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年谱》:陆羽与皎然的莫逆之交
陆羽,字鸿渐,以一部《茶经》而名满天下,被誉为“茶圣”。现在比较完整可靠的陆羽传记是《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中的《陆羽传》和《文苑英华》卷七九三的《陆文学自传》。尽管有这样两篇传记,但实际上这两篇传记记载的陆羽生平,却是很简陋和粗放的,一是年代记述不详,二是史迹记载过于简略。尤其是湖州,陆羽在此度过了他的大半生时间,而且他还在这里完成了《茶经》,却没有比较全面和完整的记述来展现他的茶事活动和生活轨迹。因此,我们还需要搜寻大量的地方志史料,需要去考证与陆羽交往的一些诗人墨客的酬唱诗歌,来进一步探讨陆羽生平的蛛丝马迹,来完善陆羽的茶路历程。
考察陆羽的生平,自天宝十五载即至德元载(756)安禄山攻陷洛阳起,陆羽加入难民队伍,流落到吴兴(湖州),直至贞元十九年(803)在湖州去世,前后一共四十八年。当然,四十八年中间,陆羽还在周边一些地区和江南部分地区有一些来往,但在四十八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陆羽应该是在湖州度过的。
《文苑英华》卷七九三《陆文学自传》:“洎至德初,秦人过江,子亦过江,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陆羽至湖州,结识皎然,无疑是一大幸事。
皎然,俗姓谢,自称为谢灵运的十世孙,实际为东晋名土谢安的后代。谢安曾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更在淝水之战中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作为这样一位名人的后代,皎然年轻时就自负才华,曾经满怀信心去应科求仕。但可惜的是,他的才华和梦想不被时代接受,后遁入空门,于天宝三载(744)在江宁长干寺出家。皎然对佛教各派各宗兼收并蓄,都加以崇奉,在佛事之外,更热衷于诗歌文学的研究与创作,在当时就有很大的成就和影响。
陆羽初至湖州,就住在皎然的杼山妙喜寺内。《唐才子传》卷四《皎然上人》:“初入道,肄业杼山,与灵彻、陆羽同居妙喜寺。”陆羽曾创作《杼山记》,颜真卿《颜鲁公集》卷七《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铭》有载,《永乐大典》卷二二七九存佚文一条。
《宋高僧传》卷二九《唐湖州杼山皎然传》:“昼以陆鸿渐为莫逆之交。”《吴兴掌故集》卷四:“皎然,湖州谢氏子,有逸才,惟陆羽至,清谈终日,耻以文章。”皎然在其《春夜集陆处士居玩月》中写道:“欲赏芳菲肯待辰,忘情人访有情人。”(《全唐诗》卷八七)皎然以“忘情人”自喻,可见他与陆羽的交情之深。此外,从皎然《杼山集》和《全唐诗》中,我们看到皎然和陆羽之间有着相当多的诗歌酬唱,交往十分频繁。
陆羽能在湖州结识皎然等人,应该说是与其专心研习茶事有关。唐代天宝年间,茶饮盛行于官廷、民间和寺庙,茶叶已经成为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诗人的吟唱中已经有了茶饮的内容,名茶也已经进入诗人的主题。陆羽考察和研习茶事的有关文字,只见于其到湖州后的生平记载中。根据考证,陆羽写成《茶经》的时间是在上元二年(761)左右,时年只有二十九岁,其到湖州的时间也只有五年。但毫无疑问的是,陆羽写作《茶经》的准备工作和时间,必然可以推前到其到湖州之前。《茶经》下《八之出》所列茶区,已经分布在当时行政区域的八个道,即今天的十五个省市自治区一百五十个州县。由此,可以看到陆羽的研习与考察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必然也有了相当长的时间。
唐代开元年间,茶饮随寺庙禅教而兴起于民间,《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说:“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然既是高僧,必然也喜于茶事,而陆羽对茶事的研究有相当高的水平,这才是他和皎然一见如故,成为忘年之交的理由。
陆羽到湖州后,五年内就创作了包括《茶经》在内的一大批著作。《文苑英华》卷七九三《陆文学自传》:上元初,结庐于溪之湄,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永日。常扁舟往来山寺,随身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往往独行野中,诵通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谓,陆子盖今之接輿也。少好属文,多所讽谕,见人为善,若已有之;见人不善,若已羞之。忠言逆耳,无所回避,由是俗人多忌之。自禄山乱中原,为《四悲诗》;刘展窥江淮,作《天之未明赋》,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泗。著く君臣契三,《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上、中、下三卷,并贮于褐布囊。上元辛丑岁,子阳秋二十有九。
湖州成就了陆羽的理想和事业,也必然为陆羽的社会活动提供更为引人注目的空间。
本文节选自《陆羽年谱》
作者:周志刚,图文来源:茶业复兴,经“茶业复兴”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