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元昌茶业经营日记:普洱茶茶商的几种经营形态
前些天下午参加广州市茶业协会的交流,几位茶商分享了他们目前的经营状况。虽然交流时间不长,但是总结下来发现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经营形态。
茶商F总:之前做批发,发现茶城客户越来越少,于是转电商,从三年前开始转京东天猫,去年年初开始再转抖音,自言每年销量都保持较大增长,但不知道利润是否增长。因为做电商很容易是销售额上去了,利润却很难同步增加
茶商K总:六七年前就开始以京东为主,主营DY普洱茶的电商,但是没有转抖音快手,同时受到厂家控制电商销售的影响,这两三年每年都在下滑,今年萎缩最为严重,下降80%以上,说快要活不下去了。
茶商L总:从业普洱茶快三十年了,以老茶经营为主。经营很稳,不想做网络,不想碰抖音等直播,自言不想自己的产品变得那么透明,也不想被平台薅羊毛,不担心经济下滑,反而想趁低吸纳一些好货。
茶商C总:自创品牌,云南有工厂,目前遭遇较大困难,渠道萎缩,没有需求,工厂产量大幅下降,但是品牌推广等还得继续投入,只有咬牙坚持。
茶商W总:名校研究生毕业,某企业家协会的会长,自身也是文化人,深度钻研和小圈子传播茶文化,拜访名师名人,结交高端圈子。自言不受疫情影响,销售3.5万一斤的顶级岩茶,客户能一次买10斤,不还价。
我简单做了一下分类,上面几种经营形态分别代表了茶行业的流量型、囤货型、品牌型和文化型的经营模式。
其中流量型的是F总和K总,他们以销售为导向,最关心的是流量在哪里。流量就是他们的爸爸,要时刻追赶流量的风口。如果一旦追到风口,那么很有机会一下子爆发起来。但是万一赶不上风口,就容易业绩大幅萎缩。例如F总就及时从京东淘宝转型抖音,而K总就因为没有及时转型而导致业绩大幅萎靡。目前不好的一个趋势是平台开始赤裸裸进化,直接将流量简单粗暴的卖钱,价高者得,难有积累。
囤货型的是L总,他们以收藏、囤货和培养长期客户为主,不关心流量的风口在哪里。他们的盈利模式是要囤对货,以及在对的时间囤货。L总对普洱茶的研究很深,总是在行情低迷的时候大量采购原料和生产普洱茶,然后存放多年,以老茶的方式卖出。有点“在火热的夏天卖出,在冰冷的冬天吃货”的股市模式。
品牌型的是C总,他们以经营成功一个品牌为目标,注定了他们既要积累原料与库存,同时又关心流量风口,还得培养团队,建设渠道,培养粉丝,打造品牌影响力。这是最辛苦的一种模式,也是成功之后收获最大的一种模式。但是目前阶段,非常艰难。
文化型的是W总,培育高端小圈子,难以复制与模仿,但如果自身有这些优势,就可以将商业与爱好结合,将圈子交往与商业兑现结合。
图文来源:润元昌茶业经营日记,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