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啼马急——听听故事喝喝茶
从景东县城出发只需要半小时的路程就能到达长地山。
然而,此次出行赶上修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否则就是封路,不能进出。来到景东文井镇长地山丙必村,我们直奔兴发茶业在长地山上建的茶叶初制加工所,这里也是兴发茶业创始人耿兴发自己的家。
因茶而兴的丙必村建设的非常好,富裕早已经临到这个村庄。家家都建有初制所,每一户人家都建有茶室,随便敲开一家院落的门,背后就会迎来一张亲切的笑脸。长地山背靠着无量山群峰,从耿兴发建在半山腰上的茶庄翘首远眺,能感受到到方圆几百平米以内都为茶树林所环绕。
远方无量山层峦叠嶂,已近黄昏,清风徐来,在这里喝茶很有一种站在高岗上,气吞山河之感。
“我父亲从小就被爷爷带来这里生活了,给梁军长家里管理茶园。”耿兴发记忆中的爷爷,总是会在春茶季带着父亲,在长地山深处忙碌到夜深才回家。耳濡目染,成年后的耿兴发虽然曾经外出打工,最终还是回来继承了父亲的茶园。
“做茶之前,我是做工程的,2016年以后,才开始认真学做茶。”除了耿兴发自己,他的亲戚也几乎都留在长地山做茶。
耿兴发的堂哥耿发昌1954年出生,非常了解长地山的历史。
据他所说,长地山这里的村民主要有三个姓氏,来自楚雄的王姓、来自景东林街乡的吴姓和他们来自大理的耿姓。耿发兴的爷爷在解放前为了逃避抓壮丁,1950年就来到长地山定居了。当时这里就有茶园,只是属于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军长所有。
“我们这边的人大部分都是当年梁军长的长工,都是给他家打工的,他家的旧址就在那里。”
耿发昌一边和我说,一边用手指向远山深处的一个地方。据《景东彝族自治县志》记载,这位梁军长名叫梁得奎,字星楼,1894年出生于景东清凉响水村(如今的文井镇清凉村)。
幼读私塾,赴昆求学毕业后考取云南讲武堂,专攻炮科,学业完成后在滇军中供职,曾历任排、连、营、团长。1938~1939年作为旅长,一直随部在前线抗日。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回来云南任省政府参议,1948年8月,被委任景东县县长兼景东、景谷、镇沅三县联防指挥。
原本故事到这里,已是这位梁军长的人生高光时刻了,然而,在1949年,他组织“滇桂黔边区纵队”,曾把枪口对准共产党,最后残部被编入第二十军,梁得奎调任军部中将高参,这也是他被称作梁军长的由来。长期带兵打仗,积病久矣,梁军长于1951年病逝。
耿发昌说,梁家在景东可是大户人家,从清朝末期就定居景东了,至今已有5代人。“这些茶树就是他们家种的了,当时梁家来景东也是以做茶起家的。
雇佣了一些长工在这里,长工就在长地山安家了。长地山这里的村民很多上一辈都他们家的长工。”由此看来,长地山种茶的历史已经不算短了,而且除了清末时期栽种的,长地山原本就还分布着很多有着古老树龄的老茶树。
“他们只要明前茶,清明节过后的茶,他们就不要了,收来做好卖到北京,上海去。夏茶和秋茶,梁家也不要,就长工自己拿走,可以自己喝,自己卖。”
长地山的野生型茶园有500亩,约有两三万棵茶树。其中,有一棵最大的号称千年古茶树的,正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长地山深处腹地。
步行是需要很长时间,要想看到茶树本尊,还得靠摩托车。路非常不好走,雨水的浸渍让泥泞的小路在干燥后留下深深的车辙,如果技术不好,还带着人,就会翻下去。但是当你看到那棵放养千年的中大栽培型古茶树,你就会觉得再远的路,也非常值得。
在景东,高大的茶树几乎是野放的栽培型古茶树,眼前的这棵也同样如此,高大约6~7米,树冠非常蓬,像冬日里撑开了一杆巨伞,有5、6米的冠幅。凑近去看,能感受到古老长者的尊严气息,不怒而威。
回到耿发兴家,拿出今年最新的春茶品饮,入口,一张茶香织就的毛毯顺势在口中铺开,无量山系的普洱茶是有筋骨的,有棱角的,也带着明显的苦涩,之后是瞬间化开的回甘。这些年,随着长地山茶农们对制茶的觉悟越来越高,长地山普洱茶口感越来越好喝,每年春茶季,引来本地、外省的茶商纷纷前来。
每年,长地山的单株最是供不应求,都是千元以上,长地山的茶在每年普洱市举办的斗茶大赛中,也是屡屡获奖。
除了丰富的古树茶资源,智慧的长地山人也培育出了以“普景一号”为代表的良种,还有月光白、勐库茶、黄金茶等等。耿兴发说,尤其是“普景一号”带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山野气息,非常像野生古树茶的香气,长地山原有的2000多亩茶园已经嫁接改造了近1500亩。“古树茶毕竟起不来数量,只能少量的人喝得到。经过嫁接普景一号的茶树,不仅起得来产量,并且滋味口感非常接近古树茶了。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2年12月刊
文|水苍玉,图|段兆顺
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