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元昌岁月」班章:廿年风月,一盏闲情
曾几何时,人们对于老茶的期待,仅仅是在早些年里原料、工艺乃至仓储的不确定性中,偶然遇见的上佳组合,但真正带着中华文化传袭继承属性的精品,一定是在匠心的精挑细选中,严工巧制,再让岁月慢慢浸润洗礼,最终留下饱含历史沉淀、古树精粹的灵魂。因此,与「福元昌岁月」班章的邂逅,于我而言,就像是二十年前便结下了的因缘,如今竟有种久违重逢的欣喜。
既是穿过了二十年岁月的相遇,必当珍视慎重,择器煮水,冲茶闷泡,一件件事,都似乎带上了些雀跃,从始至终的仪式感,也为了让这泡班章,把它二十年来经历的那些我未曾得见的山河绝色,人间风物向我娓娓道来。
规格:357克/饼,7饼/筒,28饼/件
年份:2002年
产区:西双版纳布朗山班章村核心产区
择器·方寸间七千日夜尽述慢言
老茶的精妙,必是紫砂这样经过千锤百炼的灵器方能解构,而其中又以常年泡养已经油润出色的老朱泥、紫泥壶为上。小口,小嘴,才能紧锁陈年韵味,滚烫之间,壶中叶片走过的七千多个日日夜夜,便在唇边缓缓展开。
选水·灵动柔活润口舌,慰人心
山泉向来最宜普洱,想必是这甘冽柔活的水质让茶想起了曾经在茶山上的风貌气候。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里也说过: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当取山泉之清洁者。
鉴味·精致细腻交织递进,如层峦叠嶂中遇见幽兰
福元昌扎根核心产区多年,班章老寨原料自是精良,百年精工匠造为辅,更显茶王神韵,最是难得的就是这二十年的科学干仓,烫壶后投茶入壶,轻摇之后,陈韵纯净清晰,层层极富活力的香气尽显老茶张力。再嗅,便是淡淡的如炼制过的中药膏的香,其中还透出一丝丝意料之外的辛辣,让人口水直流。
老茶的味儿藏得深,因此醒茶也是关键,趁着壶身尚热,缓缓注水至口沿处,盖盖淋壶,待壶周身水气慢慢散尽,茶也应当是醒到半开了。淡金橙色的洗茶水里都已经透着炼制过的蜂蜜的香气,虽说杯底香还不明显,不过那份沉稳的余味,颇像墨色慢慢透过宣纸的感觉。
第一泡,茶汤竟出人意料的像是青嫩的甘蔗、柔脆的玉米芯,那种年轻的味道又被老木的质感有力地托着,入口并不像新制的班章那样苦,反而柔顺带着淡淡的果酸感,水流在口腔中像能渗透进皮肤一般,温热入口,清凉入喉。
第二泡,汤色更加的晶亮油润了,其中精细的风味开始展现,这时候你会注意到这是你从未领略过的班章的柔情,那种满口化的像水一样的甜极为清爽,让人不禁想起夏日山顶的凉风,此时若是要一味的追求班章的霸气,那便是负了手中这一盏的温柔了。饮尽闻杯,却是那淡淡悠然如回忆的味道。
第三泡,我越发的沉醉于班章华丽的把戏之中,那看似波澜不惊的味道里其实藏着万千风情,这突然让我想起了红楼梦当中的茄鯗,几十种配料和繁琐至极的工序,只为雕出这入口的惊涛骇浪。从第三泡开始,注水便是更有讲究的了,冲茶的时候不能紧贴壶口,但也不能提得太高,得借着点巧劲儿,让水流倾涌而出,在保证高温的同时与茶在壶内来个结实的拥抱,这样才能激发出茶中的柔韧。而这时的叶底,开始慢慢透出隔火熏香时,沉香那低回悠长的味道了。
第四泡,此时班章专属的甜味开始从周身各个毛孔沁出,而其中带有的木质味道,仿佛领你走进了一座茶山中的古宅大院,口腔中的层层风味便是里面精致典雅的陈设,呼吸之间,那种精湛工艺塑造出来的细腻古树纯味,像极了院中的雕梁画栋。每一个味道,都精准的符合了记忆中班章的感觉,这该是一种怎样娴熟精巧的技艺,才能在二十年前就精准呈现,自信封存,到如今拿出来就能高调地骄傲展示?
第五泡,开始略微增加十几秒的出汤时间,茶汤开始浓稠,而且这个时候反而迸发出一种鲜花的味道,那种感觉,就像是深山密林中,攀藤趟河,拨开重重枝丫忽然遇见阳光从天上洒下,温暖和煦,草木丰盈,而静谧的水边,便是散着这股清味的一朵幽兰。
第六泡,这个时候我才突然发现,这班章的茶气,其实早就透出来了,但它温柔的不会刻意让你注意到,我只是无意中摸了下鼻尖,早已是薄汗细密,周身也均匀的有些热,整个人此时像是缓慢的爬到了山顶,迎着微风和暖阳躺在了柔软的草地上,柔、绵、暖、凉、轻,浑身已形容不出来的舒适能让人不禁眯上了眼。
第七泡,平时总说禅茶一味,如今才知为何,七碗茶下肚,脑内空明,心无杂念,只是这样坐着,一言不发,像是入定一般,突然想起茶仙卢仝说过的七碗通仙灵,可能就是如此吧。
第八泡,虽然茶味不淡,但为了感受老班章的持续发力,开始重闷,这时候茶中的力量开始爆发,香气随热流喷薄而出,身体内的所有空隙也在茶汤咽下后被一股清凉感充盈,这时若是细细看手臂腿脚,一定是均匀的透出有如刚运动完后的粉红色。平时我们常说的茶气游走,这便是了。
再往后的十余泡,只觉口舌喉鼻都被木质香和淡花果香温柔地填满,身体舒缓放松但精力充沛,壶盖上因高温而凝结的水珠,让我恍惚间觉得这是它穿过了二十年向我奔赴而来脸上沁出的薄汗。
这场精致而华丽的口味盛宴,其实一直延续到第二天,我都还意犹未尽,甚至那公道杯中凉透的尾水,都让我喝出一种班章才有的当仁不让霸气的甜。好久没有这样透彻的被一款原料经典、工艺极致、仓储专业的老茶所打动了,仿佛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在二十年前就被设计安排妥当,然后今天便一口气的完美呈现。
现在云南的山头茶纷繁复杂,层出不穷的小产区也让人眼花缭乱,但是福元昌这种坚持用传统经典原料呈现原生态古树风味,并且能够给予茶客超长年份的品鉴对比的做法,着实令人心服口服,这种专业的、全方位的经典产区全年份口感标识的建立,绝不是普通茶企能够担当得起的。各行各业都有先驱,在云南古树茶的专业领域,不论是产区的广泛程度,茶料的精细程度还是工艺的传承延续改进程度,亦或是同一产区不同年份的收藏度,福元昌都一直默默走在前列,所以,你泡的只是一盏茶,而品的,却是一个百年茶企,代代传承至今,已默默替你守护了二十年的整个茶山的岁月时光。
福元昌,普洱茶百年历史老字号
品牌初创:元昌号
清光绪元年,崔氏创立“元昌号”于倚邦大街,当时的倚邦,乃古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行政主管地、贡茶主办地。
清朝末年,盛极一时的倚邦,却因一场大火,化成一片废墟。易武代替倚邦成为了普洱茶的集散地和政治文化中心。那时的易武“入山作茶者十万人”,老茶庄鳞次栉比,马蹄声声、往来商贾不绝于市,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光辉岁月:余福生福元昌
民国年间,余福生接手元昌号,将茶号设在易武大街,并更名为“福元昌”。余福生勤奋诚信,选料考究,制作的茶品优良,赢得极高的声誉,“福元昌号”茶庄,荣列当年四大名茶庄之一,其百年福元昌圆茶,更享有“普洱茶王”的美誉。是现今所存号级茶类拍品中最高纪录的保持者。
1939年,抗战爆发后,茶路中断,制茶先辈范和钧奉命来到佛海(今勐海县)建佛海茶厂(勐海茶厂前身),开启云茶的实业救国之路。普洱茶加工、交易中心也开始从古六大茶山转至勐海地区。
复兴之光:福元昌古树
2012年,福元昌在古茶树资源丰富的勐海正式复号,建勐海县福元昌茶厂。以“余福生福元昌”为商号,立志于传承福元昌老茶庄的制茶技艺、匠心精神与文化精髓。立足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精选来自高山密林里老茶园的有机大茶树,以传统技艺,制“福元昌古树”,传承经典老味道,还原一饼地道而富有灵性的福元昌古树圆茶。福元昌历久弥新,茶品在现代发展中更注重安全健康,更通过了国际有机认证。发展至今,福元昌仍是普洱茶行业中极具口碑的老茶庄品牌。
作者:子衿,图文来源:福元昌古树普洱茶,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