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茶艺和茶道是妄想「一如茶香专栏」
为什么说茶艺和茶道是妄想,精修班课程内容整理《二》
2020年8月21日
接上篇《为什么不是“茶艺”,不是“茶道”,而是味觉的审美?「一如茶香」》
我们文化不那么爱提“道”?其实是在警示你:不要瞎想,别想那么多,先把事儿给我干好。它实际上是不断地提醒我们,老老实实做事,做好具体的工作。对于泡茶者来说,茶没泡好,你什么都不算。如果连茶都没有泡好,谈茶艺和茶道,都是妄想。
叶:有什么没理解的?
学生:就最后那个虚妄那里。
叶:虚妄,就是妄想吗。你动不动就提个“花道”“剑道”,茶也泡不好就爱提“茶艺”、“茶道”,有啥用啊?
学生:但是传统文化提“花道”啊那些的。
叶:没提。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就是”插花“好不好?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技术是艺术的根本。技高为艺,艺高为道,是有个层次的。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压根儿就不提这个。我们目前已经有的道,就只有“味道”。中国传统文化这些“哲人”、“贤人”、“圣人”,他站的高度远超我们的想象。你越是在慢慢领悟的过程中,你越是不断地觉得自己丑陋和浅薄。所以中国文化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你越琢磨越有意思。你越琢磨,越不敢说大话。
“泡茶是以茶汤为作品的艺术创作”,“是一项专业技术需要专业的练习”。只有你的基本功到位,才能实现你心到手到。
基本功不到位,我想怎样,但是往往一做起来不能达到自己想的那样。比如莉莉这次泡沫沫的事例就可以充分的证明,没通过专业练习,哪怕他干了10年、20年也没有用的。泡那个茶末,莉莉没毕业的,就可以都直接把在行业里干了一二十年的人给pk了。这其实是最简单的道了。我们通常在茶叶圈里说你干了多少年,其实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干多少年都没用。所以不要被他们的年头给唬住了。
这就是对“味觉的审美”和“茶是以茶汤为作品的艺术创作”以及“泡茶是一项专业技术”简单的解读。
学生:我还没听懂老师,刚才说那个说没有花道那些道是为什么……
叶:是因为“道”这个东西一般老百姓根本就看不见。
学生:对啊,然后他们的基本功也很扎实的呀。为啥就没成“道”啊?
叶:它是有,不用提呀,你把茶泡好了,道就出来了。连茶都没泡好,何谈道。
学生:是说刚才这些传统文化它都是把基本功都练好了,才自然成“道”的,是这个意思吧。
叶:对。道无处不在。但是这个东西呢你只有达到这个境界,才有资格提。然而,不提,不是说不在。你做得好也在,做得不好也在。这都是道。
学生:然后就是说这些东西其实都是针对人心上的一种虚妄。
叶:道本来是看不见的东西,总提它,你忽悠我,我忽悠你,这种“道”真的是啥也看不见,就是空对空。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那年有个茶文化学博士说,叶老师我都不想上了。我问为什么呀?他说我觉的茶文化就是空谈。说实话农大的老师是专门研究茶叶加工、种植、深加工的,你让他讲茶文化,其实老师自己都有可能没太搞明白。
有一次某某老师茶学博士生导师,我们去一个地方,那里举办茶文化节,在车上我把我的关于茶的理念分享了一下。*老师就说,叶老师今天晚上我能不能跟你一起喝茶?我说可以啊。然后晚上我们一起喝茶,*老师说:叶老师,不瞒你说,这是我第一次在欣赏一款茶。
后来我到了长沙,晚上去白沙园就在白沙井旁边的一个茶园,去那儿喝茶。我们就说*老师晚上要过来。当时整*长沙的喝茶圈儿里面的人都说叶老师你面子真大,因为*老师从来不到外面喝茶的。因为他不喝茶的几乎,他说:“我研究它但我对喝茶没兴趣”。他们没有见过*老师会参加这种茶聚。
来了以后跟着一起喝,我们聊一聊泡茶,他就从自己包里拿了一泡茶出来说:这是一款铁观音,我就放包里面准备在外面随时要喝的,一直没喝,放包里放了一年了。按照常他们正常的理解,清香型铁观音应该是要放到冰箱里面去的。在包里放了一年,我来给他泡。这一喝,就彻底服了。*老师就说,你这样讲茶文化我就能明白,我至少知道茶文化是个什么样子。
然后她说,我身边那么多茶文化专家,他们也讲了,说实在话,他们讲的我听不懂。我虽然不知道茶文化长什么样子,但他们讲的那个和我的印象中确实差了很远。如果说茶文化都是像这样,就好了。他的一个博士生写了个关于茶文化的论文给他看,他就直接说,你找个别的老师看,我这个看不懂。
所以,我们怎样地老老实实回到本来的这么一个东西上来。泡茶就是泡茶,别扯别的,没用。这是要经过专业练习的。
那么我们再来说我们精修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在没有上精修班之前,人生因为有茶美好。有好茶你就开心得不得了。现在来了以后,茶因为有我而更美好。
就像小刘那天说的,天呐,我第一次喝个茶沫能喝出幸福感。那么世间有多少好茶是因为我们不会泡就浪费了?如果说我们会泡了以后,把一般的茶也能泡的比较好喝,是不是也挺嗨的?哪有可能说你随时随地都能拿到好茶呢?有时候就碰不到嘛。所以,来了这里之后,茶因为有我而更美好。
因为我们有技术,我们有这种能力,我们就实现了一个创造,我们能够让周围的人开心起来。比如这个茶本来很一般,但是你一泡,大家都觉得你泡得真好,大家喝开心了。
比如那款白茶,本来在在杭州的时候他们都准备扔了。但是现在掌握了技术,自己泡了以后觉得可以不扔了,还可以接着喝。这不是就更美好了嘛。
我们可以让周围人更开心。我们因为有了这个创造的能力,我们就实现了跟这个世界交换。我们创作,周围人给你反馈呀,你开心,对自己也有信心。你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为了避免老了以后那么孤独,没人管我们,我们一定要让我们老的时候还有价值,你一旦有利用价值,利用你的人来,你就不寂寞了,不然的话谁看你都烦,多恼火。
比如说等我80岁的,咱们04年青砖就48年了,跟我现在一样大。我们说,今天开了个48年的青砖!大家不就开心了嘛。那个时候那些二三十岁人就惊叹,哇塞,比我年龄还大的茶!
石头:现在不就是了,那现在不就喝到比我年纪大的茶了。那个50年代的绿茶不就是。你畅想的80岁的生活,我们现在都已经过上了。往后得过点更给力的。
叶:所以大家看,精修班实现的是一个受和施。受,有人不断地给你,的确很幸福,但是一旦没有来源你就会痛。而施,是你自己能够创造和产生的。这个特别的重要。所以这就是来之前人生因为有茶而美好,来之后茶因为有我而美好,这句话的解读。
作者简介:叶羽晴川,20年茶文化研究、传播。20余本茶书的作者。作品同时在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出版。“茶,味觉的审美”、“泡茶,是以茶汤为作品的艺术创作。”首倡者。认为泡好茶是有路径和方法的,对于泡茶过程中每一个器具的选择、每一个动作的选择对茶汤滋味的影响都有深入的研究。通过刻意和专业的练习,“泡好茶成为必然。泡坏了是意外。”在泡茶的过程中,通过对茶汤滋味的追求中实现点点滴滴的自我观察,修正自己,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这个结果是自然而然实现的。泡茶和其他的艺术创作的基本逻辑是一致的,创作过程中的情绪表达方式、以及最终结果的呈现也是一致的。因此,泡茶的过程本身也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作者:叶羽晴川,图文来源:一如茶香,经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