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薄荷塘古茶的前世今生(四):薄荷塘为何让人趋之若鹜?
——【龑王牌】喝有温度的茶,做有温度的人
【龑王牌】小众名山茶文化品牌,距离百年茶企品牌还有94年
茶,几经翻滚,见质;人,几番往来,见心。
在普洱茶界,有这样一片神秘的古茶园藏身于易武深山——薄荷塘。这里的春茶原料动辄上万元一公斤,成品茶价比黄金,却依然让茶人前赴后继。这个被称作“易武之巅”的茶中贵族,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一、物以稀为贵:比黄金更稀缺的茶树
走进薄荷塘古茶园,你会看见树干上的编号牌。在薄荷塘下茶地的这片核心产区,古茶树被严格划分为一类古树、二类古树和非标号古树。其中高达13米的“茶王树”(预估数据,具体多高,我也没量过,再者,其树上也标有“禁止攀爬”字样)每年仅能产出几公斤鲜叶,真正的薄荷塘古树春茶产量也就百余公斤。
而市场上所谓的“薄荷塘古树茶”,多数是移花接木的产物。真正到过产地的茶人都知道:上茶地根本没有古树,核心古树全在下茶地。这种极致的稀缺性,让每年春茶季的山道上挤满抢鲜叶的摩托车,茶商们像竞拍艺术品般争夺每一篓鲜叶。
薄荷塘标号一类古茶树。(艾老师2018年拍摄)
二、深山藏养:原始森林的生态密码
薄荷塘原叫草果地,因塘主早年在此种植香料得名。如今这片被原始森林环抱的茶园,保持着最原始的生态平衡:古茶树与参天乔木共生,根系深扎碎石土壤,腐殖层厚实……这种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造就了茶叶中独特的矿物质含量。
有趣的是,茶园中散落的石门槛、老石板,暗示着这里曾有先民居住。或许这些古茶树正是先人留下的馈赠?早年间因采摘困难,部分茶树甚至被砍伐过。直到2010年后外地茶商包采制茶,这片珍宝才真正被世人认知。
三、舌尖上的清凉秘境
真正让薄荷塘封神的,是它无与伦比的品饮体验。茶汤入口似山涧清泉,转瞬化作蜜糖般的甘甜。最令人着迷的是那股贯穿始终的凉韵(清凉感)。龑王家广东茶友曾为此茶失眠整夜:“越喝越甜,凌晨三点还在续杯”;上海藏家惊叹:“闷泡至凉竟出冰糖甜”;更有老茶人总结:“淡雅中见不俗,喉韵至上方显真章”。
这种独特的“清凉感”,源于茶树与杂木的共生环境,更是原始生态孕育的天然禀赋。十五泡后依然持久的回甘,印证着顶级普洱“越陈越香”的特质。正如2016年私藏老茶展现的陈韵:茶汤醇厚,喉韵愈发深邃。
私藏红印2016年薄荷塘古树茶357克饼
产品规格:357克/饼,7饼/提(2提)
体验价格:3699元/饼
三、定价权背后的江湖
在薄荷塘,所有价格规则都由塘主周家说了算。这个掌控着核心产区的家族,每年春茶季到来时就会定下鲜叶基准价。
从近年来的行情价格来看,2020年一类高杆古树毛茶突破2.3万元/公斤,小树茶也要3000元起步。即便如此,茶商们仍趋之若鹜——毕竟转手就能翻倍的市场行情,让这里成为普洱茶界的“LV”。
价格年涨幅超过20%的背后,是愈演愈烈的资源争夺战。曾有茶商背着现金进山,只为抢到鲜叶。更戏剧性的是,某年因天气突变,鲜叶价格三小时内跳涨三次,创下“薄荷塘速度”的江湖传说。
薄荷塘茶树芽叶
四、寻茶之路:用脚步丈量价值
想要真正理解薄荷塘的价值,必须亲自走一趟寻茶路。从易武镇出发,吉普车在仅容一车通过的土路上颠簸两小时,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考验:翻越五座山岭,徒步三小时穿越原始丛林。又得从山岭上徒步下行之山谷之中,才抵达薄荷塘古茶树区域。
这般艰辛的采制过程,让每片茶叶都带着山野的厚重。茶农们腰间系着竹篓,在几米乃至十几米高的树冠间采摘嫩芽,稍有不慎就会跌落。这种用生命换来的茶叶,又怎能不珍贵?
五、薄荷塘首部编年史:蓝版薄荷塘小饼系列
面对如此稀世好茶,龑王家以匠人之心对待。自2016年首入薄荷塘,连续6年定点采收同片古树春料(2017年至2022年),这在业界尚属首创。特别是2016年私藏茶(剩余1饼),历经9年的转化,薄荷凉韵与蜜香完美交融,成为诠释“越陈越香”的活标本。
对于真正懂茶之人,薄荷塘早已超越饮品的范畴。它是原始森林的呼吸,是时光雕琢的艺术品,更是普洱茶极致追求的具象化。正如茶界流传的那句话:“没喝过薄荷塘,不算真正懂易武”。这片深山馈赠的茶中至味,值得每个爱茶人用一生去等待、去品味。
作者:舒婉慧,系爱普茶网特约专栏作者。首发爱普茶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