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杂志:金山丫囗行记
金山丫囗行记
初秋的早晨,我们离开了镇沅的恩乐,驱车直奔和平镇,经过一段高速后下到蜿蜒的山道。虽然弯多路窄,倒也使得车速减慢,可以欣赏一番路上的山野风光。
每到高处,放眼远方,重峦叠嶂,云雾缭绕,被朝阳和清雾隐隐约约包裹着的村寨、田野仿佛置于仙境,是如此的迷人,眼前着实就是一幅流动的绿水青山画卷。
大约两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和平镇。午饭后稍作休息,下午三点,我们到达金山丫口。
金山丫口正好位于镇沅县和新平县交界处。分界线处的公路上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牌坊,进了这个牌坊就意味着进入了镇沅的地界。在金山丫口有一个观景台,可以看到连绵不断的哀牢群山和一望无际的秀丽风光。
在这里,强劲的山风夹带着浓雾从山下一阵又一阵地吹来。其间,也不乏阳光万丈、八方通明的时刻。风云变幻间景致从一种境界转向另一种境界,激动不已,心情舒畅,真可谓大千世界,收获多多。
金山丫口曾经是哀牢山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这段茶马古道建于清代,从麻洋村到金山丫口不过七八里路程。
现在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就在金山丫口。它长约两百米,宽两米,用石块砌成。从这里穿过,能看到两边全是密林,遮天蔽日,幽森阴凉。石块上长满了苔藓,路面也起伏不平。
就在短短的十多分钟里,我们仿佛走过了从前,走过了那个遥远的马帮时代。
这条茶马古道最早的路线是从恩乐和者干河一带经过麻洋村、金山丫口,再到达新平的嘠洒,是清代哀牢山重要的茶马古道,曾经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作用。现在,它也对研究茶马古道的历史和文化有重要意义。
金山丫口不仅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和马帮的歇脚处,同时也是候鸟迁徙的通道。每年秋冬季节,这里会有大量的候鸟在夜间成群地南迁飞越哀牢山。但是,由于这里夜间雾大,而且风向气流变化无常,很多候鸟只得降低飞行高度。
当它们遇到灯光或火光时,就会寻光而来,形成金山丫口“百鸟朝凤”的奇观现象。在和平镇麻洋村,仍然保留有一间建于明末清初的石头房,这就是曾经的麻洋苦聪人造纸作坊。来到了这个造纸作坊时,我们看到了苦聪人至今保留着的古老造纸技艺——纯手工制造麻洋纸。
这种技艺仍然传承着最原始古老的造纸工艺流程和方法,与《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土法造纸大致相同。
在作坊门口,我们看到一块很厚的木板上刻有如下文字:“在神秘的哀牢山中,在缥缈的云山雾海间,仍然保存着一个完整的苦聪人造纸厂。它传承着最原始的造纸工艺流程。在此,你将穿越时空隧道,见证最古老的造纸作坊,目睹最原始的72道造纸工艺,这就是始于明末清初的麻洋苦聪人土纸。”
寻找麻洋村是我此次行程的一个主要目的。所以在中午离开苦聪人造纸作坊后,我们就驱车前往麻洋村。见路边的小卖部旁坐着一位老奶奶,我就上去与她攀谈了起来。老人八十多岁,也很善谈,给我讲了许多关于麻洋村的故事。她说:“小时候,这条路铺着石板,还可以看到来来往往的马帮经过。
街子天的时候人很多,除了赶马的和赶牛驮货的,也有一些摆摊做生意的,有时还有背着猪和羊来卖的。”可见,麻洋村很早以前就是一个比较繁盛的地方。
现在的麻洋村居住有汉族、拉祜族、阿昌族、彝族等民族,辖左家寨、白沙河、马鹿塘、上麻播、下麻播、上麻洋、中麻洋、下麻洋、蝙蝠、中寨、老丰山、大山、班卯十三个村民小组。与过去相比,麻洋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家都建盖起了新房,麻洋村村民的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文/图:刘庆明
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