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保持好奇心再出发,云南红汤茶我来了
2011年开始进入茶行业以来,从一个茶小白变成了资深从业人员,这从书面知识理论到实际操作。期间经历了很多,期间接触到的人也提供了很多帮助,在此还是得说声谢谢。但最大的感受还是摸石头过河,没有人带真的很辛苦,你得一个知识点的去追索。而从茶书上很多都是空的或是过时的知识。因为工作需要,五年间喝了n多款茶。终于从一个小白变成了资深人士。归结了一套自己的感官体验评价标准。而之后又把喝茶变得很随意。不在精确投茶,不在注意水温高低以及重复滚开,不在刻意注水,不在刻意关注茶汤冲泡时长。就这样的随意仿佛又回到了当初的茶小白,有人把这种状态叫返璞归真。而跟一开始的茶小白区别是身体有喝过的茶的记忆,有些茶喝的间隔时间比较长,记忆会有遗忘。但茶的好坏一入口就知道了。因为惊艳的茶并不是时时能遇到,偶尔能遇到一款惊艳的多喝两次也就那么回事了。身体的本能反应就真实的给出反馈了。然后这种情况会得出一个结果,那就是你的感官会随着年龄增大和适应性变得不敏锐。而另一个方面则是培训一个人喝懂茶很容易,前提是有钱有闲有强壮的体魄。这就是2011-2016年我从事茶行业五年间的知识境界层面的感受。
而在这些年中,其实当时品牌普洱茶和古树茶都有很多投资的茶款。现在回过头去看,当时为啥不存些有量的茶。现在随便一卖就能赚很多。对于这个东西,就在当下来说,依然是有未来必涨的茶款的。但又能如何呢?口袋里的资金决定了你脑袋想的,再然后你手又不听话的乱下单。这五年中,见过香港人两百多一片建仓金大益600多件,600多出手。2000多块钱一件的高山概念茶。几百块一片的老数字茶。几百块一公斤的名山古树茶。
普洱茶品牌的营销模式手段也见过很多,销量达标返点、保底回购、个性订制、囤货拉价等等。但现在很多品牌茶都还在使用。效果也算是勉强还行得通吧。最近看到有家上市白酒酒企,出了个企业政策协议,按出厂价包回收酒厂出去给代理加盟的酒品,同时进多少酒要买多少金额的股票。这不跟我上一篇文章说的剥洋葱一样吗?如果都是正向增长,那么这条链路都赚钱,可是不可能一直正向增长是常态。而这样做的目的完全是让中间代理暨囤货又消费还得被动的投资。现在年轻人主流是低度酒,再一个下沉市场是喝散酒,城市市场喝这种白酒的人群越来越少,短期资本进入转一波,后期进来的就等着被剥吧。
2016年,普洱茶市场受政策影响,市场存量又不断在增大。普洱茶行业内卷已经在蔓延。基于错误竞争的考虑。于是转向研究琢磨云南白茶。当时云南白茶并没有受到现在这么多人的关注。福建白茶也才刚开始热了2年多。市场中的云南白茶那时候只有单芽大白毫、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月光白。单芽大白毫饼也还是打普洱茶标准。月光白大部分都是用火烘干的散茶,用料也大多是雨水茶、秋茶。春茶料大多做绿茶和晒青毛茶。而同期还有的就是云南晒红在普洱市那边刚推广出来,但由于大烘干提香,虽然可以长期存放,但转化效果不明显,滋味也没烘干红茶的浓郁。于是没考虑晒红,直接从一个熟悉的普洱茶转向一片空白的云南白茶。工艺空白、市场空白、产品空白。当时寻产品去到永德县。喝了当地好几个永德乡镇里的晒青,价格虽然便宜,但不符合我的口感。于是遇到了2009年台湾人做的月光白白茶,当时去永德是2016年春季,已经有7年的陈化时间,逐开汤,才冲泡的时候一股蜜香味扑鼻而来,于是就是迷上了。一问是仙宿山的料,就问今年有没有做,于是拿了点样回来昆明。期间又去了临沧市另一个县的生态很好的觉霸。也定了一批古树料和小树料。并现场跟茶农演示工艺流程。回来昆明没多久,定的云南白茶相聚到货,但由于原料的关系,感觉茶汤厚度润感不够。于是第一款云南拼配白茶诞生。香气、甜度、汤感各方面都比较满意。
此后,各地茶农不同季节的白茶样品买了很多回来研究,期间也遇到几款很多的,虽然工艺别人看上去是差,但我认为很有特色,其中一款是景迈萎凋程度很重的云南白茶。一款是巴达山色泽红黄黑花杂的云南白茶。这些云南白茶都是基于云南本地茶树老品种,滋味比较纯净单一。也有做过一款非云南老品种的云南白茶,虽然香气高扬,但滋味纯净度就差多了。期间也做了一些云南白茶,但作为云南茶叶中的小众茶、特色茶。很多人还是不知道不习惯云南白茶。转眼间,五年时间已过,云南白茶工艺、云南白茶滋味、云南白茶产品都琢磨差不多了。是时候不断完善我的经营产品种类了,主营云南陈年普洱茶,云南特色小众茶。
说来也巧,今年满足一个客户需求的时候碰到了一款特殊工艺的晒红,也跟制作云南红汤茶的老板对接上了,云南红汤茶严格归类应该是属于黑茶的吧。是时候去琢磨下云南(红汤)黑茶了。2021年,保持好奇心,再出发。
作者:吃好茶,图文来源:戻因戻,经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