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生茶)是一种动态的茶,因为“越陈越香”的核心价值,让普洱茶在后发酵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变化。表现在汤色逐渐由黄转向红,口感由苦涩转向甘醇,茶性由寒转向暖……
为什么我们会喜欢普洱茶?为什么很多人要讲“普洱茶是茶人的最后一站”?其实,仅仅从茶汤的特点特色上来看,无论生茶还是熟茶,都具有非常丰富且富于变化的茶汤层次
随着喝茶数量的增多,我们的喝茶段位不再只停留在“好喝”两个简单的字眼上,而是会通过日常听到或是看到的一些普洱茶专业品鉴术语,来品鉴甚至是解读一款普洱茶。
对于泡茶的用水,从与茶汤品质关系而论,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影响泡茶水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普洱茶的汤香,还是有生命的变化之香。有生命的变化之香有两层含义。其一,普洱茶越陈越香,同样一款普洱茶,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
从喝茶开始的那一刻,那独特的醇香就伴随着茶人生活的每一个足迹。据说喝茶有四个层次:首先是喝,只要有味,灌上一大缸,走到哪喝到哪;
山头村寨难道就没有其各自的独特性么?不是有不少方家都能够藉由品饮判断出绿茶、乌龙茶的产区么?此间缘由,还要从普洱茶的独特性说起。
喝过普洱生茶的茶友,可以说几近99%的人,都感受过喝到过茶汤中的苦味。于是很多茶友,就会有“普洱茶的苦是好还是不好?什么样的情况是好,什么样的情况是不好”这样的疑惑。
多年来,我几乎每天都在试茶,都在思考、总结泡品的方法和经验。总结下来,目前我们在收茶泡品上主要分为初鉴阶段、复鉴阶段、终鉴阶段。
喝茶有两种,一种是大碗喝不辨细味只为解渴,另一种是静室案前凝神细品,爱茶之人,或许爱其风韵雅致,或许爱其浩然博大,或者爱其间数千年传承的茶文化,或者爱其独一无二的滋味。
你品你的山头村寨,我喝我的口粮随饮。世间的味觉并不相通,不同人在茶中会喝出不同的味道,投射不同的心境。
为什么我们会喜欢普洱茶?为什么很多人要讲“普洱茶是茶人的最后一站”?其实,仅仅从茶汤的特点特色上来看,无论生茶还是熟茶,都具有非常丰富且富于变化的茶汤层次,而且,还因为内
就说品普洱茶,有的人喝了十几年,说不出个所以然,而有的人能够运用专业术语,将一泡茶说的头头是道,令听到的人感觉这人很懂茶而且很专业。
普洱茶的香气感受感官部位是鼻咽部和鼻子,前者感受到的是入口后茶汤香气味(类似吃臭豆腐感觉到香),后者是干茶、湿茶、茶汤、公杯等等茶没进入身体闻到的香气味。
自从喝普洱茶以来,经常听老茶客说:普洱茶是最难懂的茶品之一。它的难懂不止于普洱茶随着时间越陈越香的味道变化,也会体现为品饮中喉韵感觉的捕捉。
松弛感从何而来?松弛感的本质是从容,如果用一杯茶来诠释,那便是从容喝茶、热爱生活。以一种随性、自由的生活态度生活,更是一种向内的平静思考和积累沉淀。
单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普洱茶界比较热门的存在。成为单株的条件需要满足:树龄大(百年以上)、树形大(冠幅大)、口感上纯净感十足、有一点产量。
前面文章《学习喝普洱茶的几个维度,记好了就不会被忽悠》讲了感官对应的滋味口感和表达参数。但由于篇幅和主题的关系,没有细化讲普洱茶滋味口感表达参数。
在普洱茶界,【树龄】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经常会听到,“这款茶是多少年的树”;“那款是老班章茶王地300年左右的古树”……
自2019年出了《杨尘埃吃好茶五泡开汤速评法2019第一版》之后,这三年间评茶都是用这个方法。目的是为了让看的人能通过茶评快速了解这款茶,同行自然也可以用,形成共同认知。
普洱茶的协调性是什么?什么因素影响着协调性?又为什么说协调性是判断普洱茶综合品质的重要标准呢?
认识普洱茶,有许多个维度。有发酵的熟茶与不发酵的生茶,有西双版纳、临沧和普洱,有新茶、中期茶和老茶,有鲜爽、甘甜或者陈韵……或许我们可以从“层次感”和“粘稠度”两个方面来
喉韵一直深受品茗者的青睐,尤其一些资深品茗高手都会较为注重喉韵特色,因此喉韵特色也被作为评价茶叶品质优劣与否的要素之一。
从“收藏市场”中来,又奔着“品饮市场”而去的“中期茶”用性价比和品质陈化基础,赢得不少老茶客的青睐。
想必有一部分人仍然和我一样,在喝普洱茶时,普洱茶汤的甜味、香气、苦味都能品尝到,回甘、生津、喉韵都能感受到,但经常听别人所说的厚度,却总是摸不到门道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