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茶品——2014年马鞍山(大滇号)
“大滇号”于2014年出品的四星701批次马鞍山,属于临沧茶区的一个山头,采用机杀机揉制作,当年作为一款山头研究茶品购买留存至今,已经好多年没有喝了(好茶太多,有点想不起来),自存至今也已经有十年陈期了,尝尝看,它有什么变化,最近新茶喝多了,也需要调剂一下。
冲泡方式:
取茶约8.3克,180ml厚壁紫陶小品,市政过滤水,保持95度以上沸水,快速洗茶一次,醒茶两分钟,初始以10~15秒速度缓注缓出,然后依滋味呈现适当延时冲泡,尾段沸水重闷。
品饮感受:
干茶,陈年木香,散发阵阵木质甘醇气息;
洗茶,木香高扬,间夹木质糖香,香甜气息扑鼻而来,茶汤散发木质醇甜气息,叶底草木甘香、淡淡烟香、陈年木香、木质糖香,挂杯奶糖甜香、木质糖香、蜜糖香;
冲泡品饮,香甜气息浓,木质甘醇凸显,茶汤入口醇甜,微苦,苦得直接,很干脆的植物清苦感,随茶汤敷于舌面,于舌根处微聚,缓缓化开,伴随着持续的回甘,与直接的甜感交织,苦甜相伴,微微薄涩,于上颚形成一层薄膜,初始化开速度快,生津随之而来,茶汤绵滑,水路开阔,顺喉而下,过喉留甘,齿颊间木质甘甜感留存,喉头草木甘香回馈。
随冲泡,滋味展开,苦、涩、甜,些许淡淡咸感相伴,隐隐的木质发酵酸感,味感直接且相对丰富,木香入汤,汤水含香,以陈年木香~木质糖香为主,香型丰富度一般,但胜在干净纯粹,苦涩随品饮略有累积,但不粘留无附着感,品饮间歇能化干净,汤质厚度一般,汤感绵滑,茶汤有力,外显,口腔清爽,舌面微有清凉感,喉部润甜,喉韵律动持续但韵深一般,回韵略短,气感透,渗透力明显,有着高海拔地区相类的气劲穿透力,如清风拂体,带来些许清凉意,茶汤落腹温热,生硬感不显,体感刺激性相对小。
耐泡度一般,茶汤质感回落稍快。
尾水清冽、润甜,草木甘香贯穿始终。
(叶底)
品鉴结论:
优点:香气馥郁,苦涩轻微,味感直接,滋味相对丰富,略有“酽”感,汤感绵滑,气感清透,喉韵舒爽,体感刺激性相对小。
缺点:香气丰富度、汤质厚度一般,韵味留存略短,欠回味。
当下品饮评价:
评分:每个评分项满分10分
1、香(茶香表现):7分
2、甘(生津回甘):8分
3、重(茶质表现):7分
4、滑(汤感表现):8分
5、气(茶气表现):8分
6、韵(韵感表现):7分
(注:“香、甘、重、滑”是从嗅觉、味觉、触觉等口感滋味上去评测,“气”主要是体感标准,”韵“则是一个由口感和体感综合得来的指数,评分只针对当下口感滋味)
综合品质点评:
典型的临沧茶,味感直接,气感透彻,喉韵舒爽,回甘持久,生津迅速,苦涩相对轻微,滋味丰富度已经呈现,体感刺激性相对小,已经具备了当下品饮的适口性。
整体韵味一般,韵短,欠回味,偏口感类茶品,适宜作为日常口粮饮用。
发烧友玩家级评级标准:2#中(给这款茶定个级别吧,再次品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了,而且超过十年陈期的茶品的初次品鉴定级我需要考虑的东西还很多)
自存的茶品,知根知底,典型的中原家庭自然存放,没有人为干预,从茶品本身陈化状态来看,品质超越了最初新茶期的呈现,完成了自我超越,属于合格的普洱山头茶!
如果从品饮愉悦感来看,表现一般,口粮级别茶品,没什么好说的,但这款茶之于我的意义就在于它解释了当年品玩过程中曾经出现的一些疑惑:
1、当年混论坛时,曾经有过机器制茶与手工制茶孰优孰劣之争,从个人通过陈化藏养带来的茶品品质提升来看,这个话题纯属没有意义,制作工艺只看制茶时的方向性以及对“度”的拿捏,跟使用机器制作抑或人工手作没有半毛钱关系!
2、二三线山头不排除个例精品,但通货普品品质先天性就存在某些瑕疵,这种先天因素不会因为存储藏养而消失,至多会变得没那么突出,而且即使整体品质通过陈化藏养有所提升,也提升有限。名山出好茶,是必然的,好茶未必在名山,是相对的,名山的来由是茶客用钞票“投出来”的,不因“话术”而转移!
但时至今日,现在的名山也不可避免存在过度采摘以及管理不善造成的品质下滑的问题(不然不会那么多发烧友去追逐“国有林”里的东西),它们的品质神话还能延续多久,是个未知数……
作者:茶客老金,图文来源:茶客老金的品茶日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