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茶品——2014年苦竹山(大滇号)
喝款陈年茶品调剂一下,“大滇号”于2014年出品的701批次四星级茶品“苦竹山”,选料澜沧茶区,当年研究二三线小茶山原料时购入,自存至今,已经十年陈期了,也有很久没喝了,看看它的转化情况如何。
冲泡方式:
取茶约10克,180ml厚壁紫陶小品,市政过滤水,保持95度以上沸水,快速洗茶一次,醒茶两分钟,初始以10~15秒速度缓注缓出,然后依滋味呈现适当延时冲泡,尾段沸水重闷。
品饮感受:
干茶,谷物熟香、木质醇香、些许发酵熟果酸甜,散发着阵阵木质甘醇气息;
洗茶,果糖甜香、木质糖香、些许陈年木香,香气馥郁,茶汤散发浓浓的,果糖甜醇气息,叶底果糖甜香、木质糖香、坚果香、木质发酵甜香、陈年木香,挂杯奶糖香、果蜜糖香、木质糖香;
冲泡品饮,果糖香浓,间夹木质糖香、坚果甜香、蜜甜香,入口醇甜,微苦,微涩,直接的植物纯苦感,散于舌中,于舌根处微聚,涩感于上颚形成一层薄膜,苦涩化开的同时伴随着生津回甘,草木甘甜、果蜜糖甜、木质甘香在齿颊间留存,茶汤绵滑,顺喉而下,过喉留甘,草木甘香、木质醇香在喉头回馈。
随冲泡,香气、滋味愈发浓郁,果糖醇甜~木质甘醇为主,隐透草木香、蜜糖甜香,口腔味感直接,苦涩稍显,醇甜相伴,些许熟果酸甜,滋味相对丰富饱满,苦涩随品饮略有累积,舌根处苦韵轻累,略有近似清咖啡的余韵,上颚薄涩覆膜,舌舔上颚,略有摩擦颗粒感,苦涩品饮间歇缓缓化开,不粘留,口腔清爽,舌面有些许凉韵,舌底、舌两侧小泡泡不断,生津持久,喉部润甜,喉韵清晰,韵感律动持续并随品饮略有下沉,茶汤绵滑有力,不绵软,汤质厚度一般,气感温润,随品饮缓缓向身体发散渗透,肠胃温热,隐有“暖意”,不生硬,身体随品饮渐有通透感,体感刺激性相对小。
耐泡度一般,汤感绵厚度回落稍快。
中后段有近似易武茶的果蜜香韵,尾段木质甘醇凸显,些许小苦底,蜂蜜水甜,草木甘香~木质醇香贯穿始终。
(叶底)
品鉴结论:
优点:香气馥郁,滋味浓郁,生津回甘持久,木质甘醇凸显,汤感绵滑有力,气感温润通透,喉韵舒爽。
缺点:略有草木杂气,纯净度一般,苦涩稍显且略有累积,影响口腔舒适度,汤质厚度一般,留韵、回味略短。
当下品饮评价:
评分:每个评分项满分10分
1、香(茶香表现):8分
2、甘(生津回甘):8分
3、重(茶质表现):7分
4、滑(汤感表现):8分
5、气(茶气表现):8分
6、韵(韵感表现):7分
(注:“香、甘、重、滑”是从嗅觉、味觉、触觉等口感滋味上去评测,“气”主要是体感标准,”韵“则是一个由口感和体感综合得来的指数,评分只针对当下口感滋味)
综合品质点评:
苦竹山位于小景谷,早年间坊间传闻有不良茶商拉景谷茶进易武充当易武茶卖,这种说法不是“空穴来风”,品饮中某几泡确实有近似易武茶的韵味,当然,从整体香气、滋味、韵味上还是很好分辨的,特别是我这种北方干燥地区的仓储,但如果存放的湿一些,让那种木质发酵甜香更浓一些,或者混拼入部分易武小树,确实有一定的“以假乱真”的实力,“邪道”也有“高手”,不可小觑!
大滇号的这款2014年701批次四星苦竹山应该是混采,小树龄茶品先天自带的草木杂气几泡之后就掩盖不了了,这也是我为什么建议做高端茶时一定要尽可能挑采,混入小树龄茶品或者二春、雨水茶之类的必定会拉低整体品质,使得厚度不足、韵味短浅,而且这种缺陷并不会随时间陈化而减轻多少,虽然看似滋味丰富度有所提升了,但是整体韵味却是降低了。
当然,如果是做口粮级别茶品,不需要太过于细致品味的,对韵味也没有特别强烈要求的,也无所谓,至少产量能提高,而且,有些茶客确实口腔敏感度不高,他们还是喜欢这种偏重口感类茶品的,毕竟易捕捉,也适合大口喝,解渴。
发烧友玩家级评级标准:2#上
作者:茶客老金,图文来源:茶客老金的品茶日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