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产地 > 易武古茶山 > 云中之莲:易武茶的底蕴

云中之莲:易武茶的底蕴

作者:周伟宏  日期:07-10 来源:普洱杂志

普洱杂志

有人说“普洱茶是茶人的最后一站,易武茶是爱茶人的最后归宿”。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易武茶。或许是一款充满历史岁月的号级茶,或许是一泡香高甜润充满森林气息的薄荷塘,或许是一口野韵十足的铜箐河、百花潭,平衡、柔滑的刮风寨,相信每位喜欢普洱茶的茶客都能在易武找到自己喜欢的风味。

有着“香扬水柔”共性的易武茶,为何不同的小微产区之间会呈现出如此风格迥异的味觉特征?又为何会深受普洱茶客的青睐?过去十多年来,我不断在易武的山山水水之间穿行,为的是摸索清楚易武茶的风味底色。

麻黑星夜的触动

我对易武茶的认知,始于在麻黑那个记忆美好的夜晚。2009年的春茶时节,我来到了易武的麻黑。那是我第一次走进云南的茶山,虽然当时从景洪到易武的路很难走,而从易武到麻黑的路更是崎岖,但不知道为什么,走进麻黑的那一刻心中油然生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亲近感。

到易武的第一天,我在当地湖南老乡的介绍下,住进了麻黑村的何天强家里。当时何天强是麻黑村委会主任,也是易武茶叶协会的创办人和首任会长。

那晚,麻黑就沉睡在无尽的夜色与静谧中。可能习惯了城市的喧闹,这种静谧让我有些小兴奋,又好像有些不适应,以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于是我起床推开窗,想看一下夜色中的麻黑。谁知一抬头,窗外挂满的星星,就像漫天飞舞的萤火虫,仿佛伸手就可以抓到。只那一瞬间,易武麻黑成了我脑海中最深刻的记忆,那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

当时我就想,除了海拔高以外,只有生态特别好、空气特别干净的地方,才会出现如此令人念念不忘的景象。

普洱杂志

第二天早上天微亮,村子里的鸡鸣声把我唤醒。起床后漫步在村子里,早上那种云遮雾绕的烟火气息,让我感觉到一种诗意的生活。随着太阳的升起,家家户户都将昨夜炒好的茶叶抬出来晾晒,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茶香飘过来,让我感觉到特别的舒服和惬意。那一瞬间,突然感觉我好像就属于这里,属于麻黑。

多年后,我也在麻黑遇见了我心爱的姑娘,或许这就是千山万水的缘分。

从云南回到湖南,麻黑一直在我脑海翻腾。于是,我开始去北京马连道、广州芳村等地考察,拜访茶界前辈,感知普洱茶气韵;同时买了很多茶书,边品边学,整个2009年几乎都在探寻普洱茶的路上。

2010年,我在长沙开了一家专门经营古树普洱茶的茶店,从此进入了普洱茶行业。

刚开始,我以收购毛料为主,经常一个人开着车在云南的古茶山里穿梭。我很喜欢这种在山里跑的生活,除了美丽的山水水外,还有古茶山上少数民族的淳朴给心灵带来的松弛。

慢慢地,感觉整个人与普洱茶,与这些古茶树建立起了难以舍离的关系,于是开始在景迈山、易武创办起“福泺制茶”茶叶初制工厂,为的就是在稳定的基础上,做出符合自己品质要求的普洱茶产品。

普洱杂志

图:2011年,何天强喝过周伟宏做的麻黑茶后,写下了“麻黑茶,小周最真”的题词

我拿着自己前几年做好的麻黑去拜访何天强。他喝了后特别兴奋,说这个麻黑做得很真,是他喝过的麻黑茶中品质很好的,还给我题了字:“麻黑茶小周最真”并签字盖了“易武茶叶协会”的章。

一个“真”字,让我对普洱茶有了全新的认知,从此,爱上了麻黑,恋上了易武。

易武的山形像一朵盛开的莲花

扎根在易武做茶后,我经常在易武的各个山头之间流连。时间久了,心里就开始想易武茶为什么会深受普洱茶客的青睐?

易武后来因何会取代曼撒位居古六山之首,成为当时普洱茶的最大产区,以及茶庄商号最集中的地方?还有着“香扬水柔”的共性?顺着这个思路多年来我一直在易武的山水间观察、思考,最终从山形地貌的角度发现,易武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整个易武茶区的山就像一朵盛开的莲花。

无论是与勐库的东西半山、澜沧的景迈山相比,还是与勐海的布朗山、南糯山相比,这些茶山都是山连着山,像波浪线一样随着微风摇曳。

但易武的茶山就像莲花一样是一层一层的,这座山包住那座山,另一座山又包住这座山,所以整个易武茶区就有许多沟箐。因为在一座山与一座山之间会有许多小沟小河,比如三家河、弯弓河、刮风寨河等,都是在层层山峦的底部。

普洱杂志

这种莲花瓣的山形,因为是一层围裹着一层,在风的作用下,热空气或冷空气在这里交织,由于每层山都能起到隔断的作用,所以其基层受到的相互影响就不是那么明显,但在另一方面,山与山之间的气流又是相通的,所以会形成一个个颇具特色的小气候环境。

从道家养生文化的角度来讲,这种宛若莲花瓣的山形地貌是山环水抱、阴阳协调、聚气会神的。让易武茶品质优异的同时,又呈现出让人迷恋的不同风味。因为每座山的小区域气候环境并不完全一样,光照的时间与角度,温度、湿度与环境等都会有一定差异,所以不同的小区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味。而处于莲花瓣中心的区域,就是易武茶最核心的产区。

从整个易武茶区众多被细分的地理位置看,从北到南主要可以分作三个产区。北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天门山、张家湾。中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从一扇磨开始由北往南走,分别是薄荷塘、凤凰窝、丁家寨、刮风寨、麻黑、落水洞、曼秀。

南部主要是易比、三合社、铜箐河、百花潭、蟒蛇箐、金厂河等。经过一层层莲花瓣状山河的阻隔后,从北到南的这三个板块间风味其实是有区别的。北部的茶叶香气较高扬,也比较甜,但相对来说茶汤缺乏厚实感。南部区域整体上原始森林植被保留得更好,这可能也与易武的水系是从北往南流有关,所以我们在喝铜箐河、百花潭等小产区茶的时候,会感觉到山野气韵很足。但汤感相对来说要偏硬一些,没有那么细腻柔滑。

普洱杂志

如果用莲花瓣山形来比喻的话,中部区域是莲花瓣的中间部位,也即从曼撒到麻黑一带是这朵莲花的核心部位。就风味而言,无论是从香气、滋味、口感、厚实度还是韵感的角度来看,中间区域在平衡性方面是最好的,比如弯弓、刮风寨、薄荷塘、麻黑、落水洞等这一区间的茶在平衡性上都非常之好。另一方面,根据历史资料以及黄晃在1940年出版的《中国热带作物》第一编书中记载:“茶山之分布及产量,镇越县之茶,以第一区为特多,因多起伏小山,倾斜不大,粘砂质土壤富含肥分,为植茶最佳之地,尤以曼那曼来曼撒麻黑曼秀等处,极负盛名……”所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易武茶的主产区,也是整个易武茶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上所说的易武正山,大部分指的就是这一区域。

茶是人类和大自然亲近的朋友

不同的普洱茶人,对易武茶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易武是普洱茶的起点,有人认为易武是喝茶人的终点,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其实不尽然。

首先,易武成为“起点”是由历史决定的。而很多人更偏重于喝茶时的感觉,喝着喝着又回到了古六大茶山,回到了易武,之所以说“终点”,是因为这是主观上的个人选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觉得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有关。如果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易武茶是最具中庸之美的茶。从入口时的惊艳角度看,易武茶不如老班章般具有冲击力,也不如冰岛茶般香甜直接,好像很香又似乎不怎么香,好像有滋味又似乎不够浓烈,但却在不温不火的连绵之间让你觉得内涵丰富、茶韵不绝。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家喝普洱茶,之后还是会选择易武茶。因为人类的味觉审美最终也会跟随文化审美去改变。多年来,我一直跟随姚公白先生(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学习古琴和古琴文化。

普洱杂志

古琴的审美是中国传统文化诸多审美的结晶,我将古琴的审美应用到普洱茶上时,惊讶地发现原来古琴和普洱茶的审美是非常接近的,所有用来形容琴乐之美的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一款好的普洱茶。易武茶的轻重缓急、浓酽清淡、韵深意长等特性,都会让人感觉到一种非常协调的天作之美。

普洱茶审美的核心,除了中庸之道外,就是其口感包容性很强。因为普洱茶不仅品种丰富,而且生态环境也很丰富,充分展现了种质资源、生物多样性的优势。我们走进古茶园就会发现,不只是易武,几乎所有的云南古茶园里,古茶树并不是单一品种,而是很多种。

之所以会风味叠加,除了生物多样性外,茶树的品种多样性也是一大关键要素。就整体风味而言,易武茶似甜非甜,似苦非苦,新茶的时候喝着有点绵柔,好像茶气不是那么足,但经过一定时间的陈化后茶气会慢慢地充沛起来。也因此,易武茶的变化和可塑性,是诸多普洱茶产区中最强的,而且会不断呈现出不一样的风味,让人充满期待。

在一定程度上,莲花瓣的山形地貌不仅缔造了易武独特的小微产区,也让易武茶的陈化未来可期,构成了易武茶风味特征的底色。

普洱杂志

“茶是人类和大自然亲近的朋友”。从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以及普洱茶的生产工艺角度来看,普洱茶是最接近自然的一个茶类,这是其他茶类无法与之相比的。悠久的种茶历史、古茶树群落、茂密的原始森林、茶区的生物多样性,都让普洱茶恰到好处地展示出最协调、最丰富的状态,所以普洱茶也是最自然的茶。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易武产区原生态森林茶园这么火的缘故。除了其稀缺性,品饮时一入口就能隐约感觉到原始森林里那种大自然的宁静气息和清凉感。慢慢你会发现,这种自然之美是最协调的美,也是最极致的美。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文|周伟宏,图|段兆顺(除署名外)

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产地 > 易武古茶山 > 云中之莲:易武茶的底蕴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