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业复兴 > 二十四节气·秋分茶会:让喝茶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二十四节气·秋分茶会:让喝茶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复兴沙龙  日期:09-26 来源:茶业复兴

茶业复兴二十四节气秋分茶会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正处于秋季的中间,景色不浓不淡,气温不冷不热,山川与自然都流露着出均衡之美。此时,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天地之间,人们的活动也遵循着自然的法则,在季节的更替和时光的轮转中寻找身心的平衡。

9月23日,壬寅年秋分夜,由福海茶厂和茶业复兴联袂举办的二十四节气·秋分茶会在茶业复兴/猫猫书店举办,品福海繁简茶事,话普洱茶百年工艺变迁。

茶业复兴二十四节气秋分茶会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

三候水始涸

茶业复兴二十四节气秋分茶会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秋水蹉跎逐渐凝滞。

秋分习俗

春分与秋分都是阴阳相半,昼夜平分。春分时阳在正东,阴在正西,秋分时阴在正东,阳在正西。春分和秋分的习俗有很多相似之处,秋分时节,在我国民间有祭月、竖蛋、吃秋菜、送秋牛、粘雀子嘴等习俗。

秋分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是由“祭月节”演变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但是这一天不一定都是圆月,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茶业复兴二十四节气秋分茶会

秋分到,蛋儿俏

同“春分”一样,“秋分”之际,我国很多地方都要举行“竖蛋”的趣味游戏或比赛。

送秋牛图

秋收、秋耕、秋种,秋季是丰收的季节,也是繁忙的季节。秋分到来之际,民间有挨家挨户送秋牛图的习俗。

粘雀子嘴

秋分这天,很多地方还有吃汤圆的习俗,同时还会把不包心的汤圆插上细竹签放在田边地头,这就是“粘雀子嘴”,寓意是让雀子不要来破坏庄稼。

在一杯茶中寻找繁与简的平衡智慧

秋分日,阴阳相伴,日夜均分。这一天,我们在一杯茶中寻找繁与简的平衡智慧,体验审美情趣与个性生活的完美融合。

福海茶厂产品经理毕鑫分享茶品的基本特征

福海茶厂产品经理毕鑫分享茶品的基本特征

茶会上,福海茶厂带来了新品“繁简茶事”,蓝盒为普洱生茶,黄盒为普洱熟茶。这是一款内外兼修的茶品,简美造型,一块一泡,5克科学拼配装,同时满足功夫冲泡和单杯品饮,两种品饮方式自如切换。

茶业复兴二十四节气秋分茶会

这款茶不仅有颜值,内质也经得起品鉴。生茶精选2020—2022年3年布朗山春茶原料精心拼配,生茶汤色橙黄透亮,花蜜香馥郁,鲜爽浓厚,回甘持久。

熟茶精选2020年布朗山、南糯山春茶发酵,自然陈化2年后,拼配压制。熟茶汤色红浓透亮醇厚顺滑,陈韵悠长。这款茶的研发上市,也是拥有39年历史的福海茶厂对当下茶生活的一种关照,这种关照,就是让更多人在一杯茶中洞见美好生活。

“繁”:一杯茶,开启你喝茶的仪式感,在茶、器、水、仪中享受慢喝茶的美好。

茶业复兴二十四节气秋分茶会

“简”:喝茶可以很简单,不管是快客杯、马克杯还是保温杯,都可以喝到一杯品质好茶。

茶业复兴二十四节气秋分茶会

“趣”:喝茶也可以很有趣,以茶为媒,可以探寻茶叶更多的可能性。

茶会现场,我们用鲜奶和熟茶调饮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还与合肥站进行了直播连线,学习了普洱茶凉粉的制作过程。

合肥站调饮的普洱茶凉粉

合肥站调饮的普洱茶凉粉

发汗茶:云南本土工艺的消亡

秋分茶会现场,不仅有繁简茶事带来的美好体验,还有干货满满的普洱茶知识分享。学者、作家周重林为我们带来了云南百年制茶工艺演变。

周重林先生

周重林先生从胡作舟的《栽茶浅言》(1926)、黄日光《中国热带作物第一编》(1940)、李拂一《佛海茶业概况》(1939)、范和钧《考察印度茶叶札记》(1940)、范和钧《创办佛海茶厂的回忆》(1979)、谭方之《滇茶蔵销》(1944)、郑鹤春《滇茶之环境与品质》(1942)、徐方干《滇茶产销之研究》(1945)、云南省勐海茶叶试验站《云南茶叶生产技术手册》(1972)等多个历史时期的多种重要文献入手,讲解了普洱茶独特的“发汗茶”工艺。

云南实业公报

周重林先生讲解的第一段重要文献是胡作舟的《栽茶浅言》,这篇文章刊于1926年第6期《云南实业公报》,很全面完整地介绍普洱茶从种植到加工各项工艺,制作工艺部分文字如下:

“采摘茶叶后,最忌紧装篮内,恐其污坏。制茶之法,将茶叶用甑蒸或用锅炒,但甑蒸不如锅炒省柴炭、省时间。第一次在锅内以炒至叶瘪为度,取出放于簸箕上面用手揉搓,略凉,第二次放于屋内干净地面,使地面吸收其水分,至数小时或次日,用簸箕或篾蘑放于日下晒之,随晒随揉,揉至四五次便得,若遇阴雨无日,用锅炒之亦可。”

这段文字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这句“第二次放于屋内干净地面,使地面吸收其水分,至数小时或次日”,这说明至少在1920年代,普洱茶制作中,是有发酵的。《栽茶浅言》虽然没有使用“发酵”词汇,但描述的时间与场景却无疑证实了这一点。

周重林先生

周重林先生在分享中提出:普洱茶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就是当地人口中的“发汗”,科学上的“发酵,”这一特征又成为“勐海味”最不可或缺的部分。从简单加工的晒青茶,到复杂的拼配和发酵。都是云南茶的不同表达,每一种表达背后,都回应了不同的需求,也塑造出了不同的生活。

当下,受营销话语和商业力量的影响,发汗茶百年间的历史变迁并不被太多人所熟知,云南普洱茶的工艺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周重林先看来,唯有对本土知识的更多重视,才能让云南茶走出更具竞争力的道路。

茶业复兴二十四节气秋分茶会

岁月流转,历史变迁,制茶工艺在变,品饮方式在变。每一代人都在书写自己的茶故事,承上启下或起承转合,在繁简之间,也在生熟之间。

图文来源:茶业复兴,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业复兴 > 二十四节气·秋分茶会:让喝茶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