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老板的眼,该盯着什么?「谢付亮专栏」
一个行业的发展,除了政策支持,就要看老板的眼光了。
屡次被视为“风口”的茶产业,自然没少吸引大小老板的目光,但也没少让满怀信心的老板折戟沉沙,铩羽而归。
单向我提出咨询要求的纯粹投资者,这里粗略统计了一下,差不多每年都有两位数,但我有个门槛,咨询必须提前付费,否则不予咨询。
咨询费,也是投资,想免费获得智慧资源、行业经验,这是这是对咨询业的亵渎,也违背了投资的基本准则。
很多年前,我问过一位客户,当初你为什么愿意按小时付费,他很爽快地说:“当然应该付费,这和请律师一样……”其实,这个过程中就透露出一个非常的信息——
任何人的消费都和他的“习惯”紧密相关,投资者必须重视这个“习惯”,并努力看到“习惯”背后的种种因素,才能尽可能避免掉进“坑”里。
回到标题提出的问题:茶老板的眼,该盯着什么?
若是在十几年前,很多茶老板想都不会想,立即回答:盯着广告和加盟商,盯着几个大客户,然后再想方设法弄些补助,差不多就能过得很舒服了。若是在新三板挂牌,那也是“极好的”,风光又体面,但如今,很多新三板的茶企都摘牌了,没有摘牌的,也未必过得很舒服。
这就是事实!
必须重视的事实!
所有的茶老板都要注意,无一例外!
那么今天,茶老板的眼,究竟该盯着什么呢?
我先不回答,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假如我不做茶,会不会有人觉得很遗憾?
什么意思?
打个比方,假如我现在是个茶老板,不卖茶了,很多顾客就会觉得买茶困难了,因为忽悠的茶商很多,他们不知道找谁了。即使知道某某也不错,但总觉得某某的茶缺了点什么,这就说明你是有价值的。也就是说,别人的“失去感”越大,你的价值就越大。
相反,若是你不做茶,很多人都拍手称快,感叹老天有眼啊,这家伙终于离开茶叶界了,真是万幸之万幸,这就说明你根本不该做茶,你只是找了能够挣钱的生意而已!
教育界也有这样的老板,而且有不少。其实,教育不应该是生意,必须用心去做,不计回报地去做,但现在变了,不少人提到教育就说教育挣钱,这是悲哀。我曾在电梯里听人说,做教育挣钱啊,我就感到很可悲,你抱着挣钱的态度去做教育,初心就错了,以后必然会出事。再往下,我就不讲了,大家心里都清楚,盯着钱做教育的弊病了,做了父母的都是心知肚明。
茶叶也是一样的,为了挣钱去做茶,也是可悲的。没有好做的产品,都要用心,并且是非常用心、持续用心。
我去讲国学,一方面得益于我喜欢传统文化,更得益于我是个书呆子,很多人都这样说,有的学生也这样说。一位女孩子当面说,谢老师你是书呆子,我当时就哈哈大笑说:“说得好,那你也做谢老师这样的书呆子吧,至少短期内可以走一条比较正确的路,做学生最应该做的事情——学习。”那位女孩子不说话了,我也立即跳出话题,接着上课。
这样说就是要告诉茶老板,你的存在至少要让顾客感觉到“不一样的价值”,“特别的价值”,而不是多了一匹“害群之马”。
若是要求再高一点,那就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使命”,你能够为这个行业带来什么样的转变,比如我写茶书,就是要为这个领域带去一种“实践出真知”的观念,而不是人云亦云,所以我走了几千家茶叶店,跑了百余座县市,和数千位茶人沟通,就是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在“现场”思考,才能得出接近“现场”的答案,帮助更多实在做事的人。
这就是初心,也是一点小小的“使命”,想做点事就必须有,尤其是我这样的“书呆子”,更需要提升自己。
至于我讲国学,一样要有一点小小的“使命”,那就是我要告诉的学生们,真实的人性是怎样的,几千年来,人生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学习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等等。
至于当下,学生可以感受到,国学课还可以是这个样子,老师是穿着牛仔裤,在讲国学的时候,可以把数学、科学等问题拿进来一起思考。
到此,再来看看答案,茶老板的眼,自然是应该盯着——
基于自己的使命,盯着产品,让产品特色鲜明,在保持品质的基础上,持续创新;盯着顾客,让顾客觉得心安超值,同样也要围绕着顾客的需求变化,持续创新。
这就是茶老板最应该关注的,除此之外的很多元素,产业政策、社会趋势等等,也很很重要,但都要在这两个“基础”上展开。
路漫漫其修远,与君共勉。
作者:谢付亮,图文来源:谢付亮国学茶馆,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