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2003年宫廷熟茶,不仅料子扎实、工艺到位,更难得的是价格亲切。四位数即可分享一公斤,是龑王家中老茶客多次品饮后仍频频回味的“口粮级老茶”。
作为90年代的绝版茶,3917青沱的存量本就稀少,能够品鉴到昆明仓版本更是难得的机缘。其独特的参香甘草韵、贯穿始终的清凉感、以及明显的体感反应,都构成了这款老茶不可复制的个性。
自众筹以来,市场反响热烈。原定的40公斤众筹目标,如今剩15公斤可供分享,已成功售出25公斤。其中,既有老朋友一次性收藏5公斤,也有更多茶友选择以1公斤为单位参与分享
对于真正热爱普洱茶的茶友而言,能邂逅这样一款仓储完美、风味独特且体感卓绝的上乘之作,无疑是一次难忘且珍贵的味觉体验。
此番愿与同道好友分享的,是这批2003年于昆明干仓陈化的宫廷熟茶散料,总量40余公斤。茶品以散料形式自然存放,未加外包装,最大限度保留转化本真。
这款2001年小黄印青饼就像一位老友,不张扬却值得细细品味。其从烟香到蜜甜的转化历程,正是普洱茶时光魅力的最佳印证。
纵观勐海茶厂的老茶序列,诸多明星产品价格已令人望而却步,市场溢价过高。这款2001年小黄印,虽名声不如某些“明星”显赫,但其品质扎实,颇具收藏与品饮价值。
近些时间,突然想喝一泡这款勐海厂2001年的小黄印青饼,心里总惦念这股熟悉的茶味。该品,自去年11月小试一泡后,直到今年9月份,偶然间想念,再次与这位“老友”对晤。
近来,见几位老朋友都在推荐一款号称产自90年代的宜良茶厂苹果绿青饼。宜良茶厂的名声早有耳闻,但其茶品却一直未曾亲身体验。
这款90年代宜良茶厂出品的苹果绿青饼,便是近期在老茶友圈中悄然流传的一款特色茶品。今日有幸得茶友分享样品,得以一探其真味。
最近几位老朋友不约而同地提到一款茶——90年代宜良茶厂的“苹果绿青饼”,说是仓储干净、滋味也难得。听得多了,心里自然也起了念头。托朋友寄来一泡样,趁着周末得闲,静心喝一场。
很多茶友问我,“该如何选一款靠谱的老茶?”答案并不复杂:好喝,不贵,口感真实,存放干净。这款2003年的乙级苹果绿便是这样的茶。
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不同的器皿,为我们打开了品味同一款茶的多个维度,这既是茶的魅力,也是茶文化的精深与趣味所在。
福海2003年首批易武正山小金瓜沱,它好喝,却不贵——价格适中,属于“喝得起、存得下、送得出”的良心茶。比起如今市场上动辄成千上万的“名山老茶”,这款小金瓜沱显得亲切很多。
广州老茶人张中平先生曾以八字精辟概括:“老易武典范,至高品质!”其气韵之强烈,堪比老班章茶初兴时的凛然霸气,却又保持着易武茶特有的优雅风度。
人人都喝得起的经典:福海2003年易武正山小金瓜沱品鉴记在普洱茶的世界里,寻得一款真正称得上好喝不贵的经典老茶并非易事。今日(9月15日
如今龑王家仅藏21饼,此前开了1饼分享于有缘人,现只余13饼留存。愿与真懂老茶之人共赏,新入门者或许还未到领会之时。
60年代英敏号老生茶,龑王家有幸珍藏21饼,此前开汤一饼,同好分享后如今仅余13饼,愿与真正懂其底蕴的茶友共赏。
今日终得缘品鉴。这是一款以竹编成柱的老茶,柱身压有“东半山百年老树茶饼·双江沙河精制茶厂出品”字样。在冰岛老茶领域,这样的形态与年份,属实罕见。
这款号称2002年的“勐库戎氏冰岛小金条”,带来了清甜饱满的汤感与持久的生津回甘,同时也展现出一些独特的气息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