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装懂?」茶桌上的自我防御,也是新手到老饕必经之路
在茶圈混久了,必然会遇到一些不懂装懂的茶友,并且是全场声量最大的那位,正常人第一反应自然会习惯性暗暗吐槽一番,经历多了,遇到不懂装懂的人,其实不用急着皱眉头,他们举着茶杯侃侃而谈,高谈阔论的样子,背后藏着比“无知”更复杂的情绪。这也是很多茶友必经之路,包括本人。
害怕被看低的“防御本能”
当有人说“普洱茶我懂,我只喝古树茶”,“30年以上的老茶我才喝的”“这茶真霸气,是老班章吧”等等,其实可能喝了这茶觉得有重口而不敢明说,怕你眼里闪过的“原来他不懂”的失望。在茶的世界里,“不懂”像一块无形的标签,会让人担心被归为“外行”,进而失去聊天的主动权,甚至被认为“不配喝好茶”。这种恐惧不是矫情,而是人性里对“被否定”的本能回避——我们总希望自己在社交中是被认可的,而不是“需要被教”的。
渴望融入的“社交渴望”
茶桌往往是社交的延伸,尤其是面对懂茶的人时,不懂装懂可能是想拉近距离的方式。就像第一次参加同学聚会,你会提前记好大家的共同话题,生怕冷场;在茶桌上,懂一点“茶术语”就像拿到了“入场券”,能让你更快融入那个“懂茶的圈子”。这种渴望不是虚荣,而是人对“归属感”的本能需求——我们都想在群体中被接纳,而不是做一个“局外人”。
对“失控”的隐性焦虑
当面对复杂的茶知识(比如“这泡岩茶的焙火工艺有什么特点”),承认不懂就像失去了对局面的控制。我们习惯在熟悉的事情里找安全感,而“不懂”意味着要面对“不知道接下来要说什么”的尴尬,要承受“可能被嘲笑”的风险。不懂装懂像给自己穿了一件“铠甲”,让我们在茶桌上保持“从容”的样子,哪怕心里其实慌得要命。
其实,懂茶从来不是茶桌上的“必修课”。茶的魅力从来不是“比谁更懂”,而是“分享一杯茶的温度”。下次遇到不懂装懂的人,不妨笑着说:“我也刚学,你尝着这茶有什么感觉?”——用温柔代替质疑,或许能让茶桌上的每个人都更放松。毕竟,茶香里最动人的,从来不是“懂”的优越感,而是“一起喝”的真诚。
作者:不可說,图文来源:七子饼的江湖,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