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书推荐:周红杰老师的《云南普洱茶》该怎么读?
大家好,我是中琦。
读茶书时,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状况:这本书说这么说,那本书又说那么说,甚至同一本书都会自相矛盾。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方面,现代普洱茶是一个兴起仅二十年的行业(所谓的百年历史,中间是有大量空白和断层的),信息、认知在迅速更新迭代中。
另一方面,江湖派增魅,学院派去魅。同一个名词双方的所指大多不同。进入市场后,就会混淆到一起,造成理解障碍。
这里,就需要我们理解作者的语境,否则会陷入大量的无效争论中。
今天陪你一起读的是周红杰老师的《云南普洱茶》。
1、初学者不适合《云南普洱茶》,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阅读
这是一本普洱茶基础茶书。为什么一本打基础的书不适合初学者呢?
因为这本书的出版时间为2004年。
那一年,普洱茶国家标准还没颁布;省外的、边境外的晒青茶,都可以称为普洱茶;
到底什么是普洱茶?谁也没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书中几位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略有不同;
生茶、熟茶各指什么?当时普洱茶的地方标准认为后发酵的红汤茶才是普洱茶;而周老师把「生茶」叫传统普洱茶、熟茶叫「现代普洱茶」。
同样的「普洱茶」三字,你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理解,才能确定此处文本说的是生茶还是熟茶。
这很有意思,我们能从一本书里能看到一个行业的混沌时期。但对初学者来说,这也太难了。
等学好基础再来回顾时代变化吧。
△《云南普洱茶》,主编周红杰,最早出版时间2004年3月。
2、《云南普洱茶》的价值在哪?
一、它是第一本从科学的角度去解读普洱茶的书。
茶书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去魅」,一类「增魅」。或者说,一类是在解构、揭开面纱,讲为什么怎么样;一类是说普洱茶有多好多神秘。这本书的大致调性是在「解构」。
美,是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是神秘与秩序之间的平衡。缺乏秩序,就是混乱。理解普洱茶之美,先需要一个抓手。
一个科学的抓手,对行业有重大意义。
二、在当时的环境下,甚至天才般提出了普洱茶熟茶品质形成的底层逻辑是微生物,并罗列说明了很多常见的普洱茶优势菌种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作用。
三、成书时间早、传播量大、整体框架至今仍然有效。
此书在当时是最畅销的几本茶书之一,在茶圈影响力极大,很多内容已成为行业共识。
《云南普洱茶》以学院派的角度,从历史、茶区与茶树品种、加工、化学成分与品质、微生物、鉴赏、选购与贮藏、保健功效、茶艺等十个方面来讲普洱茶,有一个完整的框架,并被大量后期茶书模仿抄袭。
3、补充
一、这本书的编者为周红杰老师,但每个章节都有独立作者。所以观点并不完全统一。
二、龚加顺教授所撰写的微生物部分是一个很好的普洱茶品质形成机理的科普,讲得比较清晰简单,但是这仅仅是一家之言。需要注意的就是科研不是真理,这只是龚加顺教授的结论。
在不同的发酵环境中,微生物产生的类型总体有一定规律,但是并不完全一样。比如根霉,其实就未必会出现。但是以微生物为重点研究对象,无疑找到了正确的路径,使得后来探明普洱茶品质形成规律成为可能。
三、不同历史时期的普洱茶中,有一些信息可能需要修正。比如最早的红印和绿印出现的年代应该没有40年代那么早,很多历史名茶的说法也值得推敲。邹家驹先生在《普洱茶辩伪》中有详细分析。
四、书中将普洱茶按加工方式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为后来国家标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第94页,写到了生熟茶之名的来源(但这个来源也只是一种说法,邹家驹就有别的观点):
五、本书文末附有03年云南普洱茶地方标准;而普洱茶国家标准2008年出台。在国家标准没出台的混沌时期,学院派是如何解读它呢?这是这本书现在读起来最有意思的地方。
作者:施中琦,图文来源:茶叶进化论,本文经“茶叶进化论”授权爱普茶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