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名家 > 名家论茶 > 马哲峰:桐箐河寻茶记

马哲峰:桐箐河寻茶记

作者:行知茶文化讲习所-马哲峰  日期:04-30 来源:守兴昌茶业

桐箐河普洱茶

总是在夜阑茶叙人散后,反复的追问自己:入云南茶山寻茶的日子里,有哪一种茶最是让人觉得喜悦与怅惘交织在一起,在心底深处逆流成河?我想,那一定是桐箐河。

彩云之南的红土高原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热带雨林深处,西双版纳易武州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一条河因茶而名声在外,它的名字叫作桐箐河。在过往数不清的日子里,少有人顾及到这条寂寂无名的河流,以至于它的命字都显得那么漫不经心,有人叫它同庆河,也有人唤它作铜箐河,最为贴切生动的名字,仍然是叫人听了都心生欢喜的桐箐河。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云南地方语系中,两山之间,溪水长流,植被茂密的地方,常常被称作“箐”。因茶而兴,引得四面八方的茶友,循着茶香纷至沓来,名字唤作“桐箐河”最为妥贴,让人闻之神往。这不独是个人的喜好,横跨河流之上的公路桥畔,滨水而立的一块招牌,名为“桐箐河勐腊段河长公示牌”,上面清楚的标记桐箐河长度10.7公里,区间面积24.47平方公里,最终汇入布龙河,落款为勐腊县河长制办公室。这个是最叫人击节赞叹,来自官方命名的小产区了。

桐箐河常常被人们误以为是易武的小产区,这大约是因为其位于西双版纳易武州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缘故。实际上,桐箐河在行政划分上隶属于勐腊县瑶区瑶族乡的范围之内。在距离桐箐河十数公里的地方,贮立着西双版纳易武州级自然保护区的石碑,碑文中介绍西双版纳易武州级自然保护区,地跨勐腊县易武镇、瑶区乡和勐伴镇3个乡镇,保护区总面积33370平方公里。保护区以“易武”命名,被人误认也就不难理解了。

行政区划无碍于自然的山水相连,据熟谙当地山川地理的茶农朋友介绍:桐箐河的上游毗邻易武刮风寨国有林茶坪地。如此算来,桐箐河算作广义上的易武产区,亦不为过。

久已令人心生向往的桐箐河,多年来访茶云南的过程中,却无心间屡屡错过,每每思之叫人遗憾不已。今年秋天,早早做好了打算,下定决心要前往桐箐河一探究竟。

久在云南茶山行走,依茶为业的守兴昌号掌门人陈晓雷先生,为此番一众茶友们前往桐箐河寻茶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从勐海出发,吉普牧马人越野车头前开道,18座的依维柯中巴车紧随其后,直奔此行的落脚地易武。

已经到了十月下旬,正值普洱秋茶的时节,往年这个时候,逢上好天气,正是茶农们忙碌的釆制普洱秋茶的时候。只是今年的气候迥异于以往,雨水多了不少,似乎雨季还没有退却的迹象。这让依茶为生的茶农们难免心生嗟叹:今年雨水太多了嘛!只是自然的物候,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着自身的运行机制。往好的一面想,这也许是大自然在启动自身的修复能力,让过往透支过度的资源,有一个修复的过程。不独是天气不作美,就连茶树也不肯遂人愿,眼见秋茶的季节都要过去了,却迟迟不见茶树萌发新梢。这让我们忍不住感叹:今年秋茶没有了嘛!

车过景洪市,上了通往磨憨口岸的高速公路。近年来随着这条高速公路的修通,去往易武的行程减少了不少时间,减轻了人们旅途的劳顿。只是望着窗外时而大雨滂沱,时而细雨连绵,总是叫人难免对此行心怀忧虑。带队的陈晓雷好言抚慰大家:只要今天晚上后半夜不下雨,桐箐河还是进得去的。话虽如此,雨后进山的行程,还是比晴好的天气多了一份潜藏的风险。于是提醒晓雷做好万全准备,还好他早就有了预案,这才让人松一口气。

车从勐仑下了高速,早已经过了晚餐时间,大家匆忙用过晚饭,继续顶风冒雨赶路前往易武。道路蜿蜒曲折,加之夜雨不绝,显得尤为漫长。来自自湖北咸宁的姑娘但宣仪,几次三番伸长了脖子,拿着手机想要把车窗正前方看似凶险的道路拍下来,却在来回晃动的车上几乎拿不稳手机。

八年来入云南茶山访茶,春秋两季无数次往返易武,却从未觉得时间如这般的漫长。直到晚上十点半,在车辆的大灯映照下,易武古镇入口处的石牌坊映入众人的眼帘,一行人都忍不住欢呼起来。

头前先行扺达易武的小伙子阿猛,已经为大家开好了房间。楼下就是守兴昌驻易武办事处,同行的众人里,仍然有疲惫难掩兴奋之情的茶友,团团围坐茶叙,直至夜半方才散去。唇齿间生津回甘,桐箐河古树茶典雅细腻的滋味,伴随着内心的渴盼,直至酣然入梦,犹觉茶香幽幽,韵味无穷。

清晨醒来,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远眺前方,如在云里雾里画里。让人觉得,这真是一个好兆头,或许这就是苦心人天不负吧!

八点钟准时集合,一行人到易武街上用早餐。最是一碗清淡的白米粥,能够将远道而来众人的身心抚慰妥贴。

准备工作尤为重要,为此行访茶,晓雷早有了周全的打算。先行带着大家去购置装备,价格低廉,20元一双,塑胶材料的溯溪鞋,是此行不可或缺的角色。轻薄的防雨服,男士们一水儿的草绿色,女士们全部都是粉色系,果然是绿叶儿配红花,看起来十分有趣。双肩包解放了双手,每人的背包里都装着至少两瓶矿泉水,还有一碗方便面。晓雷大声的嘱咐大家:每个人吃喝后的生活垃圾,都要装入专门准备好的垃圾袋背出来。这可真是个好习惯。

检查完装备后,大家上车出发。车出易武镇,一路下山,沿着山间的公路奔向瑤区乡的方向。雨过天晴,窗外云雾缭绕,车上的人们忍不住的喜悦,纷纷举起手机、相机,收入这美景,将这喜悦分享出去。桐箐河虽说是隶属瑶区乡的地界,但无论是食宿条件的便捷性,亦或是心理感受的距离,都让人舍瑶区乡而选择了易武,这几乎是所有入桐箐河访茶的人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车过洒代,出易武的辖地进入瑶区乡。这是一个瑶族乡,桐箐河古树茶的重现人间,正是幸赖于喜好游猎的瑤族人的意外收获。瑶区乡新山村委会中山上寨、中山中寨的部分茶农们分享了这收获的喜悦。路边竖着的招牌,上书铜箐河古树茶的字样,可见习惯的力量不可小觑,也提醒这人们桐箐河就快要到了。

果然,在乡村公路与一条河流的交汇处,车辆停在了路边。此行的向导,是来自于中山中寨的瑤族茶农李连华,他的女儿认在了陈晓雷的名下,由此缔结了深厚的情谊。李连华早早就开着皮卡车提前到达,在此已经等候多时了。

身上背负着一个硕大双肩背包的陈晓雷,打开双肩背包,里面装满了各种救急用的药品。取出清凉油分发给众人,嘱托大家涂抹在脚踝上,目的是为了防止蚂蝗的叮咬。这让同行的女士们响起了一片惊叫之声,陈晓雷爽朗的笑着说:现在天气转凉,已经不是蚂蝗最活跃的时候了。这番话似乎有点作用,多少打消了人们的一点顾虑。

一切准备妥当,向导头前带路,众人一路相随,沿着这条唤作“桐箐河”的溪流,一路溯溪逆流而上,前往众人渴望扺达的目的地,位于河流上游雨林腹地的古茶园。

前往目的地的途中,几乎无路可寻,还好只要是沿溪而上,总不至于迷路,更有向导头前开路,让人觉得心里踏实了几分。

头前的担忧,看来并没有完全消除,雨过之后,溪流的水位上涨,不复旱季清浅温柔的样貌,而是多了几分桀骜不驯。凡有河道狭窄之处,水流湍急,冲击力变大,让人几乎难以驻足站稳脚跟。还好同行的男士众多,一路相互帮扶携持,才使的队伍平稳前行。守兴昌的合伙人,来自昆明的董玉梅,熟悉的朋友都习惯称她董董,身形娇小可爱,清甜的笑容,浅笑着说:这可真是体现革命情谊的的时候呀!

桐箐河寻茶,大家早有心理预期,往返涉水而行,总要五六个小时之久。寻茶的兴奋,时时刻刻需要顾及脚下的湿滑,以至于几乎不会想着去看一眼时间。

同行茶友中,有人应该是有过户外运动的经验,随身携带有专门的登山杖。饶是如此,一个不小心,整个人都跌倒在溪流中,旁边的人急忙伸手将他拉起来,然而为时已晚,大半个身子都湿透了。

早上甫一离开易武镇,同行的李静老师就抱怨联通的手机信号就没有了。进入桐箐河之前,陈晓雷就提醒大家,进山之后,移动也是没有信号的,只有电信在某些地段,只有那么两格信号。带着手机进去,除了能拍照片,想要联系外界,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陈晓雷为此行的二十多人,配备了八部对讲机,分发给同行的男士,方便通讯联络。只是完全没有料到,其中的一位茶友,或许只是瞬间的分神,手持对讲机就掉入水中,还好身手反应敏捷,眼急手快将其从水中捞起,否则肯定会被冲的无影无踪。

准备总是没有过于的,前方忽然传来女士的惊声尖叫,队伍停了下来,接下来七嘴八舌的嚷叫,原来是这次同行的李静老师被蚂蝗叮了。惊得同行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的低头探看自己浸泡在水里的腿脚,还好其他人并无此遭遇,想必每个人心里面都暂时松一口气,同时又会生出一份前途莫测的忐忑不安。

一行人涉水艰难向前行进了不到一个小时,据陈晓雷说离目的地还有四分三的行程,就是在大家鼓足勇气,继续咬紧牙关前行的时候,队伍后面不知何时有两个身着迷彩服的精壮汉子追了上来。胸前的口袋上绣有两个字:森林,一时也看不出他们的身份,有些摸不着头脑。两人穿过队伍,叫住了我们头前带路的向导,然后低沉的声音,口音浓重的方言,似乎在交涉什么事情。晓雷一脸苦笑,招呼大家停下脚步。细问才知道:原来是西双版纳易武州级保护区的森林管护人员,发现并拦下了前行的众人。

等待的过程,显得格外漫长,低头看脚下,竟然踩到了蚂蚁窝,这些勇敢的小生灵顺着脚往腿上爬,于是站到溪流中,水流将它们带向远方。四下环顾,陈晓雷用手向山坡上一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棵大茶树就耸立山坡上,不仔细观察的话,几乎被茂密的森林遮蔽的严严实实,难以觉察到它的存在。

向导与森林管护员交涉了半天,仍然是无果而终。同行有人低眉顺眼肯求管护员:我们就是去看茶园,您就假装没有看到我们,放我们过去吧!管护员摇头坚绝婉拒:这一路都有探头,放你们过去,我们会被处分的。虽然心有不甘,也不至于因为我们要去看茶,要砸了人家的饭碗,这于情于理都是讲不通的。当我试图用相机拍下这两位森林卫士的时候,他们摆摆手拒绝了。

桐箐河寻茶,只此一条路,别无他途可寻,眼见两位森林管护员并排横在前方,大有万夫莫开之势,于是只好断了继续前行寻茶的念头,掉头往回走。回转途中,顺流而下二百米左右,迎面遇上了又一队前来桐箐河寻茶的人们。听口音是来自北京的一群茶友,见到我们回转,相互打招呼,在得知前方有森林管护员拦住前方去路的时候,仍然不肯死心,他们相互商议了一下,决定继续往前碰碰运气,与我们擦肩而过。

回转的过程中,却也并不见得比来时的路容易多少。一位身形娇小玲珑的女性茶友,在涉水而过的时候,不小心踩到了水深的地方,几乎下半身全部都浸在水中。

来去匆匆,只是心情大不相同。往返两个多小时,再次回到桐箐河的入口处。原本预计六个小时左右才能返回,载我们来的中巴车先行回去易武歇息。意料之外,我们中途折返了回来,陈晓雷打电话联系中巴车回来接我们。一眼望去,路对面停放着一辆奔驰商务车,猜想这或许是搭载从北京前来此地寻茶那一行人的车辆吧!只是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有好运气,能否扺达理想的彼岸呢?

等待车辆来接的过程中,四下环顾又有发现。来得时候,只顾着自己高兴,并没有来得及细看。公路两旁,原本就悬挂有警示牌,清清楚楚的标识:未经批准,严禁进入保护区。只是未曾留意罢了。与我们的向导攀谈得知:在今年3月份之前,尚且没有管护的如此之严。就是从今年茶季开始,形势突变,茶季最热闹的时候,森林管护员搬两个板凳,就坐在入口处,除了入山釆茶赖此以为生计的茶农,其他人等一概不许进入。在此等候收购鲜叶的茶商,分立公路两旁,排出了两条长龙,极为壮观。

乘车回到易武镇上,留守在守兴昌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还有因身体原因未能前往的茶友,已经熬好了姜汤,既让往返涉水的茶友驱除体内的寒气,也温暖了身心。

据曾多次到访桐箐河的守兴昌掌门人陈晓雷先生介绍:桐箐河茶园多的是小树茶,今年春天鲜叶的价格为130元左右每公斤。古树茶的鲜叶在每公斤1000元上下,如果挑树釆的话,价格更贵。最贵的莫过于只有区区20多棵的高杆茶树鲜叶,达到了惊人的4000元每公斤以上。茶友的热爱,资本的追捧,都助涨了桐箐河茶价的高企。

犹记得今年春茶时节,从朋友圈里看到,为了让人得到心仪的桐箐河古树茶鲜叶,茶农朋头顶古树茶鲜叶,涉水过河的情形。当时让人倍感讶异,而今亲身感受,让人思之倍觉一杯好茶来之不易。

仅就个人的感受,半途而返,未能抵达目的地,无异是让人失落的。但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未尝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寻茶桐箐河的艰难险阻,非亲身经历,不足以感同身受,设卡拦阻首要为了人身安全着想。而古茶树,本就有着高贵的品格,如同幽人雅士般藏诸深山更深处,不肯轻易示人,更加令人惊叹不已!

有了上好的桐箐河古茶树鲜叶,需要有专门的初制所,并有精湛的初制技艺加持,才能获得心仪的桐箐河古树茶。

今年春天茶季,入易武访茶,意外获知陈晓雷先生收购的桐箐河古茶树鲜叶,已经送达守兴昌位于瑶区乡新山村委会中山上寨的初制所,当晚就要炒制了。顾不上行程劳顿,来不及吃晚饭,一行人驱车匆忙赶往守兴昌桐箐河初制所。刚刚扺达中山上寨,本来好端端的天气,突然间狂风突至,卷起满天尘土,遮住了前行道路的视线,车辆不得不临时停了下来。骤然而至的狂风,发狠般的卷起道路左侧高台上农家院落中的铁皮桶,狠狠的砸在我们车前,直叫人胆颤心惊,还好没有砸到载人的车辆,已经是万幸了。

待狂风的威力略减,仗胆继续驱车前行,左转上了一段二十米长的土坡,停到了守兴昌桐箐河初制所的院内。没等一行人来得及下车,噼里啪啦的雨滴瞬间连成雨帘,模糊了车窗外的视线,大家只好坐在车里耐心等待。过不多久,狂风骤雨袭扰之下,忽然就停电了,周遭顿时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春茶时节,尚值旱季,风雨来的也疾,去得也快。半个小时之后,风势减弱,雨势渐小。一行人没来得及高兴,转眼之间就又发现自己身处困境。赶工期在茶季来临之前完工的初制所,院内的地面尚未来得及硬化,两驱的越野车陷在泥地里难以自拔。连通初制所与村中水泥路的二十米长的小土坡,转瞬之间变成了泥泞湿滑的凶险途径。关键时刻,有着二十多年驾龄的老司机解伟涛果断决定返程,一行人当中的男士们站了出来,将越野车从泥淖中硬生推了出来。解伟涛小心翼翼的驾车下坡,眼见着越野车几乎是一路滑了下去。站在水泥路上的陈晓雷,在越野车前轮刚刚触及水泥路面的瞬间,双臂用力向右推了一把车身,几乎在同时,解伟涛向右打方向盘,车辆堪堪转向停在了路边,避免了向前直冲坠入深沟的危险。第二辆车再次复制了前车如特技般的惊险一幕,回到了安全性可控的境地。直看的周遭的人们生出一身身的冷汗。

送我们先行离开,守兴昌的掌门人陈晓雷一行人转身又回去初制所了。当天釆摘下来的桐箐河古茶树鲜叶,至此已经完成了摊晾,再也经不起等待,必须要赶紧炒制出来。回转易武的路上,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狂风暴雨过后满地的折枝落叶,显示出自然气候的无常。回到酒店,临睡前,习惯性的点开朋友圈,只见守兴昌的王刘甜、王英蕊两人前后发的朋友圈,借助吉普牧马人越野车大灯的照耀下,陈晓雷和他的伙伴们,正挥汗如雨寅夜炒茶忙。制茶人的生活,大抵如此,为了钟意的茶,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无眠的夜晚。

春去秋来,寻茶桐箐河,最是让人难以忘怀。寻茶的过程,不独有意料之中的收获,亦有满怀期待后的失落。收获也好,失落也罢,都让我们懂得,顺风顺水的人生中不惊,逆流成河的历程中洒脱。秋来闲观茶花开复落,春来淡看茶山云卷云舒。这就是我们所挚爱的茶味人生,茶香生活。

文|行知茶文化讲习所-马哲峰,图文来源:守兴昌茶业。

爱普茶网转载本文,仅作交流学习之用,如涉及版权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删除。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名家 > 名家论茶 > 马哲峰:桐箐河寻茶记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