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10年最严重旱情,云南普洱茶、咖啡等怎么扛过难关?
水是生命的源泉,但当下的云南,正遭受近10年来最严重干旱,147万多人出现饮水困难,100条河道断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60万亩……
眼下,茶叶、咖啡正值采摘季,疫情叠加干旱,这些农作物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云南普洱茶、咖啡等怎么扛过难关?
数读(截至4月15日)
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60万亩
100条河道断流,180座水库干涸
因旱造成147.79万人、41.73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一、这些地方需特别警惕!
从气象、水文预测分析和季节性干旱突出特点分析,2020年云南大部分地区春季(3—5月)将进入干旱快速发展期,干旱强度总体将较常年偏重。滇中西部、滇西北和滇西东部气象干旱将逐渐发展,滇中以南地区由于前期降水量异常偏少,干旱将持续向深层次发展,普洱、玉溪形势非常严峻。
此外,楚雄、昆明、玉溪和大理可能出现连片旱情,文山、红河、普洱、西双版纳面上旱情将会持续扩大,保山、德宏面上旱情将有一定发展,丽江、怒江、迪庆、昭通、曲靖旱情将有分布。据预测,旱情可能涉及全省70多个县、市、区。
二、为何屡次出现严重旱情
这已不是云南第一次出现干旱。2010—2012年,云南“三年连旱”造成昭通、曲靖、昆明、楚雄等地630余万人受灾。2019年以来,云南天气气候有两个特点,一是冬春季、初夏气温持续偏高,二是初夏降水显著偏少,干旱突出。造成上述气候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和厄尔尼诺事件。
从2019年5月的卫星云图来看,云南周边地区充满云层,而云南境内却晴空万里。
除了天灾,“人祸”也是值得关注的因素。
少数地区为了经济利益,大量砍伐原生态林。还有盲目开发矿产资源,导致地下水枯竭、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也是加剧旱情和饮水困难的重要因素……
三、春茶、咖啡均受影响
作为农业大省,旱情对于多年生春季采收的茶叶、甘蔗、蚕桑、咖啡、中药材等作物影响很大。同时,对水果、蔬菜、粮油作物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往年这个时候,我家差不多已经做了两百公斤左右的茶了,但今年受干旱的影响,现在才做了四五十公斤。”家住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班章村委会的茶农龚振说,因为干旱,家中茶叶产量可能减半。当下,正值春茶采摘季,但省内部分茶产地因持续少雨干旱,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春茶采摘和茶叶销售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
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董祖祥深有感触:“因为干旱,相比往年减产60%左右。”由于干旱,茶树不发新芽,减产比较严重。受疫情影响,省外茶商来的不多,但价格比较稳定,变化不大。
眼下,咖啡采摘收购已近尾声,受旱情持续影响,今年普洱市咖啡产业受灾严重。据统计,截至3月31日,全市咖啡因干旱受灾面积16.22万亩,初步估算造成经济损失7413.5万元。
同时,很多地方烤烟、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只能实施易地育苗,按节令和计划完成大春栽种面积十分困难。作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的花卉、蔬菜、甘蔗、茶叶、中药材、核桃、橡胶等主要经济作物面临减产;大量牲畜饮水困难,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可能性增大,农民增收形势异常严峻。
四、如何应对,专家开出“抗旱处方”
专家们提出,我省农业生产要树立抗旱农业生产的思维,有旱抗旱,无旱备旱,逐步形成高原特色的节水高效现代农业产业生产体系。
改善水利条件,提高抗灾能力
云南工程性缺水严重,要充分利用澜沧江、怒江、金沙江、元江、伊洛瓦底江、南盘江等6大水系优势,科学布局、合理开发利用丰富水资源,改变“山下河水流,山上渴死牛”状况。加大“五小水利”的建设力度,有计划地新建水利工程,努力扩大耕地灌溉面积。
建设设施体系,提高利用率
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为契机,发展温室花卉,温室蔬菜、温室水果等,采用数字化农业技术,做到精确高效灌溉。推广国内外先进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应用先进的节水管理经验,加大管灌、微灌、膜下滴灌等农业抗旱设施的推广应用,推广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抗旱剂等科技抗旱措施,提高利用效率。
顺天时应地利,开发秋季农业
我省冬春干旱,但夏秋多雨,在做好大春农业的同时,充分利用秋季雨水多,土壤墒情好,光照强,日照好优势,大力发展秋季农业生产,将冬季农业开发的经验用于秋季农业开发上,充分发挥我省“高原凉棚”优势,以蔬菜产业为重点,打造新农业产业增长极。
科学布局生产,规划生态农业
我省地形地貌特殊,以横断山脉为主的高黎贡山、无量山以及哀牢山等把云南分成了两个大的气候区,滇西南地区年降雨量大,湿度大,适宜布局发展热带亚热带作物,滇中特别滇东南地区降雨量小,空气湿度小,病虫害发生危害相对相少,适宜布局高附加值的作物。在高海拔地区,充分发挥“高原凉棚”优势,布局发展夏秋蔬菜产业。在低海拔干旱地区,病虫害难于发生,要大力推进周年有机农业生产,建立规模化的有机高效农业产业区。
改变生产观念,实行进一退二
我省2500余万农村人口,耕地统计面积9365万亩,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实际耕种面积远大于在册面积,广种薄收情况突出,“种地一山坡,收到一萝萝”,不仅耗费宝贵水资源,还造成生态资源环境的破坏。为此,改变生产观念,实行进一退二的农业生产思路,争取人均建成一亩旱涝保收的高效农田,退下两亩旱坡地还林还草还牧,推进农业的高效化发展。
作为共同体的一份子,观察君倡议:从现在开始,节约用水,用实际行动,共同抗。(来源:云南网、云南日报、昆明信息港、春城晚报、人民网、每日经济新闻等)
图文转自:云南观察。
爱普茶网转载本文,仅作交流学习之用,如涉及版权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删除。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