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包说茶」磨黑:南诏国皇家盐井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磨黑镇位于宁洱县东北部,素有“滇南盐都”“丽人故里”“茶马古镇”“革命老区”之称;昆曼高速公路、昆曼高铁横穿境内;镇政府驻地距离宁洱县城20公里,国土面积491平方公里,辖10个村委会及1个城镇社区,有13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万人,居住着傣、哈尼、回、彝等17种少数民族;磨黑镇平均海拔1372.4米,年平均气温19.8℃,年降雨量1400毫米。
磨黑镇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灵秀的山水哺育了众多的优秀儿女,是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杨丽坤和全国英模张培英的故乡。磨黑镇是思普区人民革命斗争的摇篮,为民族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以大批骨干和精英。1997年4月,磨黑中学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1月又被省政府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目前主要有杨丽坤故居、曾蒋烈士纪念园、走马转角楼、茶马古道等景点。磨黑镇有厚重的人文历史,这里着重介绍一段磨黑尘封千年的“皇家盐井”历史。磨黑井古称奉逸井。
磨黑古镇
据《磨黑盐矿志》“磨黑盐矿位于云南普洱市宁洱县磨黑镇。清雍正三年(1725)开办,因产量小归普洱府代管。道光二十六年(1846)称磨黑井。光绪元年(1875)置盐课司,从此产量曰增,年产盐3500吨,跃居全省第二位。民国初年统辖按板、石膏、香盐等十余个正井及包课小井。1952年成立磨黑盐场,1954年改组为磨黑盐厂,1962年改称磨黑盐矿;20世纪90年代年产盐约10万吨。”有关磨黑盐井的历史记录上限仅追溯到1725年,从而形成了千年的历史断代。
磨黑盐矿老旧住宿区
公元863年唐朝樊绰著《蛮书》第六卷载:“开南城(今景东文井开南村)在龙尾城(今下关)南十一日程,管辖柳追和城(今镇沅)、又威远城(今景谷县)、奉逸城(今宁洱县磨黑)、利润城(今勐腊易武),内有盐井一百来所。”
银生古城泰安门
唐时南诏国先设置银生节度,银生节度成为南诏国时最大的节度府,但后来又在距离银生节度16公里的开南增置开南节度,把最核心的地方划给开南节度管辖,在银生节度的范围内形成“节度中的节度”机构,可以想象当时的开南节度使比银生节度使更受宠于国君。设开南节度的目的:一是为削弱银生节度的势力,形成两节度使相互制约;二是加强国家对食盐、粮食、兵源的控制,开南节度管辖着今天镇沅县、景谷县、宁洱县、勐腊等地,范围内有盐井一百来所,有很多盛产粮食的坝子,成为南诏国主要粮仓和征收盐税的节度。而这些盐井在南诏国时又以磨黑(奉逸)盐井最为出名,磨黑盐井成为南诏国的“皇家盐井”。
中国盐业源远流长。春秋时期,管仲推行“官山海”政策,开中国盐政之始;东汉以来盐业实现“罢私煮之禁,任民制盐,自由贩运,而于产盐较多的郡县设置盐官,征收盐税。因其产制运销皆任民营,官征其税,盐史学者称之为“就场征税制”。1931年国民政府公布的《盐法》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对盐的产制、运销、征税、缉私等行为进行全面规范的盐政专门法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盐政从此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96年5月,国务院第197号令发布《食盐专营办法》,决定对食盐实行专营管理。
据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滇南盐驿使李苏命画师绘制《滇南盐法图》,注明“古滇九井”分别是黑井、白井、琅井、云龙井、安宁井、阿陋猴井、景东井、弥沙井、只旧草溪井。”描绘了古滇九盐井的生产情况,是一幅价值很高的清代云南井盐生产及民俗生活画卷。这里虽然磨黑盐井没有列入“古滇九井”,但磨黑盐井从汉代就开始开采熬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易开采、量大、品质好,直到今天依然是云南省的主要食盐生产地。
古代盐的熬煮很简单,普通人在家里就可以熬制,只是官府不允许。磨黑井的熬盐多采用一灶多锅的龙形灶,多的可置十多口锅。云南盐的开采主要有水采盐和旱采盐,水采盐是在江水和河水底部凿井,或者在地上凿井加入水,再取出含盐分的水熬煮成盐;旱采盐为挖矿井中富含盐分的盐矿石,打碎、加水浸泡、过滤、熬制成大锅盐。过去的磨黑盐为旱采盐,品味高,盐矿中所含杂质仅为石膏矿,味道独特。云南宣威火腿从明清时代就已经很出名,也因为使用了磨黑盐成为中国三大著名火腿之一。
被封口的古盐矿井
我是2021年2月去磨黑镇,参观了“丽人故里”,杨丽坤磨黑镇人,彝族,中国著名舞蹈演员、电影演员。1954年,进入省歌舞团当学员,1955年正式开始演出。代表作有1959年国庆献礼彩色故事片《五朵金花》和1964年彩色音乐舞蹈片《阿诗玛》两部电影。1982年,《五朵金花》在“西班牙第三届桑坦德尔音乐舞蹈电影周”获得了“最佳(舞蹈)金片奖”。埃及电影节最佳女演员银鹰奖,同年,杨丽坤被评为“全国十大最佳演员”之一。影片故事的发生地在云南的大理和石林,也由此享誉四海。
古磨黑因盐而兴,成为不同时代的刊木古道、盐茶古道、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地方政府在“茶马古镇”和“革命老区”“丽人故居”的历史文化挖掘、建设方面做得非常好,但对“滇南盐都”的历史文化方面存在不足,为此我给出几个建议作参考:一是增加“皇家盐井”的历史文化板块;二是对游客开放古盐井,恢复古法熬制锅盐的工艺,增加游客观光和体验深度;三是增加产品种类,开发伴手礼的“小锅盐”,以及生产腌制火腿的专用盐,如无量山火腿专用盐等定制产品;四是申报“磨黑古法制盐技艺的非物质传承人”。选自包忠华《普洱茶苦旅—刊木古道》
图文作者:包忠华,经作者提供并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