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漫山遍野的不是普通的茶树,它们是茶农们脱贫致富的幸福之树,是寄托着乡村振兴希望的生命之树,是激励着年轻科研工作者们的奋进之源。
精选易武茶区早春鲜嫩茶菁为原料,由经验丰富专业制茶师傅,遵循古法手工制茶,秉承传统手工工艺,运用娴熟而灵动的技艺纯手工揉捏而成,极其耗时耗力,得之极为不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看满山茶树由丘成莽,由莽而林,欣欣成园。想其初始,无不起于微细,不舍朝夕。肖时英老先生的生命之旅犹如与漫山茶园同风霜、共雨露、沐春晖,以锲而不舍的
韩国,一个时尚的国家,一个以咖啡和饮茶为时尚的国家。尤其是近些年,随着中韩两国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一边喝普洱茶,一边学习普洱茶文化又收藏普洱茶的韩国人越来越多。
从“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到“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从茶这片小小的树叶中,我们看到的是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正如无数此刻正在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一线科研工作者一样,来自华南农业大学茶业科学系的系主任陈文品博士在接受《普洱》杂志采访时,对于肖老涌起了深深的崇敬之情,也有科研工作者之
云茶的未来在哪里?是什么支撑着千亿云茶产业持续发展,向着两千亿的目标奋进?正是无数在茶科技战线上默默奋斗的人们的坚韧奉献,铸就了产业发展的根基。
1987年,肖时英和张木兰正式调入普洱茶树良种场工作,在这里,他们放开手脚做实事、搞科研、搞创新,选育出云瑰、云梅、矮丰、雪芽100号、短节白毫5个无性系茶树良种,分别荣获省市科学
一次偶然的机会,喝到一款号称“90年代定制的山头茶”,它优良的仓储,厚重的汤感,绵长的陈韵,恰到好处的转化和强劲的茶气深深地迷住了我。
兴海牌2004年401批班章孔雀饼(班章乔木生态贡饼)即将售罄,现剩余数提茶品可供龑王家新老朋友体验,还未选购的新老朋友,还望早点入手。
话说《中华茶叶大融合,后发酵茶正当时》第三篇,讲到白茶、黑茶、白+黑茶,突出中国茶的两个色调一白一黑,然后从茶叶营销的角度,用色彩这把刀,切割了白茶,切割了黑茶
由安溪铁观音,至武夷岩茶,再到福鼎白茶、正和白茶,一直落点福建白茶、中国白茶,福建茶人为茶界树立了品类创新的标杆,市场拓展的典范,闯出了一条地方茶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品牌发
从优异的生长环境,到雨露的滋养,到阳光的雕刻,到加工成型后柔美或硬朗的线条,到生命的转化,再到口腔里释放的滋味,普洱茶集大美之成于一体,最终全部释放在一杯浅浅的茶汤中……
不管如何争议,不能忽略的事实是——二舅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一个有天赋但命运多舛的符号。茶产业,有很多类似的“二舅”。
当下茶书出版事业方兴未艾,尤以普洱茶类图书最为引人瞩目。仅以笔者个人的收藏来看,逾六千册茶书中,普洱茶类图书多达上千册。若论其中影响最大者,非邓时海著《普洱茶》一书莫属。
许多茶企偏重于品类创新,对系统创新重视不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品类很难出现革命性的重大突破,茶企做大做强要靠系统创新。
朱美予《中国茶业》中广南县20世纪20年代茶产量。20世纪30年代,广南县茶产量约为470担,文山县100担。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烟酒茶”,一片树叶,历经岁月洗礼,跨越浩渺时空,向您讲述有关茶的故事。这其中,就包括后发酵茶。
在大周期面前,个人的力量显得如此渺小,在身处茶市行情极度低迷时,每一秒的时间都成为度日如年的煎熬。很多人没有经过2008年第一轮周期,很多人没有经过2015年第二轮周期,终于在第三
根据多年普洱从业经历,我觉得普洱茶大致可以分为四大块:老茶、新茶、中生代茶和熟茶,其中虽然熟茶贯穿老中新三代茶,但我仍然觉得可以把它单列一项好好研究,这是后话。
易武普洱茶的历史上,群星云集般的众多茶号,有些茶号如同行星般熠熠生辉,有些如同流星般划过天空。时过境迁,曾经的茶号,无论是声名显赫,抑或是默默无闻,都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
作为“印级茶时代”的经典产品,中茶公司自2015年来,一直致力于重塑经典,复刻升级。2022年中茶大红印-尊享版,继往开来,传承创新,呈现经典品质,延续印级风采。
关键时刻,题写“功德碑记”四字的张汉,以及为“功德碑记”作序的罗凤彩,他们落款所署官衔起到了索引的作用。在翻阅了大量资料之后,我们在《石屏县志》中找到了答案。
易武普洱茶号的历史上,留下了石屏籍茶商深刻的烙印。在众多的普洱茶号中,庆春号创办人许飏鹍在民国易武的历史上书写出了浓墨重彩的章节,留下了既慷慨悲凉,又哀婉动人的故事。
我经常讲,茶商必须把挣钱当作顺带的结果,不要刻意追求规模,不要刻意追求产量,而是要刻意追求:做一杯自己敢天天喝的茶,做一杯老百姓喝起来压力不大的茶。这才是中国茶产业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