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业复兴 > 《普洱茶的七堂课》:芳村风云四十年

《普洱茶的七堂课》:芳村风云四十年

作者:杨春竹里馆馆主  日期:03-22 来源:茶业复兴

普洱茶的七堂课

如果你想熟悉普洱茶最近半个世纪的交易史,芳村可能是唯一的捷径。

1

九月,天气预报说广州有台风,终未曾经历,但突来的大雨倒是以自己的浑身湿透验证了一次,其势之急、之凶让你没机会找到避雨处。可来得快,去得也快,雨过后,又是晴天。炎热与清凉交替的广州,就像忙碌与安静交替的芳村一样,时间待久了,总会让你爱上她——夜色下,珠江边,细雨时,雨滴落下,借着巷子里明黄的灯光,能清楚地看到地面上会升起一阵阵雾气,如张九龄所诗,“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多了几分美妙与浪漫,让我这个独处异乡的过客也欢喜不已。

芳村风云四十年

可是,你也知道,无论雨有多大,也不会阻挡芳村的忙碌,甚至是,雨越大,芳村越忙——车速放慢了,汇聚的车辆多了,也就拥堵严重了,这样说好像也没有错。但是,这样的情况也并不多见,再说,以芳村茶人的心态,那就暂时停一下咯,刚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坐下来好好喝一杯茶。

芳村风云四十年

你以为就真的只是纯粹的喝一杯茶吗?他们会交流这杯茶的特点、这款茶的行情以及行业动态、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他们是不会闲着的,如果是,那他一定不是一个合格的芳村茶人。

2

九月上旬初到芳村,我跟四哥约了个时间,就在佰年尚普形象店里。采访开始时,朋友说四哥只会讲粤语、不会讲普通话,可能需要一个翻译;与四哥见面时,他也表达此意,稍微聊了一会才发现,四哥还是会说普通话的,只是广州口音重一些罢了。后来又想,如果真的只会讲粤语,那四哥怎么会将茶叶生意做那么长时间,且做成芳村广宁茶人老一辈的代表?再说,他也是走南闯北坚持下来的,怎么可能会完全不会说普通话呢?想到这,我只能对自己说:真笨!

江绍楼

江绍楼

四哥大名为江绍楼,1953年出生,家里五兄弟、七姐妹,五个男的、两个女的,因为排行老四,所以后来被称为四哥,但凡在芳村做茶时间久些的都知道他。最初,四哥也是在肇庆广宁农村种田,改革开放后政策逐渐明朗,1979年分田落户,他在老家做了一年小生意。1982年,趁着政策利好,四哥开始来广州芳村做茶。初来芳村,当时并没有专业的茶叶市场,只是零零散散的商户在卖茶;他做的是花茶(茉莉花茶),供应北方市场。

四哥说,1982年来芳村做茶,也不是初触茶叶,而是老家有做茶的传统,祖辈有做茶的基因。四哥的父亲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就在做野茶,四哥说老家有茶树,事实上,那不是真正的茶树,而仅仅是因有茶的味道,最后就被做成野茶,他们就用船只运输到佛山、中山等地,再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茶,四哥还记得佛山石湾有一个码头。

普洱茶茶汤

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四哥没有坐我的对面,他担心我听不懂,选择坐在我左手边,遇到我不明白的地名,还特意拿出笔写在纸上给我确认。他说,佰年尚普创始人邓国先生的父亲是他的大姐夫、邓国的姐夫也是四哥同村乡亲,这一点,对梳理广宁茶商的发展非常有必要。

1970年就到英德茶厂做知青、后来转战芳村、进入普洱茶行业的唐华灶说,最早来芳村做茶的就是广宁人,他们在石围塘跟当地人租房、开始做生意。

唐华灶

唐华灶

1983年,从那一年开始,广宁人在芳村就成立了很多的以购销和半加工的“茶厂”。邓国的父亲(邓能松)和邓国的姐夫创立了“荣兴茶厂”……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整个大家族——有姻亲关系的江氏、邓氏、陈氏相融为一起的大家族,现在有各类茶行业的企业茶厂已有60多家。因为体系繁茂,因为时间久远,四哥说现在什么企业、什么厂已经无法具体说清楚了。

或许是因为他们嗅觉灵敏,在改革开放时,接着父辈的做茶之路。他们建立了水月茶厂,而水月,则是他们所在地的大队名称,全称为水月大队茶厂;做了一年多,他们开始做私营企业,就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也有延续地名注册的,比如在石溪村,就有石溪茶厂。

普洱茶茶汤

江绍楼、江绍森和陈林生合作做茶,一直到1993年才分家,从新由江绍楼、江绍森、江绍灯三兄弟合办凤江茶行至2003年,兄弟三个又分成三家来经营:新凤江茶行、凤兴茶行、凤江茶行。

后来我从洞企石路到芳村大道,才发现四哥的凤江茶行就在旁边,不远,100米左右。

3

1978年开始,芳村以乡镇企业的名义汇聚了做茶的氛围,当时还不能搞个体户,只能以集体的名义进行。当时这里已有100多家茉莉花茶厂,规模比较小,类似于现在的小作坊,比如100多平米就可以建一个厂。这一点,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形势紧密相连。

那个时候,芳村茶叶市场这个片区属于白鹤洞人民公社,属于郊区;附近有一家百花香料厂,公社有任务,每年需要上交一定数量的茉莉花给香料厂,所以自然也有产业配套,即大片的茉莉花基地。广宁人最早过来这里,以茶厂的名义来做茶,买进绿茶、加工成茉莉花茶销往北方市场。这吸引了大量的广宁、清远、肇庆、湖南、福建等地的人前来,以外贸公司、茶厂的名义加工茶叶。而芳村,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地名——花地,也与花卉种植息息相关,在花地附近的东漖、葵篷现在还种着茉莉花。那时的普洱茶很少,被称为“老人茶”,因为只有老人家才喝。

普洱茶茶汤

做了五年后,到1983年左右,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渐落地,茶厂慢慢被私人承包,再到后来,就可以自己申请营业执照了。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的芳村,随着个体户的增加、茶叶店的增加,已经有了今天芳村茶叶市场的雏形。

1988年,芳村开始慢慢地兴盛了起来,或许是之前他们的坚持让芳村茶叶的口碑传至广州以外更大的范围,这里人多了起来——消费者与商户都开始明显增加。也是在这一年,吕小勤来到了芳村,在龙湾路开店,为后来的芳村吕氏三姐妹传奇作了铺垫。

1990年吕雪第一次来到芳村,是假期来看望姐姐,当时芳村还有很多鱼塘、农田,芳村人还有很多养猪的,鱼塘里有很多类似浮萍的水生植物,当地人就捕捞上来喂猪,鱼塘边上不小心还能踩到青蛙。

1992年,吕小雄来到了芳村,在市政仓库的桥底下开店,吃住都是在桥底下,条件比较艰苦,而店的名称就叫洞庭春茶行。当时芳村周围鱼塘还比较多,茶叶市场也只有几十家店,什么茶好卖就卖什么,以铁观音、乌龙、红茶、绿茶为主;当时普洱茶就有饼茶、砖茶、沱茶、散茶,又以散茶较多,当地人喝熟茶比较多,还喜欢喝菊普。

吕小雄

吕小雄

1993年,芳村茶叶市场形成一定规模,不得不提的是,这一年福建茶商、湖南茶商慢慢涌进芳村茶叶市场。

1994年年底——1995年,芳村茶叶市场出现八个月没有收租金的情况,或许可以理解为“放水养鱼”,但当时市场刚搞好,生意也确实不好做。后来慢慢地有人赚到了钱,才收租金,卢耀深说只有商户赚到钱了,市场才能活下去。但好在1994年,当地政府支持搞茶叶市场,有相关的配套。

普洱茶茶汤

1996年,芳村市场开始成形,称为“南方茶叶总汇”,以这个名义办理营业执照,也以这个名义进行招商。1996—1999年,卢耀深到云南、湖南、福建等地招商。当时卢耀深与陈国昌(首任会长)去云南招商,到了昆明、版纳、勐海、临沧、凤庆、德宏……甚至连畹町那么偏远的地方都去到,他们找当地的茶办沟通。20世纪90年代进入芳村茶叶市场租档口销售茶叶的是德宏、保山的茶厂,因为是较早过来,所以卢耀深记得比较清楚;现在就多了,云南各个产区的都有。

有一个细节也让卢耀深很感慨,即在他去云南招商之前,凤庆茶厂、勐海茶厂已经在芳村设立了办事处,所以当他找到厂家时,对方说,我们都有办事处在你那里了,而卢耀深自己还不知道,这也折射出当时信息的闭塞。

卢耀深

卢耀深

而被招商过来的茶老板来到芳村后,都是租村里的房子,因为当时的档口很少。卢耀深说当时芳村每年会增加大约60家商户,档口不够供应。

1997年,芳村南方茶叶商会成立,由山村的老书记陈国昌作为首任商会会长。

也是在这一年,吕雪正式进入芳村茶行业,赶上做外贸生意的黄金时间(1994—1999年),当时就做出口生意,伊拉克食品换石油,中国即用茶叶换对方的石油,但这是广东省进出口公司的业务,茶商就给省进出口公司供货。

芳村风云四十年

2000年左右,南方茶叶市场成立。

2001年,中心馆扩建了A馆、B馆、C馆,当时搞茶文化节,很隆重,很多商家都来芳村,随后一下子增加了一两百家档口。当时普洱茶还不好卖。2002年,芳村茶叶市场搞了万人品茶活动,盛况空前。

芳村风云四十年

2002年,杨盈开始在芳村找档口,现在的古桥茶街当时还是仓库。

2003年,非典时期,很多场所都没有人,空空荡荡的,但芳村的茶店,还是会有人来喝茶。

2004年,普洱茶兴旺起来后,芳村很多茶商参加工商联举办的会议时,芳村就已经有11家茶叶市场,包括私营的、村办的,比如山村、天易、广易,而山村是最早创办的;2004年四哥还创办了佳宏茶叶市场。吕小勤说,2000年之前,芳村做茶的人不多,但到2004年后,芳村做茶的人明显多了起来;这一点,与卢耀深的记忆也符合,很多饭店、大排档都以普洱茶消耗为主。四哥的说法也印证了这一点,他说1995年普洱茶慢慢开始有人做了,品牌开始起来,而他之前是做临沧的凤庆红茶。普洱茶在芳村真正做起来,是南方茶叶市场推动的,一举扭转了之前的边缘地位,立即变得兴旺起来,芳村的很多茶商都开始转来做普洱茶。

2005年左右,芳村茶叶市场生意红火,档口是最火爆的,转让费就要二三十万。

2006年年底,云南省临沧市组织马帮来广州,总共安排了100匹马,到了广州是98匹,半路死了2匹;芳村缺乏马的饲料,最后连树的树皮都被啃了,导致树也死了,不得已,只能从广州周围的县调稻草等过来喂马匹。临沧马帮进穗,与哥德堡号同时,为当时文化节的配套。

芳村风云四十年

2006年后,大益茶开始走入金融属性,芳村茶叶市场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影响至今,且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前行。

2019年,芳村洞企石路上的档口转让费高达数百万,店门口坐着的大叔,或许其貌不扬,但身价不菲。

4

现在,芳村之名,已是茶人所熟悉的了,倘若不知晓,那一定是一个假的茶商,因为,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芳村已是全国茶叶市场的翘楚了,没有之一,甚至,芳村还是全国各地茶叶市场的鼻祖。张黎明说,早期的历史沉淀(饮茶习俗与文化方面)以及客观条件的便利(运输、仓储)等条件让芳村力压群芳,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知名度在国内外的茶界打响;芳村,不止带动了广州周围,也带动了全国,全国各地的大城市都慢慢有了专门的茶叶市场。

原因简单得不需要过多的阐述,到2007—2008年时,芳村茶叶市场领牌(办理营业执照)的商户有3800家,加上没有领牌的,大约有5000多家;到现在,没有一万家,也有9000多家。这里茶叶比较集中,销量大、销售总额高,茶叶流通至全国、全世界,包括港澳台的茶商都会选择来芳村开店。

陈杏甜说,2019年南方茶叶商会的会员达到700家左右,茶叶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周围围绕着南方茶叶市场(狭义)进行分流,最后形成了广义的南方茶叶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茶叶市场,也是全世界都有名的。当然,更多的人提及,还是喜欢、习惯称为芳村茶叶市场。

芳村风云四十年

芳村茶叶市场名下,又包括26个茶叶市场(含坑口的5个专业市场),比如南方茶叶市场中心馆、荔湾名茶交易中心、江南茶博园、华裕茶叶市场、古桥茶街、广东茶叶城、山村茶叶市场、承鸿茶世界、启秀、广物、天易、广易、广易钧泰、芳村茶叶城……多到连部分芳村茶商也不能在短时间内一一列举。

对于芳村的明天,陈杏甜希望未来能解决餐饮、住宿的配套问题(中高端),希望在配合城中村改造、芳村地铁修建时,规划芳村更加成熟、完备的未来,涉及茶馆、检测中心、文化空间、茶叶展示空间等。她说现在修路是阵痛期,但路通就是财通。目前芳村一带已通地铁1号线和5号线,现在修建的是11号线,未来将形成一横一纵的地铁交通网络,会给芳村茶叶市场带来极大的便利性。

而芳村现在的商户又以经营云南茶的比例最高,能达到70%左右,包括普洱茶、红茶、绿茶等,但又以普洱茶为重。重到什么程度呢?很多云南人都来芳村开店,包括广东人、湖南人、福建人等,反而回到普洱茶的源头——云南去做茶,其中又以西双版纳为最,他们去做自己的品牌,可无论如何,都是云南普洱茶在芳村的不断壮大。

韦品忠

韦品忠

作为芳村少有的广西茶人,韦品忠被芳村人称为“绿茶大王”,他的做法是薄利多销,由于他的销量大、资金也能及时支付给农场,所以他在各农场的信誉比较好。正因为这个,他跟广东、广西、云南的很多茶厂建立了很好的关系,现在一年就能帮云南江城县的一家茶厂销售600—800吨绿茶;但他觉得,现在还是卖普洱茶赚钱,尤其是名山古树茶。韦品忠自己总结说,普洱茶没有做好,但绿茶、红茶还是做得比较好的。

5

说起回到普洱茶的源头,四哥还记得自己在20世纪80年代去云南的往事。那时坐飞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花钱买机票不一定能坐上,还得先开一个证明,证明人生三大哲学问题:你是谁?你要去哪里?你去做什么?乘坐飞机到了昆明,再坐一天一夜的班车才能到勐海,四哥说坐班车从下午五点出发,到第二天晚上才能到,走的是石头路、土路——石头路算是比较好的路段了。而当时,老班章的路都不能称为路,见到拖拉机都觉得是大户人家——在2018年到2019年对布朗山的持续考察中,我们通过走访较多的老一辈茶农,从他们的记忆中可以验证:那真的是大户人家。

芳村风云四十年

而1989年从学校毕业的冼兆芬,刚到公司就被派往云南跑茶山。他说去一趟云南要花三天的时间,先坐飞机到昆明,然后坐汽车到版纳,有时候是坐班车,有时候是坐货车——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放空车到版纳运输茶叶,就顺便坐货车过去。坐班车的话,路上到下午四点就不走了,洗脸住宿,第二天再走,因为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

冼兆芬

冼兆芬

冼兆芬说,当时去云南,要随身带“四证”:公差证(类似于介绍信,即单位派我去出差)、身份证、边防证、工作证;版纳属于边防前沿,当地公安局还办不了,需要去广东边防武警总队办理。“四证”在手,才能出这趟远门。

冼兆芬来云南的主要工作就是收茶,当时一个县只有一个茶厂,勐海县就只有一个勐海茶厂,所以对云南茶叶产区很熟悉,走了很多地方;他笑着说,能听懂昆明话、版纳话。

芳村风云四十年

1989年,吕小勤去到了云南德宏州瑞丽姐勒茶厂。

1993年,吕小雄第一次去到了勐海,觉得条件很艰苦,并且还遇到了塌方,前行路上遭遇一个大水坑,最后是她的爱人背着她过去。

1995年,吕小雄在云南临沧市永德县创办里双雄茶厂,一直经营到2005年。

2003年,吕雪和爱人、大姐去了勐海茶厂。

2007年,云南成立普洱市,广州茶界也组织人过去,包括茶叶市场的人、荔湾区的官员;同年还参加西双版纳的普洱茶高峰论坛。

2019年,卢耀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在勐海的活动,协助单位的挂牌——粤港澳经贸发展促进会茶叶专业委员会云南办事处;或许是为追忆曾经来云南与茶叶相伴的青春岁月,卢耀深还特意去到了临沧市镇康县南伞口岸,住了两个晚上。

6

芳村虽大,但却没有一道大门,相反,四通八达的路途皆可进入,它是呈开放的,谁都可以进来,商家、过客以及相关产业链上的服务人员,甚至你什么都不买,只是游客的身份,再甚至,你只是想抄近道借过,它都不会拒绝。或许,正是这一点,让芳村能包容万象,在岁月里不断地发展壮大。

这里会给任何一个品牌一个机会,它公平、公允,至于怎么活下去,那就是自己的本事了。这里倒闭的比例较低,成功的较多,一些厂家会在这里开很多店,有直营店、形象店、加盟店,但基本都能活下去。

芳村风云四十年

芳村茶叶市场的发展史,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见证史。四哥在这里做了近四十年茶,经历了芳村的沉浮,也见过太多形形色色的人。在过去,有骗人的,也有靠诚信经营的,能活到现在的老品牌,都是诚信的商家;如果缺乏诚信,是很难在芳村坚持下去的,那些靠骗人的茶商,后来都做不下去,被潮流淘汰了,芳村的传说中找不到他们的身影。

而诚信,也成就了芳村,做到现在这个规模与影响力,诚信功不可没;诚信也成为了芳村的基因,一直流淌在每一年、每一岁的朝朝暮暮与人来人往中。容颜会老,可诚信会永恒,所以当见到那些在芳村坚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近乎四十年的老一辈茶人时,你能从他们的神情中感受到一份云淡风轻,那是成熟的气息。

7

芳村很大,涉及花地、山村、古桥、葵蓬、石围塘、茶滘路、穗盐路等地,其中核心区域包括洞企石路、观光路、南塘外街、龙湾路、中心馆路、石围塘西路以及将大芳村分为南北的芳村大道中段。芳村近距离带动的,甚至已经扩延到了佛山,在肖勇辉带我去吃饭的地方,已经属于佛山的地界,已密集分布着好几家茶叶市场。

芳村很大,它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及其大量的就业,尤其是芳村当地的原住民,仅收租就能活得很滋润。核心区域内,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货车、私家车、三轮车、电单车,如此密集存在,却又谁也离不开谁。

芳村风云四十年

芳村,也带动了云南普洱茶的发展,带动了源头茶农的致富,原料从几十块钱涨到上万,见证了社会发展与变迁;芳村茶叶市场对云南的贡献,想抹,也是抹不掉的,何况,也没有人去抹,相反,而是更加紧密的合作、相融,产区与销区本来就是一体的,这样才完整,才符合这个产业的定义。

而像四哥他们那一批带头人、拓荒者,一个人带动一个家族、一个村庄,影响一个县区;他们,一生专注于一片叶子,也是他们的一辈子。

九月中旬时,再到芳村,微信朋友圈显示四哥正在日本旅游。

本文节选自《普洱茶的七堂课》,主编:周重林,邓国。

作者:杨春竹里馆馆主,图文来源:茶业复兴,经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业复兴 > 《普洱茶的七堂课》:芳村风云四十年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