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业复兴 > 春夏秋茶区分从何而来?是时候放下对秋茶的偏见了

春夏秋茶区分从何而来?是时候放下对秋茶的偏见了

日期:10-18 来源:茶业复兴

古茶树林

“秋茶有什么可喝的?”这是多数人对秋茶的第一反应。然而具有自身独特气息的秋茶,存在感不该止于此。

茶,一种季节性产物

春夏秋茶区分从何而来?这和茶树的生长特性有关。

茶树生长具有周期性和节奏性,主要过程为:越冬芽萌发——生长——休止——生长——休止——越冬芽休眠,我们常说的茶季,便由轮次构成。

轮次基本对应四个季节,因此有了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之分。其中因为春茶价高,又细分为了明前茶、雨前茶,普洱茶中分为头春、二春、春尾茶。日本煎茶中则有一番茶、二番茶、八十八夜茶(立春后第八十八天采的茶)之分。

夏茶大致从立夏到大暑,广义的秋茶则是从立秋到霜降期间采收的茶,冬天通常是茶树休养生息的时候,一般很少对其进行采摘。

各产茶区气候不同,因此各地对秋茶的定义并不是完全吻合。

例如,西双版纳的雨季从5月持续到9月,旱季从10月中旬开始,此时开始采收的茶叶因为正好是稻谷黄的时间所以通常被叫做“谷花茶”,后来为了便于识别也开始叫“秋茶”。

秋茶采收的时节通常是茶树处于生殖营养的时节,此时茶树以花果生长为主,茶树的大部分营养输送给花和果,而茶叶中的内含物质会降低,但糖苷类物质较高。在外形上,秋茶的梗最长,叶片较薄,香气高扬,滋味通常更醇和甘甜。

同样是秋茶,各地待遇大不同

茶业复兴

秋天茶树发芽是普遍的共性,然而根据各地制作茶叶类别不同,秋茶在各地待遇大不同。

江浙:以江浙为代表的名优绿茶,以茶中茶氨酸带来的鲜爽度为评判标准。春季时气温低,日照时间短,内含物质丰富,此时最利于茶氨酸积累。因此在绿茶审美中,春茶永恒地占据了制高点。古谚有云:“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秋茶在浓强度、鲜爽度方面虽不及春茶,但各方面滋味更加平衡,滋味醇和,从长期品饮角度而言,不失为好的选择。

三杯香是江浙产区秋茶的代表茶品,与碧螺春、龙井等名优绿茶相比,三杯香的价格较低,在口感上面更多的也是讲求香高味醇,经久耐泡。除了像三杯香这类走亲民路线的绿茶之外,江浙地区也有制作少量碧螺春、龙井秋茶的,但与春茶相比价格已不具备优势。

闽南:在安溪,近期正是铁观音秋茶采摘黄金时期。铁观音推崇“春水秋香”,因为此时茶叶内含物质芳香物质的前体物酚类含量较高,由于季节变化,茶叶中醇系香气总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秋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大多为醛类和醇类,这是秋茶形成浓郁香气的重要物质。

安溪铁观音种植、制茶对气候条件有客观要求,要求气温干爽稳定,秋茶最早也应在寒露前后采摘,制茶天气则要求有北风,而北风在安溪一定要到中秋节前后。因此,铁观音秋茶一般会在9、10月上市,9月上市的是早秋茶,10月开始才会大规模上市。对于追求清香的铁观音而言,秋季的品质最佳,售价甚至超过了春茶。

闽北:同属乌龙茶的武夷山岩茶,却对秋茶没有太大兴趣。原因有三,一是岩茶本身土壤肥力不足,产量不足以支撑轮采;二是基于岩茶的复杂工艺使岩茶从采摘到上市需要半年左右时间。秋季正是新茶初成或尚处在第三轮焙火的时候,难以分心再做别的事。因此正岩的老茶人们都普遍只做一季茶。

秋季的武夷山茶园

茶业复兴

云南:普洱茶早期为外销茶,传统来讲,也不会说专门来喝“春茶”、“秋茶”。而在大厂时代,压成饼的普洱茶,厂家无一例外都会进行拼配,包括不同产区的拼配或不同季节的拼配,例如“春夏秋单级拼配”。秋茶在拼配中主要起到中和涩味,提高甜度,提香的作用。

后期受到绿茶思维的影响,对于普洱茶认知就有一个误解:“非春茶不喝,非春茶不存”。事实上,对于爱好者而言,秋茶反而是品鉴名山头的大好机会,同样的山头,因为市场欢迎程度较低,溢价也低,秋茶的价格往往只有春茶的三分之一。无论是春茶还是秋茶,都离不开最根本的农业规律,用科学的方法管理茶树,才能有好的原料,在好的原料基础上,有好的工艺与储存,才是一款好茶。

云南的大叶种茶多酚含量高于一般中小叶种,对于发酵度高的红茶和熟茶而言,正需要价格低廉,多酚含量高的夏秋茶来做原料,这样的毛料做出的红茶、熟茶才拥有足够的厚度。

看轻秋茶,很大程度上还是受绿茶思维影响。但是正如做茶行业讲“看茶制茶”,买茶同样讲究“看茶买茶”。

传统名优绿茶生产加工仅限于春季,生产季短,原料有限,难以形成批量生产来满足市场需求,这也为夏秋优质绿茶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机会。随着深加工技术的进一步运用,均价更低的夏秋茶将在这方面施展能力。例如茶粉、茶多酚提取物、茶饮料等,这些需要大量原叶进行提取的深加工产品。

茶业复兴

一千多年前杜育就已经在《荈赋》中提及秋茶:“灵山惟岳,奇产所钟。瞻彼卷阿,实曰夕阳。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

一千年后的今天,不如放下偏见,喝一口甜润的秋茶。(图源自网络、吉普号)

图文来源:茶业复兴,经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业复兴 > 春夏秋茶区分从何而来?是时候放下对秋茶的偏见了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