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人专栏 > 《小杨带你快速学懂喝茶感受》发布

《小杨带你快速学懂喝茶感受》发布

作者:吃好茶  日期:08-15 来源:茶空空

小杨带你快速学懂喝茶感受

导言

笔者从事云南茶行业多年,从生产加工到品牌运营推广,茶品销售到品饮所有链路都了解,冲泡品饮和茶品口感品质的探索已走过很长的一段路。对云南茶叶(普洱茶、云南白茶)有独特的个人理解认知。

从入行到现今发布的关于云南茶行业的文已超千于篇,在自学摸索的这些年中,很感谢为云南茶行业留下贡献的前辈们。他们这些前辈不是资深发烧茶客还是茶商茶企老板。我站在前人的路上,主要聚焦于云南茶品的冲泡品饮方面。受惠于前辈们,我也想给茶友们贡献一些我自己的独特个人理解的知识和认知以及操作方法。

茶品的认知,知识,方法。三者能让你达到知行合一。比如跟你说这茶是孔雀班章,你这时候就只是处于认知(认识知道)的状态,听过也是一种认知。而把这款茶泡给你喝了,并根据这款茶品展开的讲一些知识给你边听边喝,你就对这款有了更深的认知,并了解了其中的知识。而如果告诉了你这款茶要怎么冲泡和品饮,在了解了知识后再按方法去冲泡品饮,这款茶才能算得上全面的认知了解。

而我要做的事,就是你看过本文之后(或许未来会出视频),能相对轻松的快速上手冲泡品饮感受茶品,对茶品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知,短期内达到专业冲泡品茶者的水准。

目前茶行业的相关培训,都是基于茶艺技的培训,侧重点在于表演动作欣赏和茶品生产品质。而我的出发点是茶友无负担自然舒服的冲泡品饮感受。

对于茶品的一些知识或者说方法的切入点会颠覆你的认知,相信你看过后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体验茶品的风味和感觉很容易,但想要表达出来却是很难的。本书的茶品主要以云南普洱茶和白茶为主,其它茶品则一通百通。

接下来,我们一起开始吧!

2024.8.11昆明.韵仧记.杨春

小杨带你快速学懂喝茶感受

一、品饮篇

对于茶品的品饮,我知道大家都有自己的品饮方式,长期品饮的茶友也形成了自己的品饮习惯。但有句实话叫“茶叶大家都会当水喝,但能喝明白的没有几个人。”很多新茶友接触茶叶都是从喝茶开始的,因此学习茶我们也从喝茶展开。

在这里你不用先懂那些对于茶叶的描述概念词,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我们很常见接触到茶叶的感受。也就是我们先从了解人体对于茶叶的具体部位。

在这里,品饮有两重意思:1、品赏,不入口的品味观赏。2、品饮,入口的饮用品味。一般我们感受到一款茶,有可能是听说开始,有可能是看到开始,有可能是鼻子闻到开始,还有可能是喝到开始。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几者同时感知到。

这些开始对应我们的人体相应感知器官,因此我们从人体具体感官部位对于茶品的感觉开始。

品赏

品赏,是没喝到茶品之前的评论和接收到的信息。茶毕竟是属于食品,是需要去喝才能最终下结论的,但我们有时对于一款茶的接触,第一印象就是品赏。

在生活中,这是我们很常见的认识一款茶的方式——耳朵听说,听说的形式不管是现实中面对面的茶桌前还是口口相传,还是电话语音信息,或者是视频、直播。这对于我们听到的茶品相关信息,只能是做一个基本的接收。除非你很信任你耳朵听到的声音的人。

眼睛看到一款茶,这款茶可能是图片、视频(直播)、文字等虚拟数字影像描述,也可能是在实体茶店中或者喝茶地方看到的实际实物茶品。但不管是虚拟数字影像描述还是实物茶品。会受于环境和灯光等的影响。说得直白点,我们第一眼的印象,或许是情感选择比理性占上风。对于眼睛看到的美好特别入心。

但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不一定就完全实”。

鼻子的嗅觉闻到一款茶的香味,我们会在情感上产生一定的好感愉悦度,尤其对于一些飘香浓郁的茶叶。这也是很多新手茶友对于茶叶的一个比较偏好的地方。往往会认为飘香很好的茶叶就认为是好茶。这对于好茶不够全面。

手摸茶叶,也就是手的触觉感知到一款茶的情况,如果是新手茶友,对于茶叶的重量是没有谱气的,不管是散茶(茶样)还是紧压茶,手的触感会产生一些感知。而这些感知背后代表着什么意义,是需要我们不断接触不用茶叶才能区别得出来的,像一个常年收购毛茶的料头,手往茶袋一插一感知,茶叶含水量、树龄大小基本有谱了,这是因为他常年的经验积累形成了记忆。

品饮

口腔

口腔是我们品饮茶品过程中和结束后都非常重要的感官部位,能不能喝懂茶,至少80%在于我们口腔对一款茶的感官滋味感觉的综合感受。茶汤在口腔中,有一些综合的感受:驳杂味、仓陈味、茶汤的薄寡与饱满、回甘等。那么喝茶过程中的口腔又有哪些具体部位感受呢?

唇齿

唇齿部位我们主要感受的是茶叶的香气味,遇到一款好茶,我们会用唇齿留香来描述表达。但同时也能感觉到其他的一些味,比如酸味,比如喝了茶唇部的干燥感觉,以及生津回甘感觉。具体方法在讲喝茶跟呼吸的关系时候会讲到。在这里有个认知就行。

舌头

舌头,喝茶时候主要的是感受茶汤的收敛感、饱满度、生津回甘感等,用茶叶的描述词是涩感,涩的程度不同,感知到涩的感觉也不同,有的茶开始喝着涩,喝到结束之后还是涩。有的茶喝着涩,一会儿涩感就褪去了。有的涩是轻度的涩,有的涩是重度的涩(舌头像什么东西粘着包裹了的感觉)。而舌尖、舌面、舌底、舌根等等又有细致的感觉。

两颊

喝茶口腔两颊的感受,主要是生津感(口腔中分泌口水)。但不同环境和不同的茶叶,还会出现酸甜味、涩感、冰凉感、火热感等等不同感知。

上颚

喝茶口腔上颚主要是涩感、滑润感等的感知,这个部位的感知不是很重要。不是品鉴茶叶的时候,普通喝茶人不会很在意这个部位感受。

鼻口咽

口腔中很后端的部位,由口腔中的鼻咽部(上)、口咽部(中)组成,最下面还有一个喉咙部位的喉咽部。这个部位主要的是感受茶汤入口之后的茶汤香气味,好茶是离不开鼻口咽部感受的香气味。普洱茶入口感受的茶香气味比鼻子闻到的飘香更重要。

喉咙

喝茶喉咙的感受,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茶汤流过喉咙的感受。

其中描述茶汤粗糙到细腻之间的感觉我们叫水路。而另一些让人产生其它感觉的如打嗝、呛喉、喉咙燥热、喉咙刺痛等等则没有更细分。

二是茶汤流过喉咙之后的感受,也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喝茶之后喉咙的余味。

其中被我们熟知的描述就是喉韵,它是回甘持久浓郁到一定程度形成的韵感(美妙的感觉)。有人把它按到达喉咙的深浅为评价好差。而我则是按它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长短为评价好差。

对于无任何添加物的茶品,喉咙部位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口腔的一些感受可以工艺优化出来,但喉咙的感受它是工艺不能优化出来的。

胃部

喝茶胃部的感受,大众群体的感知是比较弱,目前笔者也只能感受到胃疼、胃热这两种感受。而一些茶友能感受到胃部肠子回甘,不可思议。

大脑

喝茶时大脑的感受,是根据各人的具体感知而形成多元化,目前具有的一些共性是最终的愉悦性、放松、难受等等。毕竟各个器官的感知其实都需要大脑进行记忆或者反馈,但目前太细微的一些大脑反馈引起的情绪变化是转瞬即逝的。很难完全呈现出来。

胸背

喝茶前胸后背的感受,大多是因热感而被感知到,常见的也就是喝了一款茶产生热感流汗。

手心

喝茶手心出汗也是热感产生,这跟焦虑紧张恐慌时的出汗不一样。

筋脉

这是一些中医茶客或者茶气茶客在喝茶时的筋脉感受。简单来说就是茶气在筋脉中流动的这种细微变化被他们感知到。属于喝茶中比较玄学的部分。看个体看天份,普通茶气我能感知到,是因为喝茶时的呼吸。筋脉中我感受不到。而目前他们又准确描述表达不了这种在筋脉中的茶气到底是一种物质,还是他们自己的精神幻想感知。

喝茶时心的感受,我想这很容易感受到,只要你喝茶醉一次,那种因身体饥饿而产生的心慌感觉会让你印象深刻的。

二、冲泡篇

会喝茶的人一定会有一个自己舒服习惯的冲泡手法。所以,我们在会喝茶之后,也要学着会泡茶。冲泡茶叶跟投茶量、茶器具、水温、冲泡手法等都有关系,这方面茶艺技培训的时候讲得就挺好,可以去学学。下面是我的一些不同的见解。

投茶量

投茶量,就是泡一泡茶要投入多少茶,相信很多人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感觉来进行的投茶多少,毕竟我们自己泡茶喝是一个很自我随意放松的方式。

喜好

但对于新茶友来说,根据喜好和感觉来投茶,往往会得不到很好的茶汤口感反馈,因为不会用泡茶手法来及时进行调整。

投多了又苦又涩,投少了又喝不出感觉。所以一般大家总结了一些常见的普洱茶投茶量:8克、10克、13克。。。但需要注意的是别投少了,投少了不止喝不出感觉,也会影响耐泡度。

茶水比

我这里的茶水比可能跟你们认知的茶水比例不是一回事,我这里的茶水比是投茶和冲泡这泡的茶总共用水的比例。

比如投茶8克,那么根据多次冲泡后确定这款茶适合用800克水。那么茶水比就是1:100。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干茶的重量和冲泡后湿茶的重量,一般干茶和湿茶的比例是1:4,投茶成8克,泡开后湿茶会重32克左右。这个重量比例会关系到器具使用和每泡注多少水以及出多少重量的茶汤。

水温

这里的水温是指冲泡茶叶时的水温,我们虽然不能实时准确的测定谁接触茶叶是多少温度,但可以从烧开水的设备上大概的知道这水温有多高,尤其是现在的数显烧水设备。

烧水设备

冲泡茶叶的水温,跟烧水设备有一定的关系,除了材质上以及形状喜好之外,还有一些细微的特殊功能的烧水设备,比如目前流行的恒温功能,比起以前那种老式的烧滚水没数显的设备。

在初滚恒温(嫩水)没达到设备最高温度和达到设备最高温度复滚恒温(老水)之间,对水讲究的茶友应该会有不用感受吧。

大气压海拔

环境大气压和海拔,对于水温的影响是比较大,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达到沸水100摄氏度。尤其高海拔地区,这时候滚水不一定就烧开了。

器具

喜好审美

在我们初接触茶器具的时候,我们一般会选择我们喜好的审美样式。也就是名气和形状外观会占很大的比列。但用过的多了之后,会逐渐回到功能作用和目的上来。比如用作摄影的茶器具,拍摄美观比什么都重要。

特殊作用

比如冲泡茶叶的盖碗,什么样的更不会烫手,什么样的懒人茶具更适合家庭生活场景。

而一些什么样的茶器具更适合冲泡什么茶,这其实并没有很大的差距,别听说用紫砂壶吸味,你茶叶仓储干净需要吸什么味?一泡茶的时间又能吸掉多少?不要过于迷信。

手法

手法,指冲泡茶叶时的手法,我们要保证茶汤的呈味口感一致性,冲泡手法是很重要的。

泡开

冲泡茶叶的时候,手法是很重要的,但不管什么手法,目的就是把茶叶泡开,让茶滋味全部释放出来到茶汤中。

所以,冲泡紧压普洱茶的时候,一定不要心急,要学会把茶泡开,如果一些紧压普洱茶实在泡不开,那在撬茶的时候尽量弄碎些。

泡好喝

茶叶泡不开,滋味出不来,所以茶汤中会感觉茶水味分离,一口茶汤喝下去,能明显感觉到。这样泡的茶肯定不会好喝。

茶水分离的情况还有一种,一泡茶在进行多次冲泡后产生,有一个词叫掉水。

茶叶要泡好喝,一方面取决于冲泡人的手法,一方面取决于喝茶人的评价。手法是看茶泡茶,评价是喝茶评泡法。一个是进行中的及时把握,一个是喝后的总结评论。要泡好出好喝的茶,两者缺一不可。

三、茶品篇

茶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商品,被赋予了很多维度的内容,从品饮到冲泡都以之相关联。从冲泡品饮中,我们可以猜测、逆推出茶品的一些相关的东西,如工艺、产地等。下面我将相对全面的以茶品为核心,展开讲讲茶友需要知道的一些基础的内容。

产地

茶品的产地分为两种,一种是原料的产地,比如普洱茶的原料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一种是普洱茶的产地,说得详细些就是普洱茶的生产加工产地。从普洱茶地理标志国标来看,只有在相关范围内才可以生产普洱茶。

冰岛晒青毛茶拿到昆明市、勐海县等外地加工成紧压普洱茶是可以的,所以别一看到不是那个产地生产加工的就怀疑是不是假的。

环境

这里的环境主要是茶树的生长环境和生产的加工环境。茶树的生长环境主要受地域小范围的土壤、光照、气候等的影响。

茶品的生产加工环境,主要看茶厂的建设,现在新建的茶厂,干燥紧压普洱茶的烘房都会配备灯光灭菌的设备。卫生安全性只要原料不自带,生产环节受损的几率非常小。

树种

茶树的品种,一般分为自然的群体变异种(或某种强势占大多数的品种)和相对单一的某些新培育的品种。一些非常老没栽种过新品种的茶园,是自然的群体变异种。新种植尤其是80年代后新开垦用新培育的品种,则多为单一的品种。比如云抗系列。

一些茶园在前些年也会移入别的地方的大茶树过去,以前一棵大茶树才几百块钱,移植经济效益还是比较明显的。近些年也有一些茶园茶树进行高改嫁接。

管护

茶园和茶树的管护,也就是人工参与茶树生态,比如茶园的除草、松土、施肥(有机肥)。茶树的枝条修剪,茶树虫害的防治等。这些对茶园和茶树的管护,使得茶叶的产量更能得以保障,从从经济作物的角度来看,人工管护是好事。

人文

茶品的产地人文,近些年被不断的发掘并展示出来,让茶品更具有人文、历史、故事。得以让茶品的解读更有内容。如果你去到一些茶山,可以感受下他们的烤茶和茶菜,茶鲜叶直接烤了之后再加水放到新鲜竹筒里煮开,跟我们的日常冲泡品饮步骤方式完全不同,别有一番风味。

工艺

茶品的制作工艺,是不断更新优化的。所以别把眼观一直停留在过去。要去理解更新了什么优化了什么解决了什么痛点,比如杀青的铁锅,已经从传统只烧柴火的人工杀青,更新到了现在的天然气、电力、柴火等等能源的朝天锅。朝天锅虽然不用人上手炒,但也要人在旁实时观察炒茶状态。减少了很多人的苦力重复劳作。这没有什么不好的。

普洱茶的加工生产,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原料部分,从茶鲜叶下树到制成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部分的工艺是原料工艺。从晒青毛茶加工成紧压普洱茶(生茶)、普洱茶熟散茶、紧压普洱茶(熟茶)。其实还有一个被废除的普洱茶生散茶工艺——熟成(晒青毛茶存放10年以上)。这个熟成工艺也可以理解成是仓储工艺。

原料工艺

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的工艺,从早年间到现在一直在更新变化,目的一个是解决新茶适口性问题,一个是工艺的精制完美化。这其中会有一些更多的步骤,我这详细列出来(红字部分是国标的步骤):

茶鲜叶下树——摊晾——收拢运输——初制所——挑选老梗老叶——萎凋——制前发酵——杀青——渥黄——摊凉——揉捻——理条——摊晾——干燥——精制筛分(去梗去黄片去灰去杂)——收拢——匀堆——装好入库。

目前,为了增加晒青毛茶的一些风味,也有人为的增加烟熏味和其它气味去茶叶中。遇到气温低的雨水天,晒棚要么打灯照射加速干燥,要么用空调热风进行干燥。

生茶工艺

紧压普洱茶(生茶)的工艺,晒青毛茶——拼配——称重蒸软——揉圆——压成型——干燥——包装——检验。

这些年的普洱茶生茶加工工艺,核心的还是在于拼配,其它的环节,已经不大被品饮消费者所重视了。因为生产设备的更新,效率已经决定了工艺的价值。

比如以前的拼配步骤是在称重蒸软环节进行的,也就是一款拼配茶分为底茶、里茶、面茶、盖茶等,需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称重投入蒸笼中。而现在的拼配直接在一个宽敞的产地几种茶按最终比例的重量均堆就行。称重只用称一饼茶的重量投入蒸软即可。

而揉圆蒸软的原料,现在有的茶厂直接用模具代替了,想达到窝紧中间松外边紧且薄还光滑,已经难做到了。现在的紧压茶,要么松的抖抖就散,要么紧得撬不开。松紧适度的工艺在效率化面前不值一提。这就是为什么以前的老茶放久以后能自然泡起来松散。而现在的一些老茶放多久都是硬邦邦。

熟茶工艺

熟茶工艺,通常是指普洱茶熟茶的固态渥堆自然发酵工艺,现在的熟茶紧压工艺,跟生茶差不多,但在以前的紧压熟茶工艺中,由于压力设备的原因,是需要提前把散熟茶泡水回软,然后再进行蒸压,含水量太高,比较考验干燥能力,所以以前的紧压熟茶的品质会很不稳定。有的熟茶会黏成一别,形成死头梆僵的熟茶。

固态自然发酵

普洱茶熟茶的工艺常见的就是固态自然发酵,把晒青毛茶或者解散紧压生茶洒水或者浸泡后渥堆覆盖或者在一个密闭的空间自然发酵,发酵到了一定时间后进行翻堆使茶叶发酵程度相对均匀。到了差不多时间进行干沟降温,用解块机解散结块的熟茶,好了就摊薄干燥,然后用机器进行分筛。

这些年,市场兴起小堆子(数量少)的离地发酵,原理上差不多,只不过这种方式发酵杂菌会少些,一些高价的小批量原料也能发酵成熟茶。

微生物把控发酵

微生物把控发酵,是在发酵熟茶的时候把控产生的优势微生物菌群,可以改变发酵的微生物参与种类。

另一种则是具有大量的发酵熟茶时菌群参与和熟茶品质的研究,可以在发酵前预定要发酵的熟茶风味方向。利用从发酵时提取的微生物制作成酵母,发酵到一定的时候添加进去。比如要熟茶香一些,就添加微生物去形成要香的优势菌群。

微生物把控发酵是未来的方向,但目前只有几个大厂在这方面有研究和运用的资本和实力。

储存

茶品的储存,核心的目的就一个别放坏了。只要保证不放坏,那么因为各种环境形成的地域特色仓储,是年份普洱茶多元化风味的呈现。当然,你有条件的话,不妨多尝试一下,同款茶对比出各地仓储谁更优秀。

对于家庭藏茶,详细的可以查看后面的相关文章。

品牌

茶叶的品牌分为公共区域品牌和注册商标品牌,公共区域品牌有的注册商标,有的没有注册。而注册商标品牌就是我们市场中常见的知名度高的商标品牌。知名度不高的注册商标品牌茶我们一般称为白牌茶,茶品的没有很高的品牌愈溢价能力以及品牌价值。

山头村寨品牌

山头村寨品牌,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公共区域品牌,普洱茶从古至今,不管是六大茶山,还是目前分得比较细的村寨地块茶,一直是普洱茶的原料产地流量担当。

但现在信息发达,茶品的山头村寨地块品牌已经泛滥成灾。给我们在挑选茶品的时候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尤其是包装纸的山头品牌低价茶。

而想认知了解这些山头品牌茶的知识,建议大家可以在网上找找资料学习下,别人做得很多也很好。我在这里推荐下#可涵的茶这位视频主,真的很详细很客观。

商标品牌

普洱茶茶品的商标品牌,这些年增加的还是挺多的,但要成为高知名度的品牌,难度还是挺大的。

对于茶品的品牌,并不一定能保障每一款茶品的口感品质都很好,但能保障茶品的生产质量。所以对于这些高知名度的商标品牌茶品,还是要具体茶品具体去看待它的口感品质。

尤其是这些品牌的年份茶品,老是老,但不一定好,价格还不一定是实惠的,而价格实惠的并不一定是口感品质好的。

分类

茶品的分类,是由多维度的组合形成不同分类概念叫法,只要了解了它的维度,就很容易清楚识别。

形状

普洱茶茶品根据形状,分为方茶、饼茶、沱茶、散茶、砖茶、片茶、球茶(龙珠)、柱茶等各种形状的茶品。

等级

根据2008年国标,紧压普洱茶是没有等级的。鲜叶等级:

小杨带你快速学懂喝茶感受

晒青毛茶:

普洱茶散熟茶等级:

小杨带你快速学懂喝茶感受

树型

树型有几种方式:

1、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

2、野生型、栽培型、过渡栽培型

3、小树、高杆、台地、藤条、伞状大树

树龄

树龄分为:小树(乔木、生态、台地)、中树、大树、老树、古树(官方定义100年以上)。其它的自己去猜吧。

地形

茶品根据地形分为:坝子、高山、台地、坡地、平地、向阳、背阴、梁子、坡脚、半山腰、箐边、家边、地梗边等。

用途

茶品根据用途分为礼品茶、办公茶、自饮茶、收藏投资茶、保健茶、原料茶等。

品质

茶品的品质分为生产品质和口感品质。生产品质按生产标准达标合格即可,口感品质是品饮之后由品饮者得出的好中差。由于普洱茶上市之后流入市场,保存不当会坏,保存多年后因水泡、强光照射、吸异味、受潮发霉等造成变质。个人把口感品质分为:

季节

茶品按季节春夏秋冬采摘制作划分为春茶(品质最佳)、夏茶(雨水茶)、秋茶、冬茶。

采次

茶叶每个根据季节和采次划分,头采茶、头春茶、明前茶(清明节前后十天)、雨前茶、二采、春尾等等。

另一种根据季节、采次和采摘要求的有:春尖、独树、挑采、混采等。

年份

年份茶是具有一定年份的茶,目前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定义。因为使用年份茶料压制的新茶,也具备年份茶的特征。从随着普洱茶存放的时间划分,分为很多种:

1、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野生茶)、古树茶

2、老茶、新生代、中老期茶、中期茶、次新茶

3、中茶企标:年份初期茶(储存3-5年)、年份中期茶(储存5年以上-10年)、年份中老期茶(储存10年以上-15年)、年份老茶(储存15年以上)。

我个人比较认同云南中茶企标这种年份普洱茶分法。

类别

普洱茶的类别,在国标中分为紧压普洱茶生茶、紧压普洱茶熟茶、普洱茶散熟茶。但其实在实际的生产加工和市场中,远远不止这三个类别。同时,在普洱茶归到上级茶叶分类的类别中,普洱茶是割裂的。

普洱茶熟茶是属于黑茶类,普洱茶生茶暂时没出现在归属里,但从默认的归属看是属于绿茶。以前,云南绿茶中的滇青(晒青毛茶)也是绿茶。所以紧压普洱茶生茶被归为绿茶也是正常。

但黑茶类下的云南茶,并不是只有普洱茶熟茶,还有一些以黑茶工艺相似的云南黑茶(红汤茶),但都当普洱茶熟茶。

重量

普洱茶的重量,主要是普洱茶的茶品规格,单一最小规格有:5克、8克、10克、30克、50克、100克、200克、250克、357克、400克、500克、666克、1000克等等常规重量规格。

而在饼茶中,一般7饼茶为一提,也有部分是5饼为一提。一般1提、2提、4提或6提为一件。而历史中,多以12提为一件,毛重33公斤左右。

茶品规格的重量减少,一方面是为了便捷的品饮(不用撬茶),比如10克以下规格的单品龙珠、小方片、小砖茶等。另一方面是高价茶的单价减少降低购买门槛,假如单品一饼357克的饼茶要3000元,但同样料的8克龙珠一粒只要68元,能让茶友大大减低体验高价茶的门槛。

小杨带你快速学懂喝茶感受

品饮、冲泡、茶品的关系

茶品、冲泡、品饮是相互交叉关联的关系,并不是单一方向的走向关系。在明白了其中各细项的解释之后。下面你可以把他们根据茶行业的一些描述词,把它们在脑海中进行关联。

例如:回甘跟人体的口腔、舌头、喉咙部位有关联。干净跟人体的眼睛、鼻子、手、口腔等有关联。

你把这些关联起来之后,听到、看到、喝茶就可以进行验证了。并能清晰明了的知道一款茶品什么地方优秀什么地方缺点。这时候你就懂喝茶了。

小杨带你快速学懂喝茶感受

认知方法:

这是我以前写了发布过的一些文章,现把部分标题整理归集到这里,大家可以去我的微信公众号【喝茶实录】搜索查看。

作者:吃好茶,图文来源:茶空空,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人专栏 > 《小杨带你快速学懂喝茶感受》发布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