品牌的机会,不在于做大而全,要清晰自己的团队实力与资源,从一个细分的类目切入,寻找突破口。
目前茶行业有六大茶类,茶类下面又可能围绕产地、树种、工艺等概念进行细分类目,这个也就意味着新锐茶品牌有足够的空间,你可以成为区域龙头品牌,也可以有机会成为细分市场的老大。
这样的例子,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品牌也能得到各种验证,比如一些新锐起来的品牌,往往都会先进行品类聚焦,这本身就是差异化,比如ulike的脱毛仪、SKG的颈椎按摩仪、“梅见”干到天猫果酒类目TOP1,也就只有梅酒。
再比如,有的茶企春茶季新品只做明前茶,有的新品的春茶专做某一核心领域的春茶。对于一些茶企而言,放弃眼前的“甜头”,把产品“做窄”,就是一种机会。等企业有钱有团队,再扩大,那是后话了。
2、开创新品类
开创新品类,其实就是从根本上找到差异化,建立独特价值,减少竞争。这对当下的茶企来说,是机会,也是一个大挑战。
茶,是个大品类,针对原料、工艺、消费人群,以及各种已经比较成熟的概念,其实是可以做出越来越细分的市场的。
比如前几年“茶+陈皮”概念下诞生的小青柑、柑普茶等产品,就形成了独特的产品优势,并火遍大江南北。
跟茶饮行业接近的餐饮行业,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例子。
如果巴奴火锅刚开始和海底捞pk服务,作为后来者,用对手的优势来pk对手,能有多少胜算?后来,巴奴火锅专注于毛肚,以单品毛肚进行突破,开创“毛肚火锅”品类,打造了自己独特的优势,一炮而红。
在茶领域,从原料上或者从新的技术工艺,都有可能带来新的品类机会。其实,技术创新,是壁垒,也是建立新品类最直接的方式。
当然,开创的品类,不能自嗨,要符合消费者的认知。
之前有位茶行业的人士跟兴茶君交流道,能不能做那种功能性“美颜茶”,女生既可以喝茶,也可以补充胶原蛋白,主打让女生更美,但是产品价格会贵一点。
乍一看,如果这个产品真的研发成功出来了,那是真的是开辟了一个新的品类,也符合女生爱美的需求,可喝茶的女生,谁是为了美白而喝呢,那还不如单独买营养品或者化妆品美白,效果不是更立竿见影呢。
实际上新品类的诞生或改进,基本都会伴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与产品的创新改造,这就跟供应链,团队的研发实力息息相关,没有那么容易,但也是当下茶行业最需要突破的地方。
但是,如果茶企无法改变产品的品类,那如何破局呢?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把重心先放到品牌卖点上去找机会,在下文中,我们将继续从品牌卖点上谈谈同质化竞争下的突围。
图文来源:兴茶网,经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