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八)
特此鸣谢:本文图文内容系马哲峰老师授权爱普茶网发布;其他媒体需转载刊发,敬请联系作者本人。
闽北乌龙茶三大主产区,武夷山远比建瓯、建阳的知名度高的多,世人所知晓的闽闽北乌龙茶,大扺都是武夷岩茶。从早年的崇安县更名为武夷山市以后,当地更是成了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更以红茶、岩茶双绝成了爱茶人朝拜的圣地。优美的自然环境,众多的人文景观,完善的配套设施,好客的武夷山人,这是一个你来了之后就会不由自主的放慢节奏,想要在此勾留不忍去的地方。
中午午休过后,下午相约友人茶叙,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不觉间已至傍晚时分。相识多年的李海兵先生打来电话,安排我们一行聚餐,体贴入微的李先生待人处事得到众人的交口相赞,早知我的生活习惯,周到细致的安排让人心生温暖,直把他乡做故乡。
晚饭过后,特意安排我们一行去实地探访武岩茶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来武夷山访茶这十多年间,见到的多是机械制茶,偶尔间或会见到在做青的工序使用人工,似今晩这般全手工的技艺却绝少见到,这让人丛生期待之意。
车辆行驶在深沉的夜色中,途经正在改建的道路,路面坑洼不平,饶是我们驱乘的越野车,也难免颠簸之苦。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们来到了一个村庄。农家看护院落的狗狗忠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见有生人前来,仰起头汪汪叫了几声,摇着尾巴注视着我们穿巷而过。来到一所宅院的门前,刹那间就被这座古朴的建筑吸引住了。即使在武夷山,想这样传统的院落也日渐稀少。主人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将房屋进行了修缮,并进行了二次改造,整个院落古朴雅致,既不失传统的风格,又融入了少许现代的元素,赋予了老宅以勃勃的生机。
院中的竹躺椅上,主人阿兵盖了衣服躺着休息。茶季的夜晚,做茶的人们十分的辛苦,总要熬夜,甚至有时会通宵达旦的忙于制茶,都是忙里偷闲,小憩片刻,以便恢复元气,继续投身于工作之中。来者还是惊动了主人,起身同大家打招呼,然后引领大家参观。经引荐得知,大家都亲昵的称呼主人叫阿兵,在业界向以手工制茶而闻名遐迩。主人对待自己的茶青十分小心谨慎,经由主人同意后,同来的方姗与我一道换上工作服、帽子、鞋子后,方才被准许进入了做青间。木地板、土坯墙、木板吊顶,整个做青间经过改造后,干净卫生又清爽,地上放置的炭盆在加热,整个做青间内热气扑面而来。恰好遇到了再次摇青的工序,三位师傅鱼贯而入,抵近观察后,伸手从晾青架上取下水筛,双手把边用力摇晃,青叶如波浪般在水筛上翻滚,摇青过后,双手轻抚,将青叶在水筛上轻轻聚拢,眉眼间都是专深的神情。茶中寄托了人的情感,籍由茶将这份温暖交付到品茶人的手中,惺惺相惜的制茶人与品茶人,通过这茶领受彼此的情谊。
作者简介:马哲峰,洛阳人,久居郑州。师从茶文化名家李伟先生习茶多年,已故书画大家王九朝先生私淑弟子。国家级高级评茶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员。兼任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南省茶叶商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受聘担任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安阳工学院、平顶山学院、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周口科技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创办有郑州马哲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致力于茶教育、促进茶经济、弘扬茶文化,《人民政协报》等多家媒体予以专题报道。2014年荣膺河南十大文化先锋人物,2017年荣膺《普洱》杂志创刊十周年优秀撰稿人。所著《普洱寻茶记》荣登2018年茶媒推荐阅读十大茶书榜单,2019年出版《读懂中国茶》,2020年出版《普洱六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