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老茶——80年代老六堡(茗寿堂)
“茗寿堂”堂主明洲兄收藏的茶品,一款80年代老六堡,陈年老茶,最近一段时间品试新茶不少,穿插一款老茶调调口。
冲泡方式:
茶样约8克,180ml朱泥小品,市政过滤水,保持95度以上沸水,快速洗茶两次,醒茶两分钟,初始以10~15秒速度缓注缓出,然后依滋味呈现适当延时冲泡,尾段沸水重闷。
品饮感受:
干茶,开袋时一抹阴沉略似潮湿地下室特有的尘土气息逸出,气息不甚愉悦,但随即消散,干茶透出些许土参香、陈年木香、淡淡尘土气息;
洗茶,土参香、木质陈香逸出,馥郁、沉稳,茶汤散发奶香、参香、木质醇香,叶底土参香、焦糖香、陈年木香、木质辛香,挂杯奶香、木质醇香、糖香;
冲泡品饮,参香、药香、木质醇香形成木药甜香,香气馥郁,间夹淡淡奶糖甜香,茶汤入口醇甜,微苦,直接的甜感和草药苦感在舌面展开,微微薄涩于上颚覆膜,苦涩化开速度快,苦韵绵延,回甘立现,生津随之而来,舌面丝丝甘凉,茶汤绵滑,有“糯感”和“化感”,仿佛冰激凌在舌面融化一般的那种渗入感,几乎不用吞咽,茶汤成团,顺喉而下,舌面苦甜交织,齿颊留甘,喉头草药甜香、参香、木质醇香回馈。
出汤似倒油,茶汤的油润感肉眼可见,汤感愈发绵滑软糯,“糊嘴”,耐咀嚼,汤质渐趋饱满,味感直接,苦感稍显,苦韵绵绵,有质感,不负面,涩感轻微,转瞬即逝,且不累积粘留,醇甜相伴,甘苦与共,生津回甘持续不断,余味悠悠,味感留存持久,耐回味。
茶汤落腹温热,气感温润,随品饮缓缓向身体持续渗透发散,渐有气行百脉之感,毛孔打开,微汗,通透。
舌面虽然甘苦交织,但喉部润甜舒爽,似含蜜糖,喉韵显,律动持续并随品饮略有下沉,有留韵,不空寡。
香气有所渐变,以木药甜香为主,土参香为辅,贯穿始终,随冲泡渐透奶香、谷物熟香、草木甜香、竹沥清香,不死板,由香醇至清透。
耐泡度尚可,滋味变化幅度不大,苦、涩、甜,味感相对单一。
尾水润甜,土参香、木质甘醇,口腔香韵持久,身体温热通透,“暖意融融”,越喝越放松,体感舒适度高。
(叶底)
品鉴结论:
优点:香醇,滋味足,汤感绵糯稠滑,气感温润通透,喉韵清晰,陈韵凸显,有余韵,耐回味。
缺点:开汤气息不愉悦,滋味相对单一,略显单调。
当下品饮评价:
评分:每个评分项满分10分
1、香(茶香表现):7分
2、甘(生津回甘):8分
3、重(茶质表现):7分
4、滑(汤感表现):9分
5、气(茶气表现):9分
6、韵(韵感表现):8分
(注:“香、甘、重、滑”是从嗅觉、味觉、触觉等口感滋味上去评测,“气”主要是体感标准,”韵“则是一个由口感和体感综合得来的指数,评分只针对当下口感滋味)
综合品质点评:
一款非常干净且陈韵凸显的陈年老六堡。
虽然开汤气息不愉悦,但我遇到的老六堡基本都是这样,可能也是这类茶的特色,好在那股气息消散快,随即透出茶品本味,时光赋予的土参香和陈年木香贯穿始终,滋味足,苦韵绵延,甘苦交融,风味独特,茶汤绵糯稠滑,有“化感”,汤质相对饱满,耐泡度也不错,只是味感单一,略有些许单调感,香韵倒是有所渐变,不死板,喉韵清晰且下沉,余韵悠悠,气感温润通透,体感舒适度高。
药韵、汤感和体感是这款茶的优势所在,滋味其实是相对浓酽的,只是时间打磨使得苦涩减弱,但舌面苦韵的留存与绵延依旧“诉说”着茶品的这种质感。
药用功效可能要高于品饮愉悦感,六堡茶的推广依旧任重道远,这类风味独特,风格凸显的茶品受众必然不大,属于那种爱者恒爱,不喜者恐怕也会避之不及。
作者:茶客老金,图文来源:茶客老金的品茶日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