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可道:普洱江湖之迷思
从2020年开始喜欢上喝普洱茶,时不时给我身边朋友同事们说起,然后一天有个朋友推荐我看个关于普洱茶的视频——《一席:普洱茶是个江湖》,这个视频大概有个把小时,看完以后,作为初级茶友的我,最大的感觉是言之无物。表面上台风端正,立场公正,实际上深处流露出的是对于普洱茶现状的批判。作为一个人类学学者,我觉得作者是迂腐不堪的,在当今这个大变之世,我们要有一种更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去对待这个变化的世界,而不能一味的怀古伤今。
为啥先扯这一段闲话呢,是因为我觉得普洱茶并非只是一个充满骗术和不堪的江湖。就像中医,很多人觉得中医就是江湖郎中,都是骗子,只有西医才是科学的。从我个人的经验出发,我从小就是看的中医,看好了不少疑难杂症。但是现在我随大流去看西医反而很难看好一个病。流程繁琐不说,诊断各种受苦不说,花费不菲不说,最大的问题是看不好病。去年咳嗽了2个月,去医院检查花了几千块,尝试了几种西药副作用的折磨,最后还是没治好。然后家人给我在家里找了个中医,推荐了1款咳嗽中成药,大概喝了2瓶后,咳嗽就基本好了。
以上是表明态度,如果没有这份态度,那下面对于你都是废话,也不必看了。普洱茶,千人千口,一山一味。跟茶友们交流时常会看到茶友们因为对普洱茶有不同见解而引发争执。最近我也喝了一些茶,有大厂,也有小厂,也看了一些普洱大佬讲解的视频,自己也作了一些思考。当然,仅仅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鱼想吃就吃,熊掌你就得费上一番周折。对应到普洱生茶也是,很大一部分人买茶肯定都是要现喝,这就好比吃鱼;还有一部分是为了藏起来,等味道转化得更好了以后再吃,这就好比吃熊掌。这个我认为是第一个关键的区分。那就是这款茶的出品方对这款茶的定位是现喝,还是囤着以后喝。光说虚的可能有点难懂,举个例子。比如大益7542,这个新茶喝起来非常苦涩,可以说那个回甘虽强,但来之不易,所以这个茶判断肯定是用来囤着以后喝的。又比如班章王,这个也是比较新的茶,但是喝起来清香,入口清甜,口感层次丰富,这个茶那就肯定是适合现喝的,不是用来囤的。当然,有时候这两者非绝对,可能有些茶也能现喝,囤起来也有转化。但是,那种特别苦的,那肯定是不适合现喝的,那种现喝都非常好喝的,又何必再囤呢。
普洱生茶第二个区分,我觉得应该是看看这款茶有没有传统生普洱的韵味,以我个人的理解,那是一种在喝完茶之后,茶汤在嘴巴鼻孔喉咙所营造并且可以被感受到的风格,我把这个称为“茶气”。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我所喝的几个大厂茶,全部都是或多或少有这种生普洱韵的,然后喝的几个小厂生普,还有不知名的生茶,都是没有这种韵味的。后来我在邓时海大师那里找到了验证,大师说当今普洱茶有两个组成部分,有一部分是传统的生普洱,这种是普洱韵,另外还有一部分是青普洱,这种普洱茶适合现喝,用了一部分新工艺,所以做出来的茶就不是传统生普洱韵了,而是一种山头韵。前者是“普韵”,后者是“山韵”。当然,也得举个例子,比如大益7542、下关金丝沱、福海小幅气,这些我都能喝出明显的“普韵”,而班章生态、勐宋龙珠等一些小厂茶,我实在是喝不出“普韵”,但是他们都有类似味道,但是又各有不同,难道这就是“山韵”,这点我还不敢确认,只能留作猜想。
弄清楚这两个区分之后,再两两匹配,就会产生四种不同类型的茶:
一种是适合现喝的“普韵”生茶,比如“福海小福气”;
一种是适合囤着以后喝的“普韵”生茶,比如下关甲沱;
一种是适合现喝的“山韵”生茶,比如“班章王”;
还有一种是适合囤着以后喝的“山韵”生茶,这个也有对应的茶样了,但是目前我还无法验证是否囤着以后会好喝,这个还有待时间验证。
窃以为可以借用数学里里面象限的概念,生普洱也是四个象限,四个类型的茶分别对应一个象限。如果要比较两种茶,那么这两种茶应该是属于同一个象限才好比较,但是仅仅是属于同一个类型还是不够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时间,不同时间的生茶,他的味道是不同的,那么要对比的两种茶,至少应该是相同或者接近的年份才好比较,不同年份口感那是天壤之别。当然,这只是我认为的几个重要的因素,还有高手说散茶只能和散茶比,饼茶只能跟饼茶比,我认为也很有道理,但是毕竟还是饼茶居多的。
作者:小福气,图文来源:茶道可道,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