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笔记:让我们生起小火,煮一壶文山顶老茶头
最近因为拍摄了一系列2019年文山顶老茶头的照片,因而重新关注起了这款茶。相比于去年,这款茶的确变化了很多,现在喝来,别有一番风味。
记得有一些江浙朋友对我说过,他们对老茶头印象深刻,还拿出过更早批次的老茶头给我喝。他们说,那个茶喝起来口感duangduang的,香糯稠滑,水含香,特别独特。
确实,经过两个年份的转化,老茶头的质地、香气、口感都已变得更为醇和、舒服,就像一只毛躁的小猫仔,转眼已经长成了温顺的大猫。毛发柔润,性格沉稳、和蔼可亲。
煮与焖|文山顶老茶头品饮记
老茶头无疑适合煮,因为老茶头主要由细嫩芽叶结成,形态结实而紧密,高温煮饮才能释放其中滋味。
煮茶,我习惯直接煮:取干茶二三克,倒入沸水,小火煮开冒泡,保持沸腾,这样可以体会一泡茶从头到尾的味道。相比冲泡来说,煮茶可以更多地呈现茶汤的醇厚度和香气,避免茶头因为过于紧结而不容易泡出味道的情况。
煮茶器具的选用,玻璃壶、紫砂壶、粗陶壶均可。不同材质的导热性(保温性)不同,但主要带来的还是审美情趣的变化。
火以文火为佳。电陶炉、明火炉、碳炉皆可。小火慢炖,细品真滋味。煮茶时,待表面冒泡、汤色变深即可出汤,可反复加水续煮。
焖泡的话,要注意茶水比例和时间。过淡不容易出味,过浓则影响口感。茶水比建议1:250。(1克茶对应250毫升的水。)
以1600毫升保温壶为例,投6-8克茶就差不多了。如果是500毫升左右的保温瓶,则要降低投茶量,2-3克为佳。
按照1:250的茶水比例,建议焖泡半小时以上再喝。如果缩短时间,就要增加投茶量。焖泡因为茶头持续浸泡在高温热水中,内含物质可以有效浸出,茶汤也会更醇厚、香甜。
需要注意的是,焖泡会同时放大茶叶的优点与缺点,如果一款茶有杂异味或者苦涩味较重,就不太适合焖泡。
经过两年多的转化,2019年的文山顶老茶头燥气已退,茶汤的细腻和醇厚度提升很多。
此前,我对老茶头一直不是很感兴趣,直到最近喝了易武老茶头,才改变这个印象。为什么是易武老茶头?因为它喝起来特别香甜醇厚、浓郁,甚至比饼更直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老茶头由细嫩芽叶结成,发酵时菌群生长旺盛,发酵更为充分所致。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些老茶头完全没有「茶头味」。在我印象里,老茶头通常具有一种独特的味道,我称之为「茶头味」,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有人则无所谓,我并不是很喜欢。
文山顶老茶头的浓郁、香甜程度比之易武,当然不遑多让,只是风格比易武更清爽一些。茶汤入口,细细品味,圆融而包裹、细腻顺滑,软软绵绵,宛如丝绸,或者说就像是吃下了一大块蓬松的奶油蛋糕。
经历了两年多的陈化,文山顶老茶头的香气带了点奶油味,有种焦糖、榛果、香草籽和雪松木混合的复合型香气——如果喝过百利甜酒,你可能会捕捉到类似的感受。
滋味微苦而回甘,甜而不腻,有类似闽南烧仙草的甘草甜,清爽而不腻。
水路开阔,入喉即润,没有窒碍;喉韵深,带给人一种舒适感。
无锡的王大濛先生曾在《时间与菖蒲》一文中写过一段话,分享、摘录如下:
人与物的关系更需要时间,有时,时间越长显完美。比如陈年普洱茶,十年、十五年、二十年……越陈越够味。中国画的宣纸、墨,随着时间的流逝,质地沉静,火气全退,纸色、墨色润泽如玉。太湖石的风化老皮壳是时间留下的「面容」,苍古闲远。日月运转,风花雪月,春夏秋冬,太湖石把时间凝固在皮壳之中,让我们沿着它的风化层追索它的过去、文化的过去。
——王大濛《时间与菖蒲》
时间带给人们和茶的变化无疑十分精妙。
一款活性足的茶,放了两年,通过微生物的缓慢转化,可以将新茶的一些粗糙、不及之处,逐一改善过来,并且总体提升。普洱茶的陈化之美,可见一斑。
现在,每天早晨我习惯煮上一壶文山顶老茶头,细细品味,品其风格,品其滋味,品其润感,品其在时间转化中的无穷无尽奥秘之处。喝完一壶,还可反复再煮,不仅满足了一天的基本品饮需求,也满足了一杯茶所能给人带来的精神修养与寄托。
老茶头煮饮指南
茶品:2019年文山顶老茶头
水温:100°C沸水为佳
用水:珍茗(纯净水)
茶具:玻璃壶、紫砂壶、粗陶壶
容量:800-1200ml为宜
投茶量:3g-5g(茶水比1:250)
煮饮方式:
首先加入热水,小火煮沸,保持沸腾,待茶汤颜色变深后即可出汤。出汤后可添加热水续煮,保持小火,持续加热。煮饮时要注意泡沫沸腾溢出,降低茶水量或即时出汤即可改善。
老茶头焖泡指南
茶品:2019年文山顶老茶头
水温:100°C沸水为佳
用水:珍茗(纯净水)
茶具:不锈钢保温壶
容量:500-700毫升/1500-1800毫升
投茶量:2g-4g/6g-8g(茶水比1:250)
焖泡方式:
用热水温壶一遍,确保壶内温度足够高。焖泡老茶头,建议按照1:250的茶水比投茶,焖泡30分钟以上。如果时间较赶,可以按1:200的比例增加投茶量。
延伸阅读:
文|家恆,图文来源:茶叶进化论,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