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名家 > 名家论茶 > 重山茶坊制茶日记:为玩茶而玩茶的逻辑

重山茶坊制茶日记:为玩茶而玩茶的逻辑

作者:沈伟  日期:03-04 来源:重山茶坊

普洱茶鲜叶采摘

导读:在梳理重山茶坊的制茶理念时,我一直在思考,重山茶坊到底因何而存在,是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产品,提出新的理念?还是做一个跟随市场主流的产品,走性价比路线?基于对市场和消费需求的深刻思考,这两个方向都是对的,因为所有的商业逻辑必定是从需求开始,也是规划一个成熟品牌体系,应当考虑的方向,但现实是,通常发展到一定阶段,大部分都陷入了无止境的恶性竞争漩涡当中,让自己迷失了最初做茶的方向。如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建立一个品牌的期望,对我就没有了动力,更何况,我的性格无意于贬低任何品牌和茶人,也不屑于跟谁去争论,因为我始终认为,把自己的产品做好,比什么都重要。

基于理想与现实的平衡,如果不以做品牌的思路去建立一个产品体系,难道做个卖弄专业的茶人?这是我更不喜欢的行为,我的内心深处并不愿意抛头露面,更不习惯当个网红,在种种的假设和自我否定后,找不到更好的答案时,只有持续的在做茶过程中,寻找灵感。

普洱茶鲜叶

回归需求,是一切开始的源头

做茶这些年,接触不同类型的茶友不少,喜欢,是彼此接触的第一条件,如果不喜欢,自然就没有了后续,因为喜欢,才会开始有学习和研究的动力,因为喜欢,才会开始有投资和收藏的需求。这个看似有点废话的话,但在我看来非常重要,因为主动喜欢和被动喜欢是一念之间的差别,喝茶的氛围是现在一种很容易让人放松和聚集交流的生活方式,这当中一般都会遇到若干个从来不喝茶或是被周围影响喝茶的人存在。我曾试过问他们一些问题,这个茶你喝的怎么样?通常的回答都比较简单随意,比如,“还可以”,“有点甜”,“香气不错”,甚至“喝不惯”,“怕喝多睡不着”等等,各种各样不失礼貌似的答案都会出现。这很自然也很正常,因为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也不清楚自己喜欢的是什么。

当有了接触,有了主动喜欢的意向,那么,把普洱茶当作消费需求来看,就会对茶叶有一定要求和期待,一个入门级别茶友的就此诞生了,有很多人喜欢称呼他们为“小白”,这样的人群占全国茶友的80%以上,对于他们的培养和吸引,网上有大量的信息,和品牌的营销策略,从如何识别古树茶,如何冲泡普洱茶到茶山的历史文化,茶叶的加工过程,茶山体验等等,只要有兴趣,可以得到各种想要的体验。入门级茶友的的消费需求没有门槛,更没有上限,动则几千的古树茶,乃至几万的名山名寨,完全看消费的能力,这样庞大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的推动,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动力,自然也成了竞争激烈的常态。

同时,从开始被古树茶吸引到在古树茶上犯迷糊是入门级茶友的必经阶段,为什么?因为同一个产区的茶叶,换了一个品牌,茶人或是到换了一个场景,与之前的认知便产生了冲突,当这种冲突越来越多时,迷失自然就变成了常态,有些或理智的质疑或是盲目的偏执都成了迷糊者的自然反应,也自然给其他茶人和品牌进行纠正的机会,说到底,迷糊是没有弄明白自己到底喜欢喝的是茶还是喜欢的只是一种所谓的名气?也许,只是瞎喝而已。

我常说,专业的茶友喝的是风格,一般的茶友喝的是真假。让一般的茶友转变成为专业茶友的过程中,是不确定的甚至盲目的,有时甚至喝了好几年的普洱茶的茶友也没搞明白其中本质,为什么?

因为,从开始被古树茶吸引到在古树茶上犯迷糊是入门级茶友的必经阶段,同一个产区的茶叶,换了一个品牌,茶人或是到换了一个场景,与之前的认知便产生了冲突,当这种冲突越来越多时,迷失自然就变成了常态。有些或理智的质疑,或是盲目的偏执都成了迷糊者的自然反应,也自然给其他茶人和品牌进行纠正的机会。在这些纠正的机会面前,同时也会伴随着更加迷糊的认知,更何况,茶友自己是否有主动意愿去寻求认知层面上的突破,都是个未知之数,也许,只是瞎喝而已。

普洱茶鲜叶杀青

先把制茶的逻辑思考清楚,喝茶自然也就不再迷糊

基于这样的现实,一般都会以做真正的古树茶为出发点去思考,我也是。在创立重山茶坊之前,我一直坚信把品质好了,古树茶自然是一种乐趣,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在不同香气,不同韵味之间挖掘每一款古树茶的差异,是身为一个制茶人的能力。

把自己的爱好分享给茶友,让茶友同样也喜欢,显然地自认为,应该先搞清楚为什么做这款茶或是为什么做这里的古树茶?这与我之前的文章里提到,每一个产品都应该有它存在理由一样。这样的逻辑成了重山茶坊每一款作品存在的动机,也自然地,让茶友直接的清楚喝到的是什么,至于喜不喜欢也就一目了然。

仔细想想,这个问题的思考对于很多茶人和品牌来说有点多余,但对于我不是,因为重山茶坊呈现给茶友的茶品应该有明确的风格差异,同样风格的茶不应该同时出现,这不符合我作为产品经理的思维,所以,重山茶坊所构建的产品体系或者说产品风格是迥异的,也注定了需要建立一个风格,舍弃一些产区,没有存在的意义,这也造就了重山茶坊玩茶的个性。

普洱茶原料

为玩茶而玩茶的理念!重山茶坊的逻辑

这个理念的诞生,恰恰是在一次次制茶过程中慢慢实践出来的,当我在一座古茶山考察时,发现了一处与众不同的茶地,生态非常完善,海拔高,气候差异大,日照充足,周围有水源,这几乎满足了我对于理想生态环境的所有条件,当时的第一直觉就是应该要做一次这里的茶,结果的确超出了预期,这是身为一个制茶人心满意足的成就感。带着这份成就感,我把它分享给了一些朋友,无不为之惊讶,这座茶山还有着不一样的香型和韵感,原本是跟其他茶地一起采摘制作的茶树,无意之间的偶遇,竟发现了个别茶地的个性。

以现实条件而言,一处茶地的茶树资源有限,完全不可能制作出常规产品,所以选择几块茶地同时制作,以求达到一座茶山或是一个寨子应该具备的统一风格特征,是大多数茶人或品牌的选择,而从什么风格特征的古树茶,到选择哪里的茶地制作,就成了重山茶坊玩茶风格的第一步考虑。

玩拼配,是一个制茶人乐在其中的成就感,玩出一个被认可的拼配,是对茶性和茶区达到一定专业度的自我修养,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我们时常会发现一些中期茶莫名的被挖掘出来,用价格和名气成就它的市场价值,但不是所有的拼配型古树茶,都能达到这样的认可度,这是现实,所以,拼配出一个口碑皆佳的普洱茶,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摸索其中的差异和自我纠正的试错过程。

适饮,是我特别喜欢强调的产品特性,通常这类型的茶,都具备一些基本特点,比如,有年份有转化的,汤感细腻好入口的,香气好甜度高的等等,大部分喝茶的喜好都是如此,所以,一个产品能不能吸引别人继续喝下去,诱人的香,和细腻的汤感的基本品质就变的尤为重要。

普洱茶原料

对于茶的第一感官感受其实就是适饮性,自然的,也就要求制茶的过程,对于产区特性的挖掘和深入,在这样摸索试错中,通常都有目的性,简单地说是“1+1大于2”,实则是如何将拼配出的品质,给茶友的口腔感受以达到合适的综合感受,以求达到汤质与汤感的平衡。每个茶人或品牌对于拼配的目的并不相同,喜好也自然不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定位,也就是消费与品质的综合考量,最后得出的成果。而以满足口腔友好感受优先考量,将不同风格产区的古树茶进行拼配,达到满足大多数人口腔感受的适饮品质,就成了重山茶坊玩茶的核心价值。

适饮的基础取决于适当的工艺标准,这是在一次次制作不同产区,不同风格,不同品质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来的制茶经验,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鲜叶,以什么标准的工艺及细节管控,并制作而成的成果,是决定一切最终呈现成果的初始。

鲜叶的原料状态,是随着每一年的天气变化,生态变化,自然生长的结果。海拔,气候,雨水,日照,土壤,植被所构成的自然生态环境对茶树树种的影响是先天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年年自然新陈代谢的过程,茶树的生长和鲜叶的品质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制作成合格茶品的基础。在这前提下,采取符合鲜叶自然生长规律的工艺,呈现出干净,自然的基本品质,即成就了重山茶坊制茶工艺的基本品质。

所以,适当的工艺标准完成合格的基本品质,是成就重山茶坊玩茶逻辑的基础,只有满足了品饮的基本需求,才能展现不同产区在基本品质上的风格差异,并拼配出满足适饮的玩茶乐趣。

重山茶坊制茶理念的逻辑基于是实践过程的总结,环环相扣,没有适合的工艺标准,没有合适的原料,就制作不出合适的茶品,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无法明确什么样的原料和工艺是合适的,没有明确的目标,更加无法确定该做什么样的产品,不该做什么样的产品,这就是重山茶坊的为玩茶而玩茶的理念。(图文作者:沈伟,重山茶坊创始人。本图文由“重山茶坊”授权发布。)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名家 > 名家论茶 > 重山茶坊制茶日记:为玩茶而玩茶的逻辑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