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2016年的茶在普洱茶的世界里,尚属“青年”。可一旦落在薄荷塘这片土地上,它却已悄然步入一个风韵初绽的阶段——不再青涩,却仍保留着山野的鲜活。
在普洱茶的老茶谱系里,上世纪90年代,昆明茶厂为香港市场特制的3917青沱与9016熟沱,这两款茶曾是专供香港的经典沱茶,如今早已绝版,是许多老茶人记忆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回到手中这款茶,就品质而论,这款老昆明茶厂出品的9016熟沱大写版,是地道的昆明仓,仓储极佳。它是一款不可多得、可遇而不可求的年份老茶,是那个时代的上乘之作。
龑王家在2021年推出了“易武三味”系列,包括易武薄荷塘、易武天门山和易武铜箐河三款易武小众茶。
今日品罢,对蓝版【2021铜箐河】小饼有了更深的理解。它或许不像薄荷塘那般柔媚,也不像天门山那样高香,它的个性是内敛而质朴的。
在老茶圈中,3917青沱与9016熟沱素有盛名。二者皆为90年代专供香港之茶,今已绝版,存世稀少。能得一二,已是缘分;能细细品之,更是福分。
这些年来,我们陆续分享过几款忙肺茶,有老茶也有新作,比如紫玉2005年忙肺春尖、2006年忙肺古树茶,还有近年的蓝版2021年忙肺古树小饼。
今日择选的是昆明茶厂于90年代出品的明星茶品——9016熟沱(小写版)。此茶当年专为香港市场定制,与同期“3917青沱”并称绝版双星,如今在市场上已难觅踪影,具备独特的收藏与品鉴价值
在这个追求名山古树的时代,这款国民熟砖提醒着我们:普洱茶的本质,是带来温暖与健康的饮品。它或许不惊艳,但一定温暖;或许不稀有,但足够真诚。
这款紫玉2006忙肺,不只是茶,更是一段时光的见证。从创业初期的推荐,到后来的收藏,再到如今与老友分享的最后存品,它始终稳定、真诚、有力——如一位沉默却可靠的老友。
常说“茶随人老”,这批2006年的忙肺,从茶山仓到昆明仓,时光在叶片间流转,沉淀出不同的气质。茶山仓的浓烈直接,昆明仓的温润醇和,各有其美。
如今,芊芷源芊益系列中,2016-2019年已成绝版,2021年蓝版小饼仅存30公斤,2022-2024年尚无新作计划。眼前这2020年小饼,仅余50余饼,每一饼都是时间与山野共同雕琢的馈赠。
蓝版2018昔归357克饼,定位更侧重性价比,虽不及挑采古树般极致,却依然精选临沧忙麓山昔归核心古茶园的混采型春茶纯料,以更亲和的姿态呈现昔归风韵。
今日品鉴的这款昆明仓2003年易武私家茶,于我而言,便是这样一款被严重低估的、个人极其偏爱的私藏好茶。
这款昆明仓2003年易武私家茶,我个人极其偏爱,且认为在易武茶中能品饮出真正“高级感”的老茶。一个令我困惑的现象是,自今年8月以来,这已是我第三次品鉴重点推荐此茶,却依旧鲜有人
今日(10月3日)品鉴的这款昆明仓2003年易武私家茶,便是我个人极其偏爱,且认为在易武茶中能喝出真正“高级感”的典范之作。
今日(10月6日)中秋佳节,日光温柔,金风送爽。在这个讲究团圆的节日里,龑王家「艾老师选茶」栏目特意取出这款珍品——昆明茶厂于90年代
在普洱茶的世界里,“班章”二字总是承载着茶友最多的期待与遐想。今日申时,我们有幸品鉴的,便是一款来历不凡、且风格独特的班章茶——南峤茶厂2004年出品的“班章普洱王”500克饼。
今日(10月4日)品鉴的正是蓝版「2018昔归」357克饼。其原料采于2018年春,属混采型,属“老料新压”,于2021年压制成饼,既保留了新茶的鲜爽,又初具陈茶的温和。
紫玉2005年忙肺春尖古树茶400克饼品鉴小记近段时间陆续品了一些老茶,有刚收到手的,也有茶友之间交流分享的。然而,却很少有时间闲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