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峰:普洱寻茶记·景谷
本文图文内容系马哲峰老师授权爱普茶网发布。
一觉醒来,许是连日奔波,居然睡过头了。到底是精力不比年轻的时候了,匆忙洗漱完,然后去餐厅用早点。没有粥,还好有牛奶、鸡蛋、玉米和小馒头,有这些就可以了。再加一点水果,相当完美的早餐。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景谷镇,当地人称为小景谷。距离县城有43公里,远处白云缭绕,头顶云层很厚,太阳努力想要冲破云层,将阳光普照大地上。显见昨晚上下了大雨,路面上湿漉漉的,且有积水。一路上大货车非常多,猜测是施工车辆。路过威远镇龙塘村附近,果然有景镇高速的施工栈场,这很值得期待。
到了景谷镇上,先在街市上转了一圈。景谷早负盛名,曾是万担茶乡。这条街是毛茶交易市场。茶农肩背、摩托带、小车运,将毛茶送到这里交易。主要是晒青毛茶、景谷大白茶两类茶。小雅很少见到这种大宗茶交易的情形,吃惊的不行。小马告诉她:“你平常只接触古树茶,那是极少数,这才是茶叶交易的常态。”
提前与纪毅电话联系过,当天正好是集市,他的小店忙得不可开交,就让他父亲带我们去纪家村。他们是景谷茶业先贤纪襄廷的直系后裔,爷俩分属于第四、第五代,经由纪老爷子介绍,我们得知了前清进士纪襄廷在景谷大力推广茶业的事迹,让人肃然起敬。纪家的后人,现在是由纪翔先生承继了祖辈的事业,企业开办在宁洱,名为茶王茶业公司。纪家创办的恒丰源号,早年间已经被昌泰公司注册,专作景谷茶的品牌。拜谒先贤纪襄廷之后,回到镇上,临别之际,纪毅的父亲又每人送了我们一饼茶,我将自己写的《普洱寻茶记》一书赠予纪老爷子。
继而联系上了李记谷庄的周林厂长,到茶厂里参观。据载李记谷庄的创办人李文相先生创制了月饼型团茶,而后演变成了沱茶。故而团茶制作技艺也位列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午饭后,我们前往景谷镇苦竹山,离开镇子后,就开始上山,自此往上都属于文山村的地界。十多公里后,面前出现了两条路,一条是导航指示的路线,另一条是路标指示牌。我们沿着后者向前走,两公里过后,文山村苦竹山村民小组的标牌出现在路口。
开车进入村子,在村民小组社房附近找了一家茶坊,直接将车辆停放在门口。主人看到我们下车,就招手邀请我们:“进来喝杯茶。”
与主人茶叙,得知其名叫李家波,比我年长一些,出生于1974年。23岁的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上班,14岁的女儿在凤山镇读初中。看情形他是村里加工茶叶的大户。曾有家企业愿意出5万元,让他挂上企业初制所的牌子,他并没有同意:“我当然缺钱用,但是这家企业口碑不好,我很多广东客户很讨厌他们。不能为了这些钱,让人家不高兴,长远看,还是能赚更多的钱。“独立品茶室、专用加工厂地,还有一栋楼,主人说:“建房花去了六十多万,主要是输费太贵了。”据他介绍:“政府政策最好的是2005年开始的退耕还林,许多家都将原本的苞谷地改种茶树,第一年每亩补240斤原粮(稻谷),第二年起改为按每斤原粮0.8元补偿,连续补偿8年,之后减半补偿。”
他家有80亩古树茶园,年产量不超过800公斤,整个村子古茶园1000亩,古树茶产量不超过8吨。并进一步解释:“粗的叫古树,细的叫大树,其实树龄都差不多。早年间茶不值钱,改种苞谷,施肥的时候,茶树也跟着吃了一点,所以长得壮,没吃到肥的瘦。后来茶树砍的砍,死的死,留下来的不多。”他家还有30亩小树,产量超过4吨。能卖上价的是釆单芽加工的绿茶。晒青毛茶,谷花小树茶带芽的贵一点,不带芽的便宜些。大小树混釆的贵些。真正贵的是古树茶。整个村子里有63户,除去搬迁出去的,还有56户。
喝了一泡茶,李加波带我们去看苦竹山茶王树。杨林问:“要不要开车?”他回答:“不用,往下走200米。”出门转过几道弯,在一片菜地里贮立着一棵大茶树,旁边是一片玉米地。李加波说:“原本有两棵,属于两兄弟,弟弟那棵小一点,死了。大的这一棵长势也不怎么好。”往回走的时候,他指指旁边一家,茶树就是这家的,主人不在,去茶园干活了。触目所见,大都是老式的土坯墙瓦房,有些外立面粉了一遍,有些没有,据说是脱贫攻坚战的指标,让茶农自己粉刷,每户补助5800元,因为始终没有见到钱,后面还有些人家就没有粉刷。是否脱贫,标准之一就是这粉刷与否的墙壁。
小雅非常好奇的问:“这里为什么叫苦竹山?”李加波回答说:“传说早些年这里叫孔雀山,后来孔雀飞走了。就不好再叫了,周边栽有苦竹,就改叫苦竹山了。”现在苦竹山的村民都是汉族,自己说是沐英的属下。也有说法是吴三桂手下的两个偏将,哥哥叫李龙,弟弟叫李虎。两种说法都承认现在苦竹山人是李龙的后裔。这里面实际上隐藏了一个谜语:原先这里居住的是傣族,后来被汉族占据。末了他感叹到:“要是还叫孔雀山的话,古树茶的价格怕是要贵上十倍都不止呢!”
马哲峰老师著作《普洱六山记》书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2021年10月8日。
作者简介:马哲峰,洛阳人,久居郑州。师从茶文化名家李伟先生习茶多年,已故书画大家王九朝先生私淑弟子。国家级高级评茶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员。兼任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南省茶叶商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受聘担任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安阳工学院、平顶山学院、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周口科技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创办有郑州马哲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致力于茶教育、促进茶经济、弘扬茶文化,《人民政协报》等多家媒体予以专题报道。2014年荣膺河南十大文化先锋人物,2017年荣膺《普洱》杂志创刊十周年优秀撰稿人。所著《普洱寻茶记》荣登2018年茶媒推荐阅读十大茶书榜单,2019年出版《读懂中国茶》,2020年出版《普洱六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