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品牌 > 彩农茶 > 古农传奇:崛起在古纯神话里的草根茶商(中)

古农传奇:崛起在古纯神话里的草根茶商(中)

作者:白马非马  日期:10-31 来源:云南网

茶树品种佛香1号

茶树品种佛香1号,本图由云南文华工作室提供、拍摄。

大山深处的后现代手工茶坊

从2004年起,岩文一边继续普洱茶专业知识的艰苦学习,一边尝试着做茶。那些年很多新生代草根茶商都是这样过来的。因为喜欢茶,就去尝试收点料,倒腾下茶品,赚点差价,一方面可以跟爱茶的朋友分享一下做茶的乐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赚点外快,这属于业余玩玩的茶贩子。但与他们不同的是,岩文在2006至2007年远离普洱茶的疯狂炒作,而是身体力行地深入到云南各个古茶山,了解各个古茶山的资源状况,这是非常难得的理智。在这样一个全民炒茶的疯狂年代里,很多新生代茶商因为炒作而被深度套牢,许多因此退出了茶行业,有的直到2011年才解套。

他说:“04到06年自己收料,但觉得没有自己的品牌不行,就于2007年正式注册成立公司。07年是普洱茶最为萧条的一年,在市场最低谷的时候,古农正式介入普洱茶,当时资金少,从老百姓家少量收购毛料压饼后,主要销到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在那个全民疯狂的普洱茶时代,我们很淡定。到低谷的时候,老曼峨几十元一公斤,老班章两三百元一公斤,有点抄底的感觉。通过对云南各个古茶山的探索,岩文决定把一辈子献给茶山。”

2007年到2010年,抄了普洱茶古树纯料的底的茶商很多。但自2011年起,云南知名茶山的毛料暴涨,很多茶商难以收到好料,古纯市场对他们而言,越来越玩不起,高不可攀的门槛,使之望而却步。随着大资本的不断介入,行业的大变局,行业的冬天之说,逐渐盛行,一边是大益茶、名山古纯茶价格飙涨,一茶难求,另一方面是终端市场普遍反映茶叶难做,茶叶卖不掉,形成可谓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直蔓延到今。之所以这样,其原因在于,普洱茶从2008年开始告别了普惠主义,只有掌握资源,做得专业的企业,才会受到市场嘉奖,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模式的企业只能赚点小钱,或者被洗牌出局,古农茶业由于最早深入到古茶山,做得早,做得精,做得专,不但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反而觉得上帝在垂青自己,订单大增,迎来了快速发展机会。

通过深入了解,我们发现,古农茶业不是像许多同行那样,只是简单抄了普洱茶原料的底,而是深入茶山向茶农学习传统制茶技术,再加以改进,建立了自己的、从鲜叶至成品的全程核心生产制作技术,打造后现代的手工茶坊——全程不落地手工初制所。用传统与创新深度结合的工艺,竖立十多个知名山头古树纯料的标杆。用标杆型产品的过硬质量,赢得了终端消费者的青睐,打造出别人很难模仿的“顶级古树纯料”品牌,在全国发展了三万多名发烧级会员茶友。其过硬质量,来源于在云南各知名古茶山,建立了十多个“全程不落地手工初制所”,积极培养企业制茶骨干,从而深度掌控了从茶园、到加工与技术骨干等上游最宝贵资源,并向下游的营销与品牌文化塑造延伸,打造“新时代的百年老字号”,力求将普洱茶做成能传世的事业。

成功是褒奖勤奋人的。深入茶山,掌控资源说起来比较轻松,但岩文为之吃了太多的苦,只有经过那个年代的茶人,才会深刻体会。岩文现在肠胃很不好,就是常年在茶山饥饿交迫,还得大量试喝新茶样,喝了太多浓烈的新茶,喝出来的毛病。一年四季蹲在茶山,回到昆明家里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他的孩子在上幼儿园小班,最想念的就是爸爸,岩文一回家,孩子高兴得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喊着爸爸接送其上下学,为此,岩文极其内疚和难受。

古农最开初学习老百姓传统制茶的方法,是因为当时流行原生态茶的概念,老百姓自己做的茶在市面上很受欢迎。但是,老百姓制茶技艺很落后,不卫生,也被视为原生态的标志,有人专门找有火烟味的茶,说只有这个烟味才能证明是老百姓做的。云南的茶叶不能老是把原始与落后作为卖点,要对原生态进行扬弃,保留优良传统,改进传统的弊端,才能迎合健康的时代主流,否则云南茶产业是做不大的,迟早会因为质量与卫生问题而被消费者抛弃。深谙这点的古农茶业,师法茶农,但不囿于传统,进行改良升级,创造适合时代需要的,品质过硬,卫生干净的传统手工茶。这就是古农的“后现代手工制茶实验”——打造全程不落地手工初制所”。

岩文说:当时,老百姓制茶,多在家里完成,一口漆黑的不太清洗的锅,炒茶与生活煮食一起共用,鲜叶随意堆地上,晒茶在房前屋后的地上,到处都是猪、狗、鸡等家禽在游荡,晒好的毛茶随意放家里,天天吸着各种家庭生活烟火异杂味,这是人们觉得普洱茶非常不卫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师从老百姓,从专业理念角度,不断尝试与改进,摒除老百姓制茶的不足,提出全程不落地的全手工制茶工艺要求,从鲜叶采摘、收鲜、晾鲜、炒茶、揉捻到晒干的全过程,我们都有一套专业严格的标准。”

2008年,古农投资二十多万元,在布朗山建立第一家全程不落地手工初制所。“初制所用专业的炒茶灶,灶口是斜的,鲜叶抛上去容易滑下来。锅大,炒的量更多点。直径1.1米的锅,一天可以炒一两百公斤鲜叶。炒出来的茶叶,无臭青味、烟糊味等异味,更干净,更卫生。我们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改进。当时,布朗山找不到打斜口灶的师傅,我与布朗族兄弟一起摸索打灶。这样一来,把自己搞成专业的打灶师傅了。当地很多人前来参观这个新玩意,向我们学习如何打灶与制茶。打灶师傅也被人高价请去打灶。这是当时相对规范的初制所。”岩文针对自己的改良自豪地说。

除了专业炒茶的灶与锅,古农设计了专业的簸箕和木架。“用于摊晾鲜叶的簸箕也是特意定制的,很贵,以前是20多元一个,现在涨到了五六十元一个。这是经过我们改良的“网眼簸箕”,在勐混定制的,叫老百姓编,通风透气,便于鲜叶走水,避免闷捂到鲜叶。因为是全程不落地,装茶叶的簸箕放在架子上,最开始用木架,用钉子钉,会歪来歪去,不牢固,后来改成铁架,可长期用。”

日光晒干是做普洱茶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古农改用竹子搭架子,离地晾晒,通风透气,茶叶能及时干燥,更卫生,建盖起独立作坊,远离公路和居民生活区,解决了异味源污染问题,做出来的茶叶品味纯正,质量优良。为了能让太阳直接自然干燥茶叶,我们不嫌麻烦,不用透明大棚,遇到下雨,总是得搬出搬进,但这样晒出来的茶叶,散发着普洱茶独特的浓浓的太阳味,品味醇正,阳刚而有活力。”

布朗山的专业初制所做出影响力了,主推的老曼峨茶品,从2004年至今从没间断,成为了业界发烧茶友们津津乐道的标杆茶品。古农茶业决定在其他知名茶山进行复制。从08年开始,古农先后从澜沧江中下游流域的上段邦东、中段勐库、下段版纳,建立了10多个初制所,解决了从树上的鲜叶到杯中茶叶的全过程,所有环节均由古农全程制作,形成了可溯源的标准化核心工艺。这是食品安全的需要,打造顶级古纯产品的支点,

通过建立初制所,古农领悟到专业团队的重要性。初制所的制茶工人开始都是兼职的,要经常回家照顾家务,耽误时间不说,在技术与质量上也很难达到古农的要求。因此其决定打造专业化的生产与技术团队,进行专业化运营。他们在当地聘请年轻人专职上班,手把手教技术,穿上统一的工作服,戴上口罩与手套进行操作。古农几年来,培养了上百名制茶师傅,这些人都成了当地的技术骨干。古农靠的是使命感、荣誉感留人,竖立一个大家长期为之奋斗的事业目标来推动团队建设。

邦东茶的民间推手

临沧是云南的秘境之乡,也是茶祖生活的地方,凤庆香竹箐3200年的锦绣古茶,被尊为世界茶母,勐库大叶种、滇红名扬中外。临沧是中国茶叶的最大秘境,能创造出让人想象不到的奇迹。在普洱茶疯狂的年代,言必称勐海、易武,临沧茶被归为不入流,茶商一提它大都摇头。一个原始森林密布,出茶祖、国家级良种的地方,果真就如此不堪吗?茶人王美津、詹英佩等为临沧茶撰文或著书立说,将其称为被忽视的地方,要为其正名。也有一些茶商多年前就深入双江勐库、永德等地,以生产优异的普洱茶来捍卫临沧茶的名声。但是,个别山头的响亮,无法掩盖临沧茶整体平庸的事实。

临沧茶的最大问题是,建国后其长期作为“滇红之乡”来建设,从茶园的种植管理到加工,都按红茶的要求来做。多年来,当地茶农与制茶工人已经养成了按红茶的方式来做茶的习惯。80年代以后,耿马的蒸酶茶异军突起,故继滇红茶之后临沧又大力打造蒸酶茶公共品牌,一时间只要一提临沧大家就想起蒸酶。普洱茶在临沧的长期缺位,造成了临沧茶人对普洱茶的突然崛起非常不适应,他们用带有绿茶、红茶痕迹的做法来做普洱茶,那些年临沧普洱茶大多带点全发酵的酸味,自然是贻笑大方了。除了不会做普洱茶以外,临沧茶上不了档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地方非常闭塞落后,茶叶卖不起价,老百姓没兴趣管理茶园,鲜叶也是胡乱采摘,加工就在家里用最简陋的设备、最粗糙的方法简单加工一下。这种极端不重视质量的采摘与加工方式,自然只会把好茶做烂,毁掉临沧茶的名声。

临沧茶的整体崛起是2008年以后的事,这是在冰岛茶的优秀表现下,越来越多的人对临沧茶进行再认识,深入腹地去探寻临沧茶的奥秘。他们从勐海、易武等普洱茶核心产区,带来了先进而规范的工艺对临沧茶进行了再造。临沧茶得天独厚的先天禀赋,加上外来先进工艺的支持,终于让临沧茶的名气一浪高过一浪。2013年春天,冰岛茶的价格超出了老班章,成为了云南古茶的新王者。近年来,继以冰岛茶为代表的勐库版块之后,以昔归茶为代表的邦东版块也在迅速崛起。邦东与勐库犹如临沧茶的双子星座,闪耀在云南的众多茶山之上。

说起勐库茶,我们可以提到戎加升的早期贡献。而邦东茶,这几年其名声在外,跟古农茶业有很大关系。早在2008年,古农就进入了邦东茶区,在现今邦东最富盛名的昔归村,整合当地初制所,合作建立了首家全手工初制所。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初制所,但却是按照古农的核心理念打造的“全程不落地手工初制所”。当时邦东的制茶工艺相对落后,以家庭作坊式初制为主,大多为滚筒杀青,机器揉捻,属粗放而小散乱的生产方式。其做出来的昔归茶,带有绿茶的痕迹,跟版纳的制茶有区别,卖不起价,口碑差。古农在昔归的首家全手工茶实验,掀起了邦东做手工茶的滔天热浪,大家都跑来参观与效仿古农做手工茶。这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促成了古农茶业与邦东乡教办合作,成立了第一个“全程不落地手工初制实训基地”。免费把古农的手工技法传播出去,形成了邦东手工制茶的氛围。不断推广邦东茶的优良品质,邦东茶名气越来越如日中天。

邦东茶究竟好在哪里?

这需要深入茶区一线的茶人与茶商不断总结。古农茶业就是总结邦东茶特点的先行者,其提出“邦东三奇”是对于邦东茶最好的诠释:一奇:根深叶茂的古茶树与岩石混生共存;二奇:高山海拨,奇山险峻,云遮雾罩;三奇:原野花香、爽口甜美、滋味醇厚。因为这“三奇”,孕育出了邦东古茶独具“岩韵花香”的地域风韵。邦东三奇的概念,经古农茶业在互联网上大量宣传,如今,这些基础理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已经成为茶友们认识邦东茶的经典教材。

邦东地处澜沧江中游,与下游的版纳茶区不同的是,其海拔不但更高,最高海拔在3200米以上,而且最低的海拔在昔归村,仅为700米,海拔相差竟然多达2000多米,形成了高山峻岭与峡谷风貌。从700米的南亚热带到3000米以上的北温带气候,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象。大山的矗立,大江的纵横,必然是多云雾之乡,邦东的茫茫云海,只能用蔚为壮观来形容。加上该地多石头,许多古茶树就生长在石头缝里。早在唐代陆羽的《茶经》里就记载,“其地,上者生烂石”。

高山云雾、崇山峻岭、遍布岩石,不但造成了邦东独特的地理风貌,也成就了邦东茶优异的先天禀赋。这里出产的茶,不但甜美,花香馥郁,而且最为难得的是氨基酸含量高,表现出鲜爽灵动的口感。众所周知,云南大叶茶的特点是“浓而不活”。“浓”是因为云南大叶种茶叶茶多酚含量高,表现出苦涩厚重,回甘生津的特点。而“不活”是因为云南茶叶跟外省的名优小叶种绿茶相比,氨基酸含量低,鲜爽度要差些。邦东茶的最大禀赋是氨基酸含量是云南大叶种茶叶中较高的,所以表现了鲜爽活泼的特性,喝下去,鲜活之气充盈口腔,满嘴甘津,如同吃了橄榄,而喉部凉凉的,喉韵悠长,又犹如吃了薄荷糖,凉意停留盛久,实在让人妙不可言。

作者:白马非马,合作媒体:云南网;本图文由“请上帝喝茶”授权爱普茶网ipucha.com转载本文。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品牌 > 彩农茶 > 古农传奇:崛起在古纯神话里的草根茶商(中)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